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冬,当内蒙古草原被皑皑白雪覆盖,一支特殊的“迁徙大军”便会如约而至。成千上万只黄羊宛如流动的金色浪潮,自蒙古国向南跨越边境,在茫茫雪原上留下绵延的足迹。这幅壮丽的自然图景,仿佛是草原与生灵之间延续千年的无声约定。
这些 “偷渡”客们,为何不惜长途跋涉,要南下来到中国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生存智慧?我们又能为这些远道而来的生灵提供怎样的保护呢?
![]()
黄羊是什么
“黄羊”的正式学名其实叫"蒙原羚",因其全身大部分毛发多为黄色,因此就有了“黄羊”的俗称。在分类学上,它属于羚羊亚科,而我们熟悉的家羊则是羊亚科。因此,它们外形虽有些相似,但亲缘关系其实相距甚远。
蒙原羚属于中型羚羊,它们的毛色会跟随四季而变化。在夏季时,毛发一般呈沙黄色,到了冬季则会变浅,以更好地与雪地环境融为一体。最醒目的特征当属它们臀部那块显眼的心形白色斑块,这是它们在群体迁徙时,以便个体能够跟随大部队而进化出的特殊标识。
比起温驯的家羊,蒙原羚要矫健得多。它们的最高奔跑时速可达90公里,还拥有出色的跳跃能力,能轻松越过数米宽的沟壑。这样的本领,足以让它们在广袤的草原上轻松摆脱大多数天敌的追捕。
![]()
然而,如此优雅而矫健的物种,却依然难逃人类的捕猎。回溯到上世纪40年代,它们的种群规模曾达到150万之多,广泛栖息于蒙古草原,其中我国境内约有50万只。迁徙时族群规模普遍在几万只,成群结队奔驰在草原上的景象可谓壮观。
但由于长期过度捕猎,这个庞大的种群在短短几十年内急剧萎缩,在90年代时,数量一度锐减至不足十万。如今,蒙原羚已经被列为了国家一级的保护动物,同时收录在了国际濒危物种名录中,受到严格的保护。
![]()
为何要迁徙
当冬季的寒流开始席卷蒙古高原,蒙原羚面临生存形势便严峻起来。北半球的寒潮下,蒙古国的冬天不仅漫长,且极端寒冷,气温常常跌至零下30℃,伴随着风速可达7米/秒的强风,如同无形利刃,迅速带走它们体内的宝贵热量。
与此同时,被厚雪覆盖的草原表面常会结成坚硬冰壳。蒙原羚为了觅食,不得不反复刨开深雪与冰层,才能勉强吃到一点草根,整个过程消耗的能量远多于进食所得。
在饥饿与寒冷交织的双重威胁下,大批蒙原羚选择向南迁徙,进入我国内蒙古境内。这里纬度稍低,且受地形等因素影响,雪层往往更为蓬松、干燥。它们能够轻松地掘开积雪,获取食物的效率大大提高。
![]()
同时在小气候上,内蒙古,特别是大兴安岭西麓地区,得益于山脉阻挡,西北寒风威力大减,冬天远不如蒙古国那般难熬。此外,在冬季,这里每日能比外蒙多出近一小时的日照时间,相当于为蒙原羚争取到近五十分钟的额外采食机会。
有研究通过GPS项圈发现,在中国境内越冬的蒙原羚,每天外出觅食的时间比外蒙古多出了近50分钟,而跋涉距离却缩减了2.3公里。这意味着它们能更高效地积累能量,安然度过漫漫长夜。
![]()
待到春天来临,顺利过冬的蒙原羚又会毫不犹豫地开启“返乡潮”,返回蒙古国。这是因为,外蒙草原的春季返青较内蒙更晚,解冻后的土壤保水性好,孕育出的嫩草尤其多汁且营养丰富。
对于即将进入繁殖期、需要为产仔和哺乳储备大量营养的雌羊而言,这样的草场无疑是更优选择。因此,蒙原羚的迁徙,是一场顺应天时、权衡环境的生存博弈。它们依循本能,追寻每个季节中最适宜的栖息地。这背后,是一个物种延续千万年的古老智慧。
![]()
跨境的守护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蒙原羚的迁徙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在它们必经的边界线上,横亘着一道道坚固的铁丝网,这最初是为了划定边界和牧场而建立,但对于需要广阔空间迁徙的蒙原羚而言,却成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当大规模的雪灾来临,身后是严寒与饥饿,眼前是锋利冰冷的铁丝网,许多蒙原羚在试图强行穿越时非死即伤,或是被围困在雪原上耗尽体力。这道物理屏障,曾严重割裂了它们的栖息地,成为种群恢复的主要威胁之一。
![]()
如今,这些情况已然改变。以阿尔山市为例,当地实施了严格的禁牧退耕和禁伐政策,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经过多年努力,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水源得到净化,曾经退化的草原重新焕发生机。
每到迁徙季节,边境的铁丝网会特意打开一段段“生命通道”,助力蒙原羚自由往返。同时,当地的管护员们都会开展常态化巡护,打击可能出现盗猎行为,并投放盐砖和玉米等补充饲料,及时救助需要帮助的个体。
在阿尔山,还设立了专门的野生动物救助站。此外,为了解决黄羊在迁徙途中与道路的冲突,相关部门还在它们频繁活动的区域专门设置了生态廊道或警示标志,方便它们安全穿越,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对它们的伤害。
![]()
结尾
蒙原羚每年冬季的“跨国旅行”,正是在用最本能的脚步,丈量着生命对生存的渴望。而我们为它们开辟的“生命通道”、设置的生态廊道,正是人类对这份渴望的温柔回应,国界可以划分土地,却不该阻隔生命的节律。
这些持续多年的保护努力,如今已结出欣慰的果实。近年来,已有近两千只蒙原羚在春季过后,不再随族群北返蒙古国,而是选择留在内蒙古的草原上安居繁衍。这清晰地表明,我们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实质性改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