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刘先生,这是您第七十二次给周浩汇款了。"银行柜员面带微笑。
"是啊,一转眼六年了。"刘明辉签下名字。
"您真是位好叔叔!"
刘明辉掏出手机,再次看着周浩发来的高考成绩单,眼中闪烁着骄傲的泪光。670分,超出一本线52分。
"北大,有戏。"他喃喃自语,心中已在盘算送侄子去北京的安排。
他怎么也想不到,当他满心欢喜地赶往老家参加侄子的庆功宴时,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彻底颠覆他人生的秘密。
![]()
01
六年前的那个冬天,刘明辉接到了老家的电话。
"明辉,你大哥..."电话里母亲的声音哽咽,"走了。"
刘明辉手中的咖啡杯砸在地上,碎片四溅。同事们纷纷看向他。他顾不得解释,抓起外套就往外冲。十小时后,他踏入久违的老家院子,眼前一片素白。
葬礼上,刘明辉站在人群之后,看着哥哥刘明山的遗像,心如刀割。
他们兄弟虽然常年少联系,但血浓于水的亲情从未淡薄。他想起小时候哥哥护他周全的点点滴滴,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
嫂子李秀梅跪在灵前,哭得撕心裂肺。一个瘦小的男孩站在她身旁,目光呆滞,但眼中没有泪水。那是刘明辉的侄子周浩,今年刚满十二岁。
周浩很少见到这位城里的叔叔,但他知道,这是父亲唯一的弟弟。
男孩瘦得皮包骨,身上的衣服看起来已经洗得发白,明显有些小了,露出了细瘦的手腕。
葬礼结束后,刘明辉去了嫂子的家。这是一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土砖房,屋内家徒四壁。刘明辉看到厨房角落里还放着几包方便面,心里一阵酸楚。
"嫂子,哥生病期间花了不少钱吧?"刘明辉问道。
李秀梅擦了擦红肿的眼睛,"医药费花了将近十万,借了七万多的债。本来想把房子卖了,但这破房子没人要..."
刘明辉立刻从包里拿出两万块钱,"嫂子,这些你先拿着应急,剩下的债我来还。"
李秀梅摇摇头,想要拒绝,但最终还是接过了钱。"明辉,你有心了,但我们不能总是麻烦你。你自己在城里也不容易。"
刘明辉看了一眼在角落里默默写作业的周浩,轻声问:"浩子现在上几年级了?"
"六年级。"李秀梅的声音低沉,"他爸生病后,我一直在医院照顾,孩子几乎是自己一个人生活,还要照顾自己上学。老师说他成绩很好,县里一直排前三,但..."
李秀梅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刘明辉明白她的意思。在这个贫困的山村里,即使成绩再好,如果没有经济支持,孩子的未来也很难说。
刘明辉走到周浩身边,看到他正在做数学题,字迹工整,解题思路清晰。
"浩子,学习还顺利吗?"刘明辉轻声问。
周浩抬起头,平静地看着这位叔叔,"还好,就是有些题目书上讲得不清楚,我不太明白。"
刘明辉拿过他的练习本,翻了翻,然后指着一道几何题解释起来。周浩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一个小时后,刘明辉帮周浩解决了好几个难题。这期间,他注意到男孩思维敏捷,理解力极强,而且有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坚韧。
当晚,刘明辉躺在老家简陋的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窗外是熟悉又陌生的星空,比城市里要亮得多。他想起白天看到的侄子专注学习的样子,想起嫂子疲惫的眼神,想起哥哥的遗容...一个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第二天早上,刘明辉找到李秀梅。
"嫂子,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刘明辉认真地说,"我看浩子学习很用功,也很聪明,要不这样,以后他的学费和生活费我来负责,你觉得怎么样?"
