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在《月光如水,马身如漆》一书中,莫言写下这么一段话:
“我认为在目前阶段,人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人在异化的社会里,必然地成为异化的人。人性高度发展的同时,兽性也在默默地生长,遇有适当的时机,就会如洪水猛兽,冲破堤坝和牢笼,汹涌而出。”
苍蝇的飞鸣,是不知道人厌恶它,正如人性之恶,往往也不自知:
![]()
11月5日上午,河北廊坊一对新人的婚车,在一家酒店停车场里被拦下。
拦车的人狮子大开口:
直接要价五十条普通香烟,或者十条高档香烟,否则不让过。
新人请的婚车司机说,双方僵持了一个多小时。
最终,新人被迫弃车离开。
考虑到婚礼行程紧凑,新人没有报警,婚车服务费到现在也没结清。
这种建立在他人窘迫、节骨眼上的勒索,在胖胖看来,不是什么风俗,而是一种赤裸裸的、带着侥幸与恶意的见缝插针:
趁人之危,图一时之利。
把别人的喜事,当成自己占便宜的机会,是风气腐烂的开始,是坏得心安理得!
到这里,胖胖其实还看到了更荒唐的一幕:
![]()
这是事发酒店所在的街道办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拦婚车在当地挺常见,一般给点喜糖、烟、红包就行。”
对方还说了一句:“结婚的时候有人拦比较好,没人拦就不好。”
我不知道,这样的一种风气,怎么就成了这回应口中的理所当然。
世风日下,人心凋敝。
可怕的并不是有人伸手,而是有人替伸手的人找理由。
像街道办,是什么单位?
可他们的回答,既不像公职人员,也不像一个清楚是非的人。
如果连负责维持秩序的部门都能把恶当成习惯,那秩序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风气如此被助长,不在于有人做坏事,而在于坏事变得合理。
比如这次拦婚车,拦的人当然可恶,但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被人以风俗的名义包装。
可风俗若没有底线,那就不叫风俗,那是恶习。
一旦掺进勒索、掺进势利,就变成了借仪式行敛财之实,这就是借传统的壳行偷抢之道。
说白了,就是把别人的高兴,当作自己占便宜的时机。
这样的风俗,不值得留,也不该留。
那句挺常见的回应,其实就是一种麻木。
当恶的存在不再让人惊讶,它就不再被视为恶,当不正当的事被视为“惯例”,它就成了正常,而正常之后,人性就会被进一步消解。
从众心理有时候比作恶更可怕。
因为它让人失去了判断,只剩下随大流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会让人觉得,哪怕是错的事,只要大家都这么做,那就没问题。
可正因为这种集体性的放任,风气才如此凋敝!
柏杨曾在某本书中写过一句话:
“礼教把人变成一群失去羞耻感的动物。”
是否是礼教,胖胖不敢多言。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沉重的社会现象背后,都有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有的是群体共识,有的是权威授意,有的是一种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的默契和共识。
这些看似不言而喻的态度,才是最可怕的部分。
拦婚车要烟的人不过是伸手,可那只手之所以敢伸出去,是因为他知道不会有人真追究。
街道办的回答之所以能那么轻描淡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常有的事。
上面不痛不痒,下面便就肆无忌惮!恶也就有了最稳妥的藏身之处。
群体的共识,往往比个体的恶更可怕。
因为它让错误变成了理所当然,让荒唐披上了人情的外衣。
一旦这种共识被权威的态度加以巩固,它就不再是风俗,而是群体化的纵容。
当有些人开始理解恶、解释恶、为恶找台阶时,恶就能挺直腰杆行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