有一首诗写到“原驰腊象”,为什么毛主席竟然改掉了一个字,改成“蜡象”?背后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一段趣事,又让一位诗人和领袖的关系拉得如此之近?
1957年元月刚过,《诗刊》主编臧克家就接到收发室的电话,说有中央部门寄来一封信和几页复写稿。他心想:“毛主席寄信过来?难道我选刊的诗词出现了差错?”匆匆赶到收发室,拆开信封,发现不仅8首咏雪词被主席一一订正,还附赠了10首新作。每个人都围着那一页页铅笔圈点,像发现了宝贝。
![]()
时间要往前拨到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重庆,蒋介石一连三次给毛主席发电报,邀请他谈判,想摆一出鸿门宴。党中央的同志们大多认为蒋介石是故布疑阵,可毛主席却断定:“他不敢动我。”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陪同下,主席坐飞机直飞重庆。谈判场上刀光剑影,主席却在闲暇里招待各界人士。
![]()
那天,中苏文化协会在重庆市内办活动,臧克家早上从郊区赶来,生怕错过主席出现的一刻。他回忆:毛主席戴着灰白色帽子,从人群里走出来,朴实却又高贵。几天后,席间徐冰介绍:“这是诗人臧克家。”两人四目相交,臧克家说不出话来,心里却早已激动:“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领袖的神情。”
![]()
谈判间隙,臧克家忍不住发问:“国民党顽固派那么厉害,和平民主到底能不能争取到?”主席笑了:“长征时,雪山草地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争取不到的!”一句话,给在场所有人一剂强心针。回到上海后,臧克家当即提笔写了《毛主席,你是一颗大星》,一字不改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
![]()
再把时针拨到1956年,《诗刊》创刊,臧克家出任主编。他觉得:“主席的诗词既有艺术魅力,又饱含政治论调,一定要在《诗刊》上发表!”于是,他和副主编徐迟挑了毛主席的8首诗词,准备头版连载。但总觉得原本流传的版本有些文句出入。臧克家当即给主席写信:“主席,您是我们最尊敬的领袖,也是我们最喜爱的诗人,这些诗词好像有文句上的差别,望抽空订正后寄回。”
![]()
几天后,毛主席的回信和复写稿如约而至。主席用钢笔精心复写,把每行字都写得工整,还有不少圈点改动。信中说:“这些诗词我原本不愿公开发表,既然你们觉得可以,就照你们的意愿办。祝《诗刊》长远发展。”当时编辑部的人个个如获至宝,争着朗读、讨论。
![]()
而此时,文艺部主任袁水给臧克家打电话:“主席想见你。”臧克家心想:“主席会见我?难道我的校对出了大问题?”第二天下午三点,他马不停蹄赶到中南海颐年堂。院子不大,走廊两边是青砖地,风一吹,落叶也不多。进了屋,只有两张沙发和一扇屏风,环境简朴得出奇。
![]()
毛主席穿一身中山装,面带微笑走了进来,示意他坐下:“不必拘谨,随便谈。”随后递给他一支中南海牌香烟。臧克家尴尬地摇头:“主席,我不怎么会吸烟。”毛主席放声大笑:“诗人哪有你这样的,不会吸烟?”话音未落,两人已笑成一团。
![]()
座谈中,毛主席谈到古典诗词:“我最喜欢李白的豪放,杜甫是忧国,但我爱李白的浪漫。明代诗人我也看过《明诗综》,李攀龙的词我觉得还不错。”臧克家有些意外,连连追问李攀龙的代表作、用典出处。毛主席眉头一挑,又笑着给他讲解。臧克家回忆说:“主席对古典诗词的掌握极为丰富,理解也很深刻。”
![]()
席间,毛主席翻到臧克家之前写的那篇《雪天读毛主席咏雪词》,说:“你这篇文章不错。”臧克家有些不好意思,接着问:“《沁园春·雪》里‘原驰腊象’,‘腊’字用来指柬埔寨的象,感觉不太通顺,不如改成‘蜡象’,白色的大象更贴切,也能和‘山舞银蛇’相呼应。”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又拍手称好:“好,就按你说的改!”
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毛主席又问:“《诗刊》还有什么困难?”臧克家直言:“主席,现在纸张比较紧张,印数太少,人人想读都读不上。”毛主席问:“要印多少份才够?”臧克家不假思索:“五万份最好。”主席露出微笑:“好,就印五万份!”臧克家感动得起身:“谢谢主席!”两人又聊了半天诗词的传播,笑声才逐渐散去。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秘书来提示时间,毛主席才起身相送。他叮嘱:“等你们的诗集整理好,一定要送我一份!”这一刻,臧克家才真正体会到领袖的平凡与伟大并不矛盾。
后来的日子里,毛主席有新作品,常让人先给臧克家鉴赏。1962年《词六首》初稿出来,主席写了小序:“这六首词,于1929年至1931年,于马背之上创作……”臧克家读罢,提议把前面那个“于”字删去。毛主席收到信后兴奋地回信:“你精心帮我修改的几处,我已悉知,非常好!”1963年《毛主席诗词》出版,臧克家整理的20多条建议,有13条被主席采纳。
毛主席的诗词在《诗刊》发表后,引起抢购热潮,无数读者来信:“盼您再多编点毛主席的诗词!”臧克家便多次给主席写信,汇报读者情况,也表达想再当面请教的心愿。但主席日理万机,抽不出太多时间。直到毛主席去世,臧克家依旧坚持整理校对,把主席的每一句诗、每一个标点都看得仔仔细细。
臧克家晚年说:“毛主席的诗词,我每读一遍,兴趣就多一分,气势磅礴,总能让我心胸开阔。”1989年出版社请他做《毛主席诗词鉴赏》主编,他毫不犹豫接下:“别的工作都可以放一放,但这份工作,我一定要做!”1990年初,身患肺炎的他在病床上掐指修改初稿,精益求精。
这段轶事告诉我们:毛主席为什么对诗词如此上心?因为他把诗词当作治国安邦、激励民心的重要方式;他为什么会把一个字的改动,也看得如此仔细?因为在他心里,每个字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力量。也正是这份对文字的尊重,让臧克家和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文学情谊,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动人的字句。信息来源:[臧克家口述回忆];参考资料:[毛泽东诗词全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