李秀梅愣住了,"这...这怎么行?明山走了,我不能再给你添负担。"
"嫂子,这不是负担。"
刘明辉坚定地说,"哥哥对我有养育之恩,现在他不在了,我理应照顾你们。再说了,浩子是咱们刘家唯一的下一代,他这么有出息,我不能看着他因为家庭困难而耽误了前程。"
"明辉,你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
"我和淑芬结婚五年了,一直没有孩子。"
刘明辉苦笑了一下,"医生说我们可能很难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嫂子,就当是我在圆自己的心愿吧。"
李秀梅沉默了许久,最终点了点头,眼中含着泪水,"那...就谢谢你了。明山在天之灵,也会感谢你的。"
就这样,刘明辉成为了周浩的资助人。
![]()
临回城前,他给嫂子留下了一万块钱,并承诺每月会定期汇钱过来。他还给周浩买了新书包、新衣服和一些学习用品。
临别时,周浩站在村口,郑重其事地对刘明辉说:"叔叔,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刘明辉摸了摸侄子的头,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责任感,"我相信你,浩子。"
02
回到城里,刘明辉开始了对周浩有计划的资助。
每月月初,他都会准时给李秀梅汇去1500元,用于周浩的生活费和学杂费。
每次开学前,他还会额外汇一笔钱,用于购买新学期的书籍和文具。逢年过节,他也会给周浩寄去新衣服和一些礼物。
刘明辉的妻子陈淑芬最初并不反对丈夫的决定。她知道丈夫和大哥关系很好,照顾侄子是人之常情。况且,他们夫妻俩都是白领,经济条件不错,每月拿出一两千元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你有心了,"陈淑芬说,"你哥哥在天之灵会感谢你的。"
然而,刘明辉对侄子的关心很快超出了单纯的经济资助。他每周都会给周浩打电话,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他还专门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寄给周浩,这样他们就能通过视频聊天,刘明辉还可以远程辅导侄子的功课。
周浩也没有辜负叔叔的期望。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初一的时候,他被评为县里的"三好学生",照片还登上了县报。刘明辉特意剪下那篇报道,珍藏在自己的钱包里,逢人便夸自己的侄子有多优秀。
每到寒暑假,刘明辉都会把周浩接到城里住上一段时间。他带侄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希望拓宽他的视野。
周浩第一次来到大城市时,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让刘明辉倍感欣慰。
"叔叔,我将来也要到这样的大城市生活,"
周浩站在城市的高楼前仰头说道,"我要考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然后把妈妈也接过来住。"
刘明辉摸摸侄子的头,笑道:"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实现这个愿望。"
三年过去,刘明辉与周浩的感情日益深厚。在刘明辉心中,周浩早已不只是一个需要资助的侄子,而是他精神上的寄托,是他生命中重要的存在。
而周浩也把这位叔叔当成了父亲般的存在。父亲去世后,是叔叔填补了他心中的那份缺失,给了他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周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后,刘明辉更加重视他的教育。他每月的汇款增加到了2000元,并且经常寄去一些辅导书和复习资料。
高一暑假,刘明辉还专门为周浩报了英语和数学的辅导班,希望他能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然而,就在这时,刘明辉的家庭开始出现了问题。
03
"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陈淑芬站在客厅里,脸色铁青。
刘明辉看了看表,已经晚上十一点半了。他刚刚送周浩去车站,坐末班车回学校。
"对不起,淑芬,今天送浩子去上辅导班,然后又去买了些生活用品,耽误了点时间。"
"我等了你三个小时!"陈淑芬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我们约好今天一起去看电影的,你忘了吗?"
刘明辉这才想起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他答应过妻子要一起去看场电影,然后吃顿烛光晚餐。
"对不起,我确实给忘了..."
"你现在满脑子都是周浩!"
陈淑芬愤怒地说,"自从你开始资助他,我们之间的时间越来越少。你知道我最近有多孤单吗?"
刘明辉试图解释:"淑芬,浩子还小,他需要有人引导..."
![]()
"他有他妈妈!"
陈淑芬打断道,"李秀梅身体好好的,为什么不能自己照顾儿子?为什么所有事情都要你来操心?"
"嫂子一个人不容易,我只是想帮忙..."
"帮忙?"
陈淑芬冷笑一声,"你已经不仅仅是帮忙了,明辉。你对那孩子的关注超过了对我的关注!上个月你给他买的那套学习机比你送我的生日礼物还贵!"
刘明辉无言以对。他确实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周浩身上。每当看到侄子取得进步,他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这是他在其他任何事情上都体会不到的。
"淑芬,"刘明辉最终叹了口气,"浩子是我们刘家唯一的下一代,我只是不想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再说,我们也没有自己的孩子..."
这句话像是点燃了导火索。陈淑芬的眼中瞬间噙满了泪水。
"所以周浩就是你找的替代品,是吗?因为我不能生育,所以你就把感情全都转移到侄子身上?"
"我不是这个意思..."刘明辉试图解释,但陈淑芬已经冲进了卧室,重重地关上了门。
那一晚,刘明辉睡在了客厅的沙发上。这样的争吵从那以后变得越来越频繁。
陈淑芬指责刘明辉把太多精力放在侄子身上,而刘明辉则认为妻子太过小气,不能理解他对亲人的责任感。
随着周浩高考的临近,刘明辉对他的关注更甚。他甚至请了一周假,专门回老家陪周浩复习。这让陈淑芬彻底爆发了。
"你到底把我这个妻子放在什么位置?"
一天晚上,陈淑芬质问道,"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吃过饭、看过电影了。你全部的时间都给了周浩!"
"他马上就要高考了,这是人生的关键时刻..."
"我知道高考重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对他的关注已经超出了一个叔叔应有的范围?你甚至比他亲生父亲还要关心他!"
刘明辉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周浩的感情确实超出了一般的叔侄关系。
这六年来,他看着周浩从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阳光自信的高中生,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慰藉。
"明辉,我不是不让你资助侄子,"
陈淑芬的语气软了下来,"但你得有个度。我们也该考虑自己的生活了。也许...也许我们可以去领养一个孩子?"
