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两会上,总有一些代表会提一些“让人皱眉”的建议。
而有一个名字,几乎成了争议的代名词——迟凤生。
从2016年起,她做了一件别人不敢做、也不愿做的事:
连续9年递交同一份建议——“推动性交易非罪化、规范化管理”。
每一年,她的提案都被退回;
每一年,她都再写一遍。
有人骂她“挑战社会底线”;
也有人说,她说出了“没人敢说的话”。
而她的回答很平静:
“我不是鼓励谁去做这件事,只是希望那些活在阴影里的人,能有尊严地活下去。”
![]()
01|她为什么这么“执拗”?
迟凤生并不是为了博眼球,她的逻辑其实很现实。
她说:“你不承认它,它也不会消失;
那为什么不想办法,让它少一点危险,多一点规范?”
她的提案,始终围绕三个关键词:
![]()
第一:降低性犯罪,减少灰色风险
中国男女比例长期失衡——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万。
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现实:有需求的人太多,而宣泄的出口太少。
她引用过一组国际数据:
在实行性交易合法化的国家,平均性侵犯罪率下降约17%。
迟凤生的逻辑是:与其假装这个问题不存在,不如用制度去化解。
“社会问题从不怕亮出来,怕的是一直躲着不谈。”
![]()
第二:保护“从业者”,而不是放纵“买卖”
在现行法律下,从业者是“隐形人”:
⚠️ 她们没有健康监管,感染风险高;
⚠️ 她们没有劳动保障,被暴力侵害也不敢报警;
⚠️ 她们没有社会身份,被歧视、被抛弃。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非法性交易人群感染性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到10倍。
而在实行合法化的国家(如新西兰),20年后相关疾病下降超过40%。
迟凤生并不想“鼓励”,而是想“保护”。
“哪怕她选择了这条路,也不该被剥夺活得干净的权利。”
![]()
第三:遏制黑产,增加税收
她反复提到一句话:
“真正可怕的不是阳光下的行业,而是黑暗里的生意。”
德国有约40万注册从业者,每年税收超150亿欧元;
澳大利亚在部分合法化后,强迫卖淫案件下降了35%。
迟凤生认为——
与其让地下经济滋生犯罪,不如让阳光经济反哺社会。
![]()
02|可问题是,中国能行得通吗?
她的提案,每年都被拒绝。理由不复杂:
伦理观念差异太大;
家庭结构稳定性是社会核心;
法律体系还无法承接新模式。
在中国,家庭、道德、社会秩序,是深层文化的基石。
突然引入西方“开放模式”,会带来不可控的冲击。
因此,现实答案几乎可以确定:
短期内,不可能全面合法化。
但——她的坚持,并不是为了立刻改变法律,
而是为了让社会开始讨论。
![]()
03|她真正想推动的,是“对话权”
迟凤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
“我提这个建议,不是为了让所有人同意我,而是希望大家能看见这群人。”
在很多人眼中,“她们”是禁忌;
在法律文本里,她们是犯罪;
但在真实世界中,她们却存在于每一座城市的缝隙。
迟凤生的努力,是让社会停止用“假装不存在”的方式去掩盖问题。
当一个议题能被公开讨论,它才有被理性解决的可能。
![]()
04|她的坚持,逼我们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
如果一个行业,从未被消灭;
如果它的存在,是社会结构的“结果”而非“选择”;
那么——
是继续压下去,假装干净?
还是正视它,想办法让它不再肮脏?
迟凤生的提案,表面上在谈“性交易”,
本质上在问一个更深的问题:
在道德与现实之间,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更人性的平衡点?
![]()
结语:她的“激进”,其实是温柔的现实主义
她不是想改变所有人,而是想逼社会看清:
被忽视的问题,不会因为沉默而消失。
或许她的提案永远不会通过,
但每一次递交,都是在为“被看见的人”争取一点光。
这不是叛逆,而是一种勇气——
让人活得,不只是“合法”,也能“体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