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
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紫禁城,万寿盛宴,本该是普天同庆的时刻。丝竹悦耳,酒香醉人,百官高呼万岁,一派盛世祥和。
然而,龙椅上的乾隆皇帝,脸色却在瞬间转阴,猛地将金杯砸在地上。
![]()
“拖出去!”一声雷霆震怒,击碎了满堂喜庆。
“万岁爷息怒!”一位老臣慌忙跪下,“刘大人他年事已高,只是一时糊涂,罪不至死啊!”
“罪不至死?”乾隆皇帝的声音冷得像冰,“在朕的宴会上丢尽皇家脸面,谁敢再说他无罪?”
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再多言。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打破了死寂:“臣,遵旨。”
满朝文武震惊地望去,只见和珅出列,叩首道:“万岁爷圣明。刘德全此举,有辱国体,理当严惩!”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就这样在歌舞升平中,猛然降临……
01
乾隆皇帝的万寿节,紫禁城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喜庆劲儿。
太和殿内,灯火通明,亮得跟白天一样。上百张桌子摆得整整齐齐,桌上是山珍海味,精致得让人下不去筷子。
文武百官按着品级坐好,个个都是笑容满面,举着酒杯,轮流说着吉祥话。
“祝万岁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吾皇圣明,实乃我大清万民之福!”
乾隆皇帝高坐龙椅,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脸上也带着笑。他今年年事已高,但精神头看着比不少年轻大臣还好。
他端起酒杯,朗声说道:“今日是朕的万寿节,也是家宴。众位爱卿不必拘束,同朕共饮此杯!”
“谢万岁爷!”群臣齐声高呼,然后便是一阵觥筹交错,丝竹管乐之声也随之响起,气氛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臣们吃得满面红光,胆子大的已经开始和相熟的同僚小声说笑。
就在这片祥和热闹的气氛中,一个不和谐的动作出现了。
在靠近大殿角落的一个席位上,坐着一个头发全白的老臣。他叫刘德全,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德高望重,连乾隆见了他都得客气几分。
此时,刘德全颤颤巍巍地站起身,他似乎是喝多了,身子有点晃。但他没有去向皇帝敬酒,也没有出殿更衣。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的动作。
他从宽大的袖子里,摸出了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油纸。
周围的几个大臣注意到了,都停下了筷子,不解地看着他。
刘德全没理会旁人的目光,他打开那张油纸,铺在桌上,然后用他那双满是皱纹的手,哆哆嗦嗦地伸向桌上的盘子。
他夹起一块吃剩的烧鹅,放进油纸里。接着,又是一块点心,几片鹿肉……
刘德全包得很仔细,很认真,仿佛这不是在皇宫的顶级宴会上,而是在自家的小饭馆里打包剩菜。
“刘大人……您这是……”旁边一个官员实在忍不住了,小声提醒。
刘德全像是没听见,依旧专心致志地包着他的“宝贝”。
这边的动静终于传到了大殿中央。乐曲声不知不觉小了下去,说笑声也没了。越来越多的人转过头,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老臣的“节俭”行为。
龙椅上,乾隆皇帝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他先是皱眉,接着是疑惑,最后,他的眼神变得冰冷。
大殿里安静得可怕,只剩下刘德全收拾油纸的“哗啦”声。
“刘德全。”
乾隆皇帝开口了,声音不大,但像一块冰砸在每个人心上。
刘德全身子一僵,慢吞吞地转过身,手里还捏着那个油乎乎的纸包。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万岁爷……老臣在。”
“你在做什么?”乾隆的声音依旧平淡。
“老臣……老臣……”刘德全磕磕巴巴,低着头,“老臣看这些菜剩下了,怪可惜的,就……就想包回去……”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可惜?在皇帝的万寿宴上,你一个三朝元老,说皇家的饭菜可惜,还要打包带走?这简直是……荒唐!
“可惜?”乾隆皇帝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忽然,他抓起桌上的金酒杯,猛地摔在地上。
“哐当!”
金杯砸在玉石地板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好一个可惜!”乾隆皇帝猛地站起身,指着刘德全的鼻子,声音像炸雷一样响起:“朕的万寿宴,赏你吃喝,你竟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像个乞丐一样打包剩饭!”
“你把皇家的脸面置于何地!把朕的脸面置于何地!”
