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高校抗战迁徙陈列馆开馆

0
分享至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11月8日,一座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教育丰碑的展览——中国高校抗战迁徙陈列馆,在福建三明学院正式落成。这座由三明学院主办,厦门大学对口支援、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全国40余所高校倾力支持的专题陈列馆,再现了1931至1945年间150余所中国高校为保存文明火种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迁徙史诗,是新时代沉浸式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校史专家学者齐聚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第一次对全国高校抗战迁徙进行全景式展示

本次陈列馆最宏大的叙事,在于首次突破了地域与单个学校的局限,构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全国高校抗战迁徙全景图。展览系统梳理了从1931年东北大学流亡开端,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三次大规模高校内迁的完整历程。

展陈以“救亡兴起·教育救国”“烽火连天·弦歌不辍”“马背学堂 红色血脉”“百端待举·战后新生”四大篇章为主线,清晰地勾勒出高校师生分别向西南、西北、中南及华东山区转移的宏大轨迹。观众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地图,直观感受那段跨越大半个中国、累计数百次的迁校路线。从北平(北京)、天津高校的南渡西迁,到以上海、南京为中心高校的内移,再到闽粤高校“小规模、长时期、深扎根”的省内转移,这段曾被分散于各校校史中的悲壮篇章,首次被串联成一部完整的民族教育守护史。

馆内珍藏的数百幅老图片,生动述说着这段历史:湘黔滇旅行团行程1600余公里的艰辛,浙江大学历时九载、跨越七省的“文军长征”,以及成都华西坝“五大学”开创性实行跨校选课的智慧……这一切共同回答了“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后,中国教育界以怎样的坚韧在烽火中重筑了文化的讲台。

第一次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高校办学及迁徙进行展示

陈列馆以其独特的红色视野,首次系统挖掘并集中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20多所高校的办学与迁徙历程,填补了相关历史研究与公共展示的空白。

“马背学堂 红色血脉”独立展区,浓墨重彩地呈现了这些在战火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的“红色学府”如何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这里再现了抗日军政大学(抗大)自瓦窑堡起步,辗转晋冀豫边区,在枪林弹雨中培养十万军政干部的传奇;讲述了华北联合大学合四校之力,师生徒步三千里,穿越敌人重重封锁线,坚持“在战斗中学习”的动人故事。

与后方的西南联大等校相比,这些红色高校的办学环境更为险恶,牺牲也更为巨大。展览通过历史档案,深情回顾了延安大学窑洞里的薪火相传,中国医科大学白衣为甲、救死扶伤的初心坚守。数据显示,仅华北联大在六年间就转移驻地23次,平均每三个月就要搬迁一次,共有121名师生牺牲,其中最年轻的仅17岁。这部分展示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为民族解放事业培养骨干力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背学堂”精神,成为民族救亡路上不灭的精神灯塔。

第一次对福建、台湾的高校迁徙进行展示

作为坐落于福建的专题陈列馆,本次展览特别设立了“烽火弦歌映山海”展区,将视角聚焦于福建和台湾地区高校的抗战迁徙史、战后发展史,凸显了东南文脉在抗战中的特殊贡献与坚韧品格。

展览悉数了厦门大学在内迁闽西长汀途中,师生肩扛手提、跋涉八百里的感人细节,以及萨本栋校长如何带领师生在祠堂庙宇间办学,将厦大缔造为“南方之强”的艰辛历程。同时,生动再现了战时省会永安作为福建文化教育坚守中心的七年半历史,福建省立师范学校迁徙坚守、福建省立农学院在此生根,在深山中延续着教育的火种。

尤为珍贵的是,展览纳入了台湾地区高校在抗战时期的史料。通过珍贵的图文,展示了台湾光复后日据时期高校回归国家教育体系,以及多所大陆高校迁台陆续复校与本地院校共同构建战后高教格局,延续中华学术脉络。这一历程展现了台湾高等教育从特殊历史阶段到融入国家体系的轨迹,更深刻地印证了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历史事实。

陈列馆还设李约瑟摄影专题展区,通过图文和多媒体设备展示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博士1943年至1946年华期间拍摄的有关中国高校迁徙的真实照片,以其独特的国际视野,记录中国高校在战火中的坚守,为世界认识中国战时教育提供重要见证。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高校抗战迁徙陈列馆,不仅是对先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它将一段段分散的历史汇聚成磅礴的民族记忆,让抗战时期教育救国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正如三明学院负责人所言,这里将成为永久性的抗战记忆载体和沉浸式思政课堂,引导青年学子铭记:烽火岁月里,中国高校用脚步丈量出一个民族的不屈脊梁;和平年代中,文明的薪火与教育的力量必将代代相传,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日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官方网易号
37464文章数 3713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