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央视镜头曝光了中国海军福建舰服役后的“第一餐”——烤羊排、红烧肉炖土豆、白灼大虾、肉炒蒜苗、西红柿炒鸡蛋,一桌热气腾腾、色香俱全的菜肴,让无数网友直呼:“这伙食也太香了吧!”有人打趣道:“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吃烤鸡翅,福建舰官兵在海上吃烤羊排,美军都要馋哭了!”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到底是常态的伙食标准还是为了展示的刻意加餐?
![]()
福建舰是我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象征着中国海军跨入真正的现代化航母时代。而舰员的餐桌,则是衡量一艘航母后勤保障能力的“窗口”。在茫茫大洋上,能让上千名官兵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吃得舒心,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程。与过去军舰上“罐头+咸菜+方便面”的简陋伙食相比,福建舰的厨房堪称“海上五星食堂”。它的后厨系统不仅配备了大型冷冻库、蔬菜保鲜舱,还有先进的自动化烹饪设备和食品加工线。舰上设有多个独立灶台,能同时烹饪不同菜系,确保来自全国各地的舰员都能吃到家乡味道。
![]()
这顿“首餐”不是为了作秀,而是实实在在的日常标准。海军的三级军灶制度,本就对标空军食堂标准,强调营养均衡与口味多样。舰上餐饮不仅涵盖八大菜系,还会根据执行任务时长和海域环境,动态调整菜单。比如长期远航时,主食会以面点、米饭为主,搭配高蛋白肉类和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在高温海域,会增加清淡菜和水果;在寒冷洋面,则强化高热量的红烧类菜肴,确保官兵体能充沛。
对中国人来说,民以食为天,吃饭真不是件小事,实际上它也关系到一艘航母战斗力的稳定输出。长时间在密闭空间内执行任务,精神紧张、作息颠倒是常态。如果餐食单一、口味枯燥,很容易引发疲劳、营养失衡,甚至心理问题。福建舰官兵每天能吃上热腾腾的中餐热菜,能尝到鲜虾、红烧肉这样的“人间烟火味”,这不仅是幸福感,更是战斗意志的延伸。
![]()
从后勤保障角度看,中国航母的伙食体系已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舰上食材一部分来自母港冷链,一部分则通过海上补给舰定期运送。蔬菜会提前低温处理、真空封装,以延长保鲜期;肉类和水产品通过分层冷藏技术保存;主食区还配备自动蒸饭机和面点加工机,确保千人食堂的高效出餐。更先进的是,福建舰引入了“信息化伙食管理系统”,能通过数据分析舰员身体指标和食材消耗情况,智能调整营养配比,这种“科技下厨房”的做法,已经让世界同行瞠目结舌。
有意思的是,中国军舰伙食越来越“香”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过去我们常听说“美军吃得好、装备先进”,如今情况“两极反转”。从稀饭咸菜到烤羊排红烧肉,这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变化,更是中国海军建设理念的转变,我们不只是追求强大的装备,还要让每一名舰员都能以最佳状态守护祖国的海疆。
![]()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长期航海饮食最忌单调。
人处在海上环境中,身体消耗更大,对蛋白质、维生素B族、钙和铁的需求明显增加。福建舰餐单中可以看到,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搭配得非常科学:红烧肉、烤羊排提供充足能量,白灼大虾补充优质蛋白和碘,西红柿炒蛋则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蒜苗、土豆则保证矿物质与膳食纤维平衡。可以说,这顿饭不仅美味,更是一堂标准的“航海营养学课”。
![]()
从“吃得上”到“吃得好”,从靠岸补给到海上自给,从单调到多元,这背后凝结的是中国制造、中国管理与中国智慧的崛起。当福建舰驶向深蓝,那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不仅温暖着官兵的胃,更烹出了中国海军的底气与信心。未来的中国航母,不仅要在海上无可匹敌,也要在人心上赢得尊重。因为能在万里波涛中吃上一口家的味道,本身就是强国自信最生动的象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