皇帝的怒火来得太快太猛,所有人都吓傻了,齐刷刷跪了一地,连头都不敢抬。
刘德全更是抖如筛糠:“万岁爷息怒!老臣知错了……老臣再也不敢了……”
“知错了?”乾隆皇帝气得发笑,“晚了!”
他指着殿门,吼出了那句让所有人魂飞魄散的话:“来人!把这个不知廉耻的老东西给朕拖出去!就地正法!”
02
“拖出去!就地正法!”
这七个字,像七记重锤,狠狠砸在太和殿里每个人的心上。
大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懵了。
什么?砍了?就因为……打包了点剩饭?
大臣们跪在地上,一动不动,以为自己听错了。刘德全可是三朝元老,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皇帝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就要了他的命?
这不合情理,更不合法度啊!
刘德全自己也傻了,他瘫在地上,手里的油纸包滚到了一边,沾满了灰。他张着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脸上满是惊恐和不敢置信。
站在殿门两侧的侍卫也愣住了。他们手握刀柄,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竟没人敢上前。
乾隆皇帝见侍卫不动,更加愤怒:“怎么,朕的话不管用了吗?还要朕亲自动手?”
这一声吼,让侍卫们打了个激灵。两个侍卫立刻出列,大步走向刘德全,一左一右架起他的胳膊,就要往外拖。
“万岁爷饶命啊!饶命啊!”刘德全这下彻底慌了,他拼命挣扎,老泪纵横。
这凄厉的喊声终于让群臣反应了过来。
“万岁爷息怒!”吏部尚书第一个磕头,“刘大人虽有失仪,但……但罪不至死啊!请万岁爷看在他年事已高,饶他这一次吧!”
“是啊万岁爷!”礼部尚书也赶紧附和,“今日是您的万寿节,本是大喜的日子,见血光,实在不详啊!求万岁爷三思!”
紧接着,大殿里跪着的官员们像是被点燃了引线,“噗通噗通”磕头声响成一片。
“求万岁爷开恩!”
“刘大人为大清操劳一辈子,一时糊涂,求万岁爷念在他往日的功劳!”
“万岁爷仁德,饶了刘大人吧!”
求情声此起彼伏,整个太和殿都乱成了一锅粥。大臣们都觉得,皇帝今天一定是气昏了头,才会下这样的命令。
只要大家一起求情,法不责众,皇帝冷静下来,肯定会收回成命的。
他们想得没错,在他们看来,刘德全的行为最多算是“失仪”,或者“小气”。这种事,放在平时,皇帝可能笑一笑就过去了,最多训斥两句。
可今天,皇帝的反应太反常了。
![]()
乾隆皇帝看着下面跪了一地、哭喊着求情的臣子们,脸上的怒气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更盛了。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一双眼睛冷冷地扫过每一个人。
“好,好啊……”他连说两个“好”字,“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在逼朕吗?”
“臣等不敢!”群臣吓得又是一哆嗦。
“不敢?”乾隆冷笑,“你们一个个都说他罪不至死,那朕问你们,何为君?何为臣?在朕的寿宴上,公然做出如此下作之事,丢尽了皇家的颜面,这就是你们口中‘罪不至死’的忠臣吗?”
“这……”群臣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们只是凭着一股“常理”在求情,哪里想过皇帝会把这件事上升到“君臣大义”的高度。
“侍卫!还愣着干什么!”乾隆皇帝不再理会群臣,厉声喝道,“再不动手,连你们也一起砍了!”
侍卫们这下不敢再犹豫,架着刘德全就往殿外拖。
刘德全的哭喊声越来越远,群臣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面面相觑,急得满头大汗,却又不敢再开口。
皇帝正在气头上,谁这时候再出头,怕不是要引火烧身。
大殿里,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气氛,现在降到了冰点。
难道,刘大人今天真的要命丧于此吗?
