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面对严峻的北部边境安全压力,以色列政府和军方不断释放信号,要对真主党全面开战。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出面,要求双方不要重蹈覆辙。真主党究竟做过什么,让以色列如临大敌?实际上,真主党20年前的行动,第一次打破了以色列国防军的不败神话。
同许多反以武装一样,真主党最初并非军事化组织。其前身与黎巴嫩抵抗运动密切相关,早期关联的阿迈勒运动,又称希望运动,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黎巴嫩内战期间。阿迈勒是阿拉伯语希望的音译,因此该运动常以此简称被提及。
阿迈勒运动虽有武装力量,却秉持温和世俗民族主义路线。其政治纲领明确宣称,自身是“被剥夺者的运动”,坚定站在受压迫者一方,反对政治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核心诉求是维护黎巴嫩的国家独立与领土完整。正如其领导人所言:“什叶派不觊觎总统职位,但也不能一无所有。”然而,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内战持续发酵,以色列甚至一度占据黎巴嫩半壁江山。
从1978年利塔尼军事行动、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发生贝鲁特大屠杀,到1993年问责战争、1996年愤怒葡萄行动,以色列通过一次次军事行动向黎巴嫩人证明,温和世俗的政治运动难以争取到真正的独立与安定。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大批什叶派穆斯林沦为难民,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真正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在此背景下,不少阿迈勒运动领导人脱离该组织,联合其他什叶派势力,逐步形成后来的真主党;剩余成员则成为真主党的反对者。1985年,真主党正式宣告成立。
![]()
成立后的真主党,一方面坚持抵抗黎巴嫩境内的以色列军队,另一方面积极参与黎巴嫩国内民主政治。2000年4月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后,真主党游击队迅速填补权力真空,势力壮大,与以色列矛盾日益尖锐。值得注意的是,阿迈勒运动创始人穆萨·萨德尔,以及真主党前总书记阿巴斯·穆萨维,均在以色列策划的暗杀或军事行动中身亡;黎巴嫩也因以色列反复入侵支离破碎,这些经历让真主党将以色列视为不共戴天的仇人。2000年以色列宣布撤军后,仍非法占据黎巴嫩南部的萨巴农场,随时准备再次入侵;真主党对以军队的反击也从未停止。
2006年6月,以色列以夏雨行动大举入侵加沙地带。持续三周的军事行动中,以军推进受阻,巴勒斯坦人也付出巨大代价。为配合巴勒斯坦抵抗,真主党武装于7月12日袭击两辆以军悍马军车,造成7名以军士兵3死2伤,另2人被俘。类似边境冲突在黎以间并不罕见,双方此前多次抓获对方人员,按惯例通常会谈判达成人质交换。但真主党未料到,以色列早已策划好新一轮入侵。
2006年7月12日夜间,以军总参谋长哈鲁兹公开放话:“若两名以军士兵不能获释,以色列将让黎巴嫩倒退20年。”未等真主党回应,以军炸弹便落在贝鲁特国际机场,当场造成27名平民死亡;中部和南部多座桥梁也遭轰炸。随后,以军海陆空协同推进,以清剿真主党为名,实则大肆破坏黎巴嫩经济基础设施,残忍杀害平民。战争爆发12天后,世卫组织数据显示,黎巴嫩无家可归者已达60万人。
![]()
在这场近乎疯狂的进攻中,不仅真主党成员和黎巴嫩平民丧生,联合国维和部队也未能幸免。北京时间7月26日,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观察站遭袭,包括中国军人杜兆宇在内的4名观察员牺牲。更令人愤慨的是,救援行动中,维和部队还遭以军冷枪冷炮袭击。事后联合国谴责以军暴行,但以色列政府8月7日竟威胁:“若联合国维和部队试图修复被炸桥梁,以色列将对其攻击。”
