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这场波澜壮阔的绿色变革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是这场绿色变革的亲历者,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数十载笔耕不辍,他们以镜头定格生态蝶变的瞬间,用文字记录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用脚步丈量绿水青山的变迁,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声发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致敬这份坚守与担当,充分发挥中国环境记协 “生态环境记者之家” 的桥梁纽带作用,值此记者节来临之际,我会特别推出《环境记者之星》专栏,邀请多年从事生态环境新闻工作的老记者撰文,选编曾刊发的优秀报道,分享心得体会,以此庆祝环境记者们自己的节日。今日首期推出中国环境报记者邓佳的分享。
邓佳,男,1984年进入中国环境报社担任摄影记者,从业近40年,曾任中国环境报社首席摄影记者。他的新闻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中关于重金属污染事件的系列图片曾获得全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银牌;2021年,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用影像唤醒生态意识
三十多年记者生涯,如今回望,恍如昨日。 那年六月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时,工作群里热闹非凡。同事们发来的每一句祝福,都让我这个老记者心头温热。
三十载春秋,在中国环境报这个大家庭里,我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入党、成家、带领团队。后来卸任部门主任,反而让我更专注地追寻新闻背后的故事,钻研业务。那些接踵而至的肯定,离不开每一位同事的支持。
翻看记忆的相册,一个个采访场景鲜活如初。 九八年抗洪,在东北与同事电话互报平安;零三年非典,深入医疗废物处置现场;汶川地震时,站在北川废墟上接到报社的关怀电话,那句“买了意外保险”让我瞬间泪目。还有在河北采访“红豆水”时被老乡识破的尴尬,天津爆炸后从四川红原连夜驰援的紧迫,响水事故中与各方迅速打成一片的默契……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也定义了我。
最难忘报社那些“紧急任务”电话——每次都在采访途中,每次都要立即转向新的战场。2020年春节,我在拜年视频里开玩笑说“愿今年天下太平”,谁知疫情突然来袭。职业本能让我又一次背起相机出发,这份担当,早已融入血脉。感谢同事们为我的疫情札记精心润色,让那些记录产生了更大回响。感谢曾经每一位并肩作战的伙伴,感谢同事那句“摄影记者真的不容易”的理解。更要感谢中国环境报社党组织,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退休了,相机可以放下,但记者的眼睛不会闭上。这些年用镜头记录环保故事,用影像唤醒生态意识,这份使命已经刻进生命。虽然不再奔赴一线,但我的心永远与环保事业、与新闻理想在一起。 感谢这一路所有的相遇,所有的并肩。这段职业生涯,是我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
![]()
2008年5月19日在北川县城采访
![]()
2019年3月26日在江苏盐城响水县化工厂爆炸现场采访
![]()
2020年1月31日探访“涉疫情医疗废物”与“涉疫情生活垃圾”定点处置单位
![]()
2021年6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
![]()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