03
就在刘德全的哭喊声即将消失在殿门外,群臣们都以为回天乏术,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位老臣人头落地时,一个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的声音,从群臣中响了起来。
“臣,遵旨。”
这三个字,清清楚楚,不疾不徐。
声音不大,但在死寂的大殿中,却比乾隆皇帝的怒吼还要惊人。
“唰——”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即将被拖出门的刘德全,都猛地转向了声音的来源。
只见在文官队列的前排,一个人缓缓走出,来到大殿中央。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慌张求情,也没有被皇帝的怒火吓到。他从容地整理了一下朝服,然后“噗通”一声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这个人,正是当朝的红人,军机大臣,和珅。
和珅跪在地上,头也不抬,再次朗声说道:“万岁爷圣明。刘大人身为三朝元老,食君之禄,本该恪守臣节,为百官表率。然其在万寿盛宴之上,公然做出此等有辱国体、有失君威之事,实乃大不敬。万岁爷下旨将其正法,正是为了彰显国法威严,以儆效尤。臣……完全遵从万岁爷的旨意。”
这一番话说完,整个太和殿连呼吸声都听不见了。
群臣们全都傻眼了。
他们用一种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和珅。
这个人疯了吗?
我们都在拼命救人,你倒好,非但不救,还上赶着递刀子?还说皇帝杀得对?
这是落井下石!
刘德全和和珅往日并无冤仇,和珅为什么要在这时候跳出来,说这种绝情的话?
就连龙椅上的乾隆皇帝,眼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低头看着跪在下面的和珅,沉默不语,似乎在审视着什么。
被架在门口的刘德全,听到和珅的话,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他知道,最后一丝活命的希望,也被和珅给掐断了。
“和珅!你……”一个御史刚想开口骂和珅,却被旁边的人死死拉住了袖子。
“你不要命了?没看皇上正盯着他吗?”
和珅对周围的目光充耳不闻,他就那么平静地跪在那里,仿佛自己只是说了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
大殿里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
一边是跪地求情、满心“仁义”的百官。
一边是冷酷无情、高呼“遵旨”的和珅。
而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则像是在看一场大戏。他的怒火似乎平息了一些,但脸色依旧阴沉。
他缓缓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和珅,你抬起头来。”
和珅依言抬头,目光清澈,没有丝毫闪躲。
乾隆盯着他:“你真的觉得,朕应该杀了他?”
这个问题太诛心了。
如果和珅回答“是”,那就是坐实了他冷酷无情的罪名。如果他回答“不是”,那他刚才那番话又算什么?岂不是当场打自己的脸,欺骗皇帝?
群臣们都屏住了呼吸,想看和珅如何收场。
只见和珅不慌不忙,又磕了一个头:“回万岁爷。臣不敢揣测圣意,臣只知,君有命,臣当遵。万岁爷的旨意,便是臣的天理。至于杀与不杀,全凭万岁爷一言而决,臣,只管遵旨。”
好一个“只管遵旨”!
这话一出口,群臣中一些老谋深算的人,脸色瞬间就变了。
他们好像……有点明白和珅的意思了。
乾隆皇帝听完和珅的回答,久久没有说话。他只是深深地看着和珅,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出一个字:
“好。”
04
乾隆皇帝为什么会为了一点剩饭,动了杀心?和珅又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高呼“遵旨”?
这一切,都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一个月前的深夜,养心殿里依旧灯火通明。
乾隆皇帝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后,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他已经老了,但精力依旧旺盛。
然而,今晚的他,却显得有些疲惫和烦躁。
他随手丢开一本奏折,上面密密麻麻写的全是歌功颂德的话。什么“盛世明君”,什么“万民敬仰”。
这些话,他听了几十年,早就听腻了。
“盛世……”乾隆皇帝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真的有那么盛吗?”
他心里清楚得很,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暗流汹涌。
这些年,他提拔了不少人,也罢免了不少人。可他发现,朝堂上的风气越来越不对劲。
大臣们一个个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磕头磕得山响,可背地里呢?
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得你死我活。
更让他寒心的是,他说的话,好像越来越“不管用”了。
![]()
他下的旨意,如果符合大臣们的利益,他们就立刻执行,并且大肆吹捧。
如果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阳奉阴违,或者干脆搬出“祖宗家法”、“圣人言论”来跟他打太极。
一个个都学会了用“仁义道德”和“规矩”来当挡箭牌,把他这个皇帝架在空中。
“一群应声之虫,一群假道学!”乾隆皇帝越想越气。
他需要的,不是一群只会磕头、只会说吉祥话的“泥塑菩萨”,他需要的是能真正理解他心思、能坚决执行他命令的“可用之才”。
他要当的,是乾纲独断的皇帝,不是被“规矩”捆住手脚的摆设。
“苏培盛。”他对外喊了一声。
老太监苏培盛推门进来:“万岁爷。”
“你说,这满朝文武,有几个是真心向着朕的?”乾隆皇帝幽幽地问道。
苏培盛吓得一哆嗦,赶紧跪下:“万岁爷,奴才不敢妄议朝政。”
“起来吧,朕就是随口问问。”乾隆摆摆手,目光投向窗外的黑夜,“朕的万寿节,快到了吧?”