这场持续一个月的战争,给黎巴嫩带来深重灾难:上百万人沦为难民,1.5万间房屋被毁,约1100人死亡、3700人受伤,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三分之一是儿童。然而,即便以军如此残暴,真主党仍未被消灭。7月12日以军轰炸后,真主党次日便发射上百枚卡秋莎火箭弹,以强硬姿态展现抵抗决心,其规模之大为1982年黎巴嫩战争后所未见。当时媒体形容:“天上的火箭弹像下雨一样。”以军对黎巴嫩进攻越疯狂,真主党抵抗越激烈。以色列北部城市及黎巴嫩海域的以军舰,均遭火箭弹袭击。7月24日,以军集结重兵围攻泰尔地区巴阿勒贝克村,不仅未能控制村庄,反而在4小时战斗中遭遇开战以来最惨重损失,20多名以军伤亡。8月2日的火箭弹袭击中,真主党一次性发射300枚火箭弹,其中一枚直接命中以色列西海岸。整场战争,157名以色列人丧生,以境内约1000人受伤,黎巴嫩境内约450人受伤,以直接经济损失达51亿美元。至此,以色列政府、军方及民间均精疲力尽,整整一个月装备精良的以军仅推进了4英里。
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要求停火。随后,真主党与以色列分别于12日、13日接受停火,8月14日上午8点,停火协议生效,第二次黎巴嫩战争落幕。当以色列用尽手段仍未能消灭真主党时,不仅以国防军的不败神话被打破,真主党也由此开启快速发展壮大之路。
![]()
战后2009年,黎巴嫩国民议会选举中,真主党获12个议会席位及3个内阁部长职位;2011年选举时,其及其联盟更掌握16个内阁部长职位。经此一役,真主党在黎巴嫩威望大幅提升,尽管其属什叶派,支持却远超什叶派群体范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真主党在反抗外敌、收复国土中赢得各派尊重;另一方面,得益于其出色的统战与社会动员能力。
20世纪80年代的真主党尚处松散联盟状态,但其领袖敏锐抓住内部各派系的共同点,普遍将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视为精神偶像与导师。于是,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广泛悬挂伊朗国旗与霍梅尼肖像,以这一共同旗帜凝聚力量,保持内部团结。不仅如此,尽管其宣称并非慈善机构,但对社会福利的投入远超其他党派。其下属的烈士协会、伤病者协会、建筑协会、健康协会、无息贷款协会等机构,为民众提供切实帮助,在民众心中,真主党不仅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更是帮扶穷人的拯救者。
2009年后,真主党虽仍与伊朗保持合作、遵循哈梅内伊理念,但明确放弃建立伊朗式伊斯兰共和国目标,通过积极世俗化行动消除其他派系戒心。在穆斯林世界,其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的能力也发挥到极致,伊朗自不必说,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叙利亚政府、也门胡塞武装等,均与其建立盟友关系。
![]()
不过,真主党与叙利亚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紧密,叙利亚政府早期支持阿迈勒运动及穆斯林兄弟会,真主党成立初期与叙利亚关系紧张,1987年甚至爆发武装冲突,导致23名真主党成员丧生。但在“反以反美”共同理念及伊朗调解下,冲突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结束后,欧盟曾派专员要求叙利亚制止对真主党的武器走私。叙官员表面答应,却提出需欧盟提供夜视装备监视黎巴嫩边境。结果,欧盟交付夜视仪后,真主党随即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战争期间,不仅伊朗、叙利亚等国援助真主党,就连最初指责其行事鲁莽的沙特、埃及、约旦等国,也逐渐将矛头转向以色列。美国从纵容以色列入侵转变为要求停火,中东盟友的压力起到关键作用。
在西方舆论操控下,人们对真主党的第一印象常是莽夫、恐怖分子、极端宗教主义者,但真实的真主党与西方媒体塑造的形象截然相反。随着西方舆论掌控力减弱,许多被掩盖的真相逐渐揭开,真主党绝非最后一个实现形象逆转的案例。放眼当下,当以色列再次将真主党视为主要敌人时,他们能否雪耻成功,还是将重蹈覆辙、再次失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