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学红色文化、中医养生,以后下班不用愁没地方去了!”
近日
青龙桥街道“青成拾光”夜校
在颐和园正式揭牌开班
![]()
聚焦“辖区资源”与“居民需求”
夜校首批推出
五大类14门特色课程
全力构建集学习提升、
社交互动、自我成长于一体的
“星光加油站”
联盟单位+专家团,打造“接地气”课程
![]()
![]()
仪式上,青龙桥街道
为“青成拾光”夜校联盟单位授牌
并为特聘讲师团颁发聘书
![]()
颐和园管理处、西苑医院、光科技馆等
20余家单位加入联盟
从红色文化、中医养生到前沿科技
为课程提供“硬核”资源支撑
![]()
“我们提前3个月做了线上问卷,收集了近2000条居民需求,最终确定五大课程方向。”青龙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夜校课程紧扣辖区特色——依托“三山五园”历史资源,开设“古都春晓”等文化探访课;结合“全国学雷锋四个100”品牌,设计沉浸式志愿服务课;联动高新技术企业,为青少年带来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科技课程。“不仅要让居民有课上,更要让课‘对胃口’。”
![]()
颐和园副园长李轩表示,作为联盟单位,将把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夜校“活教材”,让居民在古建古迹中读懂京西文脉。
![]()
“今天专门来听了《‘古都春晓’—益寿堂红色文化概述》这门课,一下子加深了对颐和园的认知,收获特别大。而且前段时间,街道还组织我们去参观了益寿堂的展览,现场看展结合课堂学习,让我对颐和园的红色故事和历史底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特别有意义。”居民张女士说。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夜校成新社交场
![]()
“以前下班要么刷手机,要么在家做饭,现在报了课,既能学知识,还能认识新朋友。”居民王阿姨拿着刚领的课程手册,指着“健康早餐”“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课程说,这些内容正好解决家里的“小难题”。
![]()
“后续我们会根据居民反馈调整课程,比如增加手工、书法等兴趣课,还会把课堂搬到颐和园、圆明园等实地场景。”青龙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夜校不仅是学习平台,更是代际社交的乐园,“希望这里能让年轻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让老年人感受新鲜事物,让每个居民都能在学习中收获成长。”
![]()
据了解,青龙桥街道“青成拾光”夜校每周开设3-4节课,居民可免费报名参与。未来,青龙桥街道还将围绕党建引领、资源整合、自我成长三大核心,持续拓展课程版图,让夜校成为点亮居民“下班后”生活的新亮点,讲好新时代的青龙桥故事。
记者:李翊铭
编辑:关镓萍
推荐 · 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