“是,万岁爷,还有一个多月。”
“朕要办一场大宴。”乾隆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要办得热热闹闹的。”
苏培盛刚想说“奴才这就去办”,却听乾隆皇帝继续说道:
“朕要借着这场宴会,看一场戏。看看这满朝文武里,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谁……又是聪明人。”
苏培盛心中一凛,他知道,皇帝又要“考验”群臣了。这种事,乾隆皇帝年轻时就没少干。
“万岁爷,您是想……”
“朕要设一个局。”乾隆皇帝站起身,走到窗边,“一个挑战所有人‘常理’的局。朕要看看,当朕的命令,和他们心中的‘道理’、‘人情’相冲突时,他们会听谁的。”
“朕要看看,谁是真心实意的‘忠’,谁又是满口仁义的‘虚’。”
月光照进养心殿,照在乾隆皇帝的脸上,他的表情,在光影中显得高深莫测。
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在他的心中悄然成型。
05
定下了计划,乾隆皇帝需要一个绝对可靠的人来配合他演这出戏。
这个人,必须忠诚,必须口风紧,而且,必须在朝中有足够的分量,这样他的“失仪”才会显得足够震撼。
乾隆皇帝思来想去,最终,他选择了一个人——三朝元老,刘德全。
几天后,刘德全被秘密召进了养心殿的密室。
这位八十多岁的老臣,一辈子勤勤恳恳,从没犯过错。他不知道皇帝深夜密召他所谓何事,心里非常忐忑。
“老臣刘德全,叩见万岁爷。”
“刘爱卿,平身。”乾隆皇帝亲自走过去,扶起了他,“赐座。”
这可把刘德全吓坏了。皇帝给他赐座,这是多大的荣幸!
“万岁爷,老臣不敢……”
“坐吧。”乾隆皇帝的语气很温和,“朕今晚叫你来,是有一件万分紧要的事,要托付给你。”
刘德全一听,立刻站直了身子:“万岁爷但有吩咐,老臣万死不辞!”
“好。”乾隆皇帝点点头,他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屏退了左右,密室里只剩下他们君臣二人。
乾隆皇帝把自己的担忧,以及他想在万寿宴上“设局考验群臣”的计划,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刘德全。
刘德全越听,脸色越白,额头上的冷汗都冒了出来。
当他听到乾隆皇帝要他扮演那个“打包剩饭”的角色时,他“噗通”一声又跪下了。
“万岁爷!万岁爷三思啊!”刘德全的声音都发颤了,“老臣……老臣这辈子爱惜羽毛,从不做苟且之事。您让老臣在万寿宴上做这种事,这……这比杀了老臣还难受啊!”
“老臣一辈子的清誉,岂不是全毁了?”
“清誉?”乾隆皇帝的脸色沉了下来,“跟朕的江山社稷比起来,你一个人的清誉,又算得了什么?”
刘德全一愣。
乾隆皇帝走到他面前,蹲下身子,扶着他的胳膊,语气又缓和下来:“刘爱卿,朕知道这委屈你了。可你看看这满朝文武,朕还能信谁?你是三朝元老,是朕的老师辈,朕只信得过你。”
“朕需要你,帮朕演好这场戏。朕要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大臣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君臣之道’。”
刘德全看着皇帝近在咫尺的眼睛,那里面有威严,有期盼,也有一丝孤单。
他沉默了。
他知道,他没有拒绝的余地。
“万岁爷……”刘德全颤抖着说,“如果……如果群臣求情,您还不肯收回成命,那老臣……”
“你放心。”乾隆皇帝打断了他,“朕只是演戏,不会真的伤你。朕向你保证,无论如何,都会保你周全。”
得到了皇帝的亲口许诺,刘德全心一横,磕了个头:“好!既然万岁爷信得过老臣,老臣……就豁出这张老脸不要了!老臣,遵旨!”
