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台湾岛内传出一则重磅的消息:中国国民党主席郑丽文,竟公开祭拜了1950年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中共地下党员吴石烈士!
![]()
一、吴石将军,为何成两岸最大公约数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祭拜中共地下党员吴石烈士,这记“政治深水炸弹”炸得岛内某些人坐立难安。要知道,吴石是何许人?1950年被国民党当局以“通共”罪名枪决的“叛将”;而郑丽文是何身份?如今国民党的掌舵人。昔日刽子手的后继者,今日为牺牲者献花鞠躬——这戏剧性一幕,堪比历史轮回。
绿营名嘴瞬间集体“语塞”,连夜改稿;蓝营内部有人拍手称快,有人暗自皱眉。而海峡对岸,这一拜被敏锐地捕捉为强烈信号:国民党正在以惊人魄力重构历史叙事。
吴石将军可不是普通历史人物。他是黄埔军校高材生,国民党抗日名将,更是潜伏台湾的“密使一号”。他倒在1950年的马场町刑场,临终高呼“台湾一定要解放”。这样一个复杂身份,使他成为国共两党都能接受的“民族英雄”:对大陆而言,他是为国捐躯的烈士;对台湾有识之士而言,他是超越党派的民族义士。
郑丽文选择祭拜吴石,堪称政治智慧的体现:既避开了直接触碰“红色符号”的争议,又以“民族大义”唤起两岸共鸣。这一招,既回应了大陆对“正确历史观”的期待,又规避了绿营“跪共卖台”的污名化攻击。有岛内媒体人称:“在统独议题被高度污名化的台湾,郑丽文找到了一个破局点——民族情感。”
![]()
二、这一拜,拜断了民进党的“反中”神主牌
对此,赖清德当局气急败坏。这样,郑丽文遭到民进党和绿营的舆论围攻,一大批绿营指责郑丽文敌我不分。
最让民进党难受的,不是郑丽文拜了谁,而是她选择“怎么拜”。祭拜吴石,本质上是重新定义两岸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而是“共同铭记”的兄弟。这直接动摇了民进党“反中保台”的选举戏码。
更妙的是时机选择:在2026“九合一”选举前哨战打响之际,郑丽文用行动告诉中间选民——“国民党敢面对历史,民进党只会操弄仇恨”。有网络段子手调侃:“民进党现在像被抢了饭碗的戏班子——最拿手的‘反中’戏,观众突然不买账了!”
![]()
三、从“汉贼不两立”到“同祭一烈士”,国民党转型加速
这一祭拜,折射出国民党路线的深层调整:
历史观上:从回避内战伤痛,到共同审视历史;
定位上:从“拒统惧统”的模糊,转向“两岸一家”的清晰;
策略上:用民族叙事取代意识形态对抗。
这种转型背后,是国民党对现实的清醒认知:经济上,台湾离不开大陆市场;安全上,“台独”是死路;历史上,两岸同源无法切割。
岛内专家指出:“国民党终于明白——与其被绿营牵着鼻子走‘反中’路线,不如举起‘民族复兴’大旗,争取历史主动权。”
![]()
四、郑丽文这一拜,拜出了三重突破:
第一重,历史心结的突破。面对共同伤痛,展现超越党派的勇气。
第二重,政治话语的突破。用“民族大义”重构两岸对话基础。
第三重,民间交流的突破。政治人物率先示范,推动民心相通。
当然,两岸完全融合仍非易事:绿营必然反扑,美国可能施压,岛内社会需要时间消化。但正如大陆网友所言:“就像推开一扇生锈的铁门,第一声吱呀最难,往后就越推越顺。”
吴石烈士遗言“台湾一定要解放”,寄托着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今日的祭拜,是对这一遗志的隔空回应。当国民党主席为中共烈士低头默哀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某个政党的胜利,而是整个民族的成长。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一个国民党主席,用最中国的仪式——祭拜,完成了一次跨越海峡的对话。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方向已经清晰:两岸的未来,不在对抗的死胡同,而在融合的阳关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