刘明辉愣住了。领养?他从未认真考虑过这个选择。或许是因为在他心中,周浩已经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们...可以再想想。"刘明辉最终说道。
但他心里清楚,他舍不得减少对周浩的关注和资助,尤其是在高考这个关键时刻。
这次谈话后,刘明辉和陈淑芬的关系表面上有所缓和,但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
刘明辉开始更加小心地平衡工作、家庭和对侄子的关爱,但每当周浩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04
高考前的那个周末,刘明辉再次回到老家,给周浩带去了一些复习资料和营养品。
"浩子,最后冲刺阶段,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刘明辉坐在周浩的书桌前,看着侄子疲惫的脸色,有些心疼。
周浩笑了笑,"叔叔,您别担心,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刘明辉看着书桌上摞得高高的参考书和习题集,又看了看墙上贴着的各科知识点总结,点了点头。
"我相信你,浩子。不过记得考试前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别熬夜。"
![]()
李秀梅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进来,放在桌上。"明辉,你放心吧,我每天盯着他呢,不会让他太累的。"
这些年,在刘明辉的资助下,李秀梅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
她不再需要出去做繁重的体力活,可以专心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村里的老房子也在两年前翻修了一遍,添置了新家具,看起来焕然一新。
"嫂子,这些年辛苦你了。"刘明辉真诚地说。
李秀梅摇摇头,眼中含着泪水,"该说辛苦的是你才对。如果不是你这些年的资助,浩子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明山在天之灵,也会感谢你的。"
刘明辉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转移话题:"对了,浩子,你填报志愿想好了吗?"
周浩放下笔,认真地说:"我想报考北京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刘明辉眼前一亮。北大,那可是全国顶尖的学府!虽然以周浩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是没问题的,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历来很高,需要更加出色的发挥。
"好志向!"
刘明辉赞许地说,"只要你发挥正常,我相信北大是有希望的。到时候叔叔在北京给你找房子,帮你安顿下来。"
周浩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一定会考上的,不辜负这么多年来叔叔对我的栽培。"
离开前,刘明辉塞给周浩一个信封,里面是5000元钱。
"这是给你的考试费用和一些零花钱,有什么需要就给叔叔打电话。"
周浩接过信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谢谢叔叔。"
回城的路上,刘明辉心中满是期待。
六年来的付出即将迎来丰硕的成果,他为此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他也在思考着如何说服妻子,让她接受周浩到北京读大学后,可能需要更多经济支持的事实。
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公布。周浩以670分的优异成绩,超出一本线52分,完全有希望被北京大学录取。
刘明辉激动地在办公室里接到了周浩的电话,差点跳了起来。他立刻向公司请了假,买了最早的一班车票回老家,准备参加周浩的庆功宴。
当天晚上,刘明辉就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到了老家。
村里人得知周浩考了这么高的分数,都来李秀梅家祝贺。院子里摆了几张桌子,邻居们带来了各自拿手的菜肴,好不热闹。
"秀梅,你儿子真有出息啊!"
"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以后肯定大有前途!"
"明辉啊,你这个做叔叔的也是功不可没!这么多年一直资助,难得啊!"
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刘明辉和李秀梅都笑得合不拢嘴。而周浩则显得有些拘谨,不太习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酒过三巡,宾客渐渐散去。刘明辉有些微醉,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他拉着周浩的手,再次表达了自己的骄傲和喜悦。
"浩子,北京大学的通知书很快就会到了,到时候叔叔陪你一起去北京,帮你安顿下来。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叔叔全包了,你只管安心学习!"
周浩看着刘明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轻轻点了点头,"谢谢叔叔。"
05
宴会结束后,院子里只剩下刘明辉、李秀梅和周浩三人。李秀梅在收拾残局,刘明辉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享受着夏夜的凉爽。
这时,周浩走到刘明辉身边,神情有些严肃。
"叔叔,我有件事想单独和您谈谈。"
刘明辉有些诧异,但还是点了点头,跟着周浩走进了屋内的小房间。这是周浩的卧室,墙上贴满了奖状和名人名言,书桌整洁有序,一看就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周浩关上门,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刘明辉。
"叔叔,这六年来谢谢您的栽培,但有件事我必须让您知道。"周浩的声音有些颤抖,但目光坚定。
刘明辉疑惑地接过信封,"什么事这么严肃?"
![]()
他打开信封,抽出里面的文件。当他看到文件抬头几个大字时,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亲子鉴定报告"
刘明辉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周浩,对方眼中噙着泪水却目光坚定。
"浩子,这...这是什么意思?"刘明辉的声音也开始发颤。
周浩没有回答,只是示意他继续看下去。
刘明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浏览文件内容。
当他目光落在那关键结果上时,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瘫坐在椅子上,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