“很好。”乾隆皇帝满意地笑了,“记住,到时候,你只管演,演得越像越好。剩下的,交给朕。”
密室的门关上了,没有人知道,一场即将在万寿宴上掀起惊天巨浪的“大戏”,已经悄悄定下了主角。
06
太和殿。
冰冷的大殿里,和珅“臣,遵旨”三个字还在回荡。
乾隆皇帝的那个“好”字,让所有求情的大臣心里“咯噔”一下。
他们忽然意识到,事情……好像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就在这时,即将被拖出殿门的刘德全,忽然不哭了,也不闹了。他反而挣脱了侍卫的手,自己转身,大步走回殿中,在和珅旁边跪了下来。
这一变故,又让所有人看傻了。
“刘大人,你……”
刘德全抬起头,脸上哪还有刚才的惊恐和狼狈?他一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愧疚?
他对着乾隆皇帝磕了个头:“万岁爷,老臣……演砸了。”
演砸了?
演什么?
群臣们彻底糊涂了。
乾隆皇帝看着刘德全,又看看和珅,忽然,他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好!好啊!”
他从龙椅上站起来,走下台阶,亲自走到了刘德全和和珅的面前。
他先是扶起了刘德全:“刘爱卿,你没演砸。你演得很好,辛苦你了。”
“万岁爷……”刘德全老泪纵横,这次,是感动的泪水。
接着,乾隆皇帝又拍了拍和珅的肩膀,示意他起来:“和珅,你也很好。”
![]()
群臣们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一个个张口结舌。
这是……怎么回事?
“都起来吧。”乾隆皇帝转身,面对着还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一切的威严。
“你们,是不是都觉得,朕今天疯了?”
没人敢说话。
“是不是都觉得,朕为了一点剩饭,就要杀一个三朝元老,是个暴君?”
群臣们把头埋得更低了。
“哼。”乾隆皇帝冷哼一声,“你们都错了。”
他指着刘德全说道:“刘爱卿打包剩饭,是朕授意的。”
他又指着自己:“朕下令杀他,是假的。”
“这一切,都是朕设的一个局!是朕,在考验你们!”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真正的惊雷,在每个大臣的脑子里炸开。
考验?
设局?
他们瞬间明白了。从刘德全打包剩饭,到皇帝震怒,再到下令处斩……全都是演戏!
“朕……”乾隆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朕就是想看看,在你们心里,到底是朕的旨意重要,还是你们那套可笑的‘人情世故’、‘祖宗规矩’重要!”
“朕要看看,当朕的命令听起来‘不合理’时,你们是会像他一样……”乾隆指向和珅,“无条件遵旨,还是会像你们一样,跪在地上,用‘仁义’、‘吉利’这些话来逼朕收回成命!”
“你们一个个都说罪不至死,你们是在教朕如何当皇帝吗?”
最后这句话,乾隆几乎是吼出来的。
“噗通!”
所有大臣(除了和珅和刘德全)全都吓得瘫软在地,冷汗瞬间湿透了朝服。
他们这才明白,皇帝的真正用意。
皇帝要的,不是“仁慈”的劝谏,他要的是“绝对”的服从!
他们刚才拼命求情的行为,在皇帝看来,不是忠义,而是“违逆”!
07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群臣们趴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他们心中的后怕,如同潮水一般涌上来。
他们差一点,就全都掉进了皇帝设下的“陷阱”。
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救人,是在尽臣子的本分,却没想到,这恰恰是皇帝最忌讳的。皇帝要的是执行者,不是质疑者。
乾隆皇帝冷冷地看着这群吓破了胆的大臣,他知道,他的目的达到了。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千钧之力:“刘德全。”
“老臣在。”刘德全赶紧出列。
“你忠心为主,不惜自污清誉,来配合朕完成此局,其心可嘉。”乾隆皇帝的语气变得温和,“朕赏你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老臣……谢万岁爷隆恩!”刘德全激动地磕头。
接着,乾隆皇帝的目光转向了那些刚才带头求情的大臣。
“张廷玉(吏部尚书),王安国(礼部尚书)。”
被点到名字的两个大臣浑身一颤,抖得像风中的落叶。
“你们二人,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体察圣意,反而带头起哄,混淆视听。你们的心里,到底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万岁爷饶命!臣等知错了!臣等再也不敢了!”两人拼命磕头。
“朕念在你们也是一片‘好心’,死罪可免。”乾隆皇帝淡淡地说,“但活罪难逃。你们二人,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三月。其他人,各罚俸三月,以观后效。”
“臣……谢万岁爷不杀之恩!”
