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个实际行动比一沓文件更重要,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实际行动来见成效。然而,在基层一些单位也存在“远看满头大汗,近看原地踏步”的“跑步机现象”,看似忙来忙去,却在做无用功。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更需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下足“绣花功夫”。遗憾的是,当前一些基层干部把简单的任务复杂化,本可半天完成的工作硬要三五天;一些干部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做实事;一些干部自身能力不足,只好以“假装忙碌”来掩盖平平业绩……这种看似忙碌实则建树寥寥的现象,被称为“跑步机现象”。这一现象在基层客观存在,的确值得关注。
“跑步机现象”的本质,还是政绩观错位。为了赚取政绩、赢得好评、获得肯定,一些干部不走正道,而是善于“美化成绩”,将“对上负责”等同于“对上级的眼球负责”,将“真抓实干”等同于“留下痕迹”。于是乎,他们更喜欢急功近利的方式,在汇报、总结、报告等上面“大做文章”,却很少在干实事上花心思,这种脱离实际的“假勤奋”,既没有责任与担当,也没有体现个人能力。如此“空转”,确实让人担忧。
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跑步机现象”的存在危害重重。一方面,这会让基层的行政效率大打折扣,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无用功上,会导致好政策无法落实到位,制度善意无法照进现实。另一方面,这还会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当群众的急难愁盼没有被解决,干部们还沉浸在“自我美化”的美梦里,只会加剧群众的不满与失望。长此以往,不仅基层治理根基会动摇,经济发展大局也会受影响。
防止“跑步机现象”在基层蔓延势在必行,这需要多措并举。一则,基层干部要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升能力,不仅要把重心放在工作而不是花拳绣腿上,更要学会科学统筹,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刀刃上。二则,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能以总结、报告、汇报等论英雄,而应坚持“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多走基层去看实际效果。三则,要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让实干者得到应有的褒奖与肯定,让弄虚作假者得到应有的惩罚,营造出更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政策落地的“大后方”。遏制“跑步机现象”,必须让实干者有舞台、让有为者有位置,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让基层干部更好地为民办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