“臣等遵旨!”
这群大臣如蒙大赦。虽然被罚了,但好歹命保住了,官位也保住了。他们看向乾隆的眼神里,再也没有了疑惑,只剩下了纯粹的敬畏和恐惧。
最后,乾隆皇帝的目光,落在了全场唯一一个站着的人——和珅身上。
此时的和珅,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样子,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乾隆皇帝看着他,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许。
“和珅。”
“臣在。”
“满朝文武,唯有你一人,看懂了朕的心思。”乾隆皇帝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他们都在用‘常理’来质疑朕,只有你,明白什么是‘君臣大义’。”
“他们只看到了刘德全的‘小错’,只有你,看到了‘君威’的‘大义’。”
“好,很好。”乾隆皇帝点头道,“朕要的就是你这样的臣子。一个能把朕的旨意,当成天理来执行的臣子。”
乾隆皇帝顿了顿,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朕看,两江漕运积弊已久,就由你全权督办,彻查到底!朕给你先斩后奏之权!”
“轰!”
这个任命一出,比刚才的“斩立决”还要震撼。
两江漕运!那可是大清的钱袋子!
先斩后奏!这更是天大的权力!
所有大臣都用一种嫉妒、羡慕又夹杂着恐惧的目光看向和珅。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和珅,这个年纪轻轻的大臣,要真正的一飞冲天了。
和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跪下,郑重磕头:“臣谢万岁爷知遇之恩。臣,定不辱命。”
08
万寿宴草草结束了。
群臣们失魂落魄地走出太和殿,一个个都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今晚发生的事,给他们的震撼太大了。
他们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和珅,那个背影在月光下拉得老长。他们明白,朝堂的天,要变了。
是夜,养心殿。
乾隆皇帝褪去了龙袍,换上了一身常服。他喝着参茶,精神却比宴会时还好。
“传和珅。”
很快,和珅独自一人走进了养心殿。
“臣,叩见万岁爷。”
“起来吧,坐。”乾隆皇帝指了指旁边的凳子。
这一次,和珅没有推辞,谢恩后坐了下来。
殿里没有旁人,气氛不再是白天那种剑拔弩张,反而多了一丝难得的轻松。
“今天,把你那些同僚都吓坏了吧?”乾隆皇帝笑着问道。
和珅也笑了:“回万岁爷,臣只是说了臣该说的话。倒是刘大人,演得真是逼真。”
“哼,那老家伙,朕不逼他一把,他还真以为朕的江山是靠‘仁义’坐稳的。”乾隆皇帝放下茶杯,“白天那场戏,只是给他们提个醒。朕真正要你做的,是另一件事。”
和珅神色一正:“请万岁爷吩咐。”
乾隆皇帝从书案下,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密折,递给了和珅。
“你打开看看。”
和珅接过,翻开一看,瞳孔猛地一缩。
![]()
这本密折里,记录的不是别的,正是朝中大臣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详细名单和证据。里面涉及的官员,上至大学士,下至地方知府,盘根错节,触目惊心。
这才是乾隆皇帝真正“心烦”的原因。
“看明白了吗?”乾隆皇帝淡淡地说道,“宴会上的考验,只是一个开始。朕把漕运的差事交给你,给你‘先斩后奏’的权,就是为了让你放手去做。”
“朕要你,借着查漕运的机会,把名单上这些人,给朕一根一根地拔掉!”
乾隆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朕的朝堂,不需要那么多‘聪明人’,也不需要那么多‘老好人’。朕只要听话的,能办事的。”
和珅合上密折,站起身,再次跪倒在地。
他双手捧着密折,高举过头顶。
“万岁爷放心。”和珅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臣明白,这才是您给臣的真正考验。”
“宴会上,臣遵的是万岁爷的‘明旨’。从今往后,臣遵的,是万岁爷的‘心意’。”
乾隆皇帝满意地笑了。他知道,他找到了那把最趁手的刀。
“去吧。”
“臣,遵旨。”
和珅起身,倒退着走出了养心殿。他走进深沉的夜色中,腰杆挺得笔直。今夜的紫禁城,月光如水,但地上的阴影,却显得比以往更加浓重。
而大清朝堂的未来格局,就在这场万寿宴的惊变与揭秘中,被君臣二人,悄然定下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