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宝,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兵马俑、清明上河图、三星堆、故宫藏画。
![]()
但有一件真正让人哭笑不得的国宝,曾经是皇帝亲自下令打造的镇国重器,整整用了七千斤名玉,工匠耗时五年才雕刻完成,结果到了后来,它竟然在庙里被当成了腌咸菜的大缸,一装就是三百年。
这不是段子,也不是笑话,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主角就是“渎山大玉海”。
这件巨大的玉器,是元朝时候由忽必烈亲自下令所打造,忽必烈接掌大汗之位不久,就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形象,他的策略里,有相当一部分花在了打造象征权力和统一的大型器物上。
![]()
于是,他看中了河南南阳出产的独山玉,南阳的玉,自古就是雕刻用料中的上品,硬度、颜色、质地都很优质。
忽必烈直接下令从南阳运来七千斤重的玉石,这可不是小事,那时候交通运输远没有现在这么便利,靠的都是人力和畜力,能把这种超重级别的玉料千里迢迢运到大都,就已经说明了这件事的分量。
玉料到了大都之后,皇家玉作开始动工,那时的玉作工匠,不只是中原的汉人,还有来自草原的蒙古匠人,这种融合让玉器的风格特别突出,他们兼具中原的细腻工笔雕法,同时也有游牧民族喜欢的粗犷线条和神兽造型。
![]()
整整五年时间,这块玉才终于被雕成一座巨大的海形器皿,名字就叫渎山大玉海,它的外壁上刻满了海浪、神兽、游龙、海犀、海马这些有象征意义的动物,造型生动,细节繁复,这个玉海并不是用来装水的,而是象征江山如海,四海归一。
这件玉器在元朝时被供奉在皇宫里,专门用来进行重要的典礼或仪式,是国之重器,连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年走访元朝时,都在他的游记里专门提到过这件玉器,说它是当时最令人惊叹的珍宝之一。
到了明朝,玉海依然被当作皇家重器妥善保管,可问题出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这场内战上,当时建文帝为了防止珍宝落入朱棣之手,下令将一批重要器物秘密转移,这其中就包括渎山大玉海。
![]()
因为这东西太大了,根本没办法随身带走,最后只能临时藏进南京城外的一座小寺庙里,藏是藏进去了,可后来朱棣上台后,搜遍宫廷也没找到这件东西,时间一久,知道玉海真正身份的人要么被流放、要么去世,这件镇国之宝就这样彻底“隐身”。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了,玉海由于外表被泥土涂抹伪装,看起来就像一个大石缸,寺庙里的道士完全不知道它的真实身份,就拿它来腌咸菜、泡萝卜、储水什么的,一用就是三百年。
要不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高士奇去真武庙看望一位道长,顺便闲逛时偶然发现这个“石缸”外表似乎不是普通材质,顺手擦了一下,露出了玉质的光泽和雕刻图案,恐怕这件国宝还会继续在庙里被用来泡菜。
![]()
高士奇当时虽然是个文人,但对玉器鉴赏相当有经验,他一眼就看出这不是普通石缸,回去之后立刻上报给朝廷,可惜那个时候朝廷并没有把这事当回事,毕竟谁也不敢相信一个庙里的“咸菜缸”会是元朝皇家玉器,于是这件事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
直到乾隆年间,事情才出现转机,乾隆皇帝本身就是个收藏迷,尤其喜欢玉器,他巡幸真武庙时,亲自看到了这个“缸”,他让人彻底清理表面,结果越擦越惊讶,整个器皿居然通体都是顶级独山玉,雕刻的图案和《元史》中的描述一模一样。
乾隆当即决定把它收归宫中,并亲自出资十万两白银作为“购买”费用,送到北海的承光殿,专门建了个玉瓮亭来陈列这件宝贝。
![]()
乾隆还亲自写了首《玉瓮歌》,命人刻在亭壁上,把这件玉海重新推上了“国之重器”的位置,他甚至还命人给玉海制作了金丝楠木的底座,四角带着金兽头,象征皇权,他设立了轮班值守的太监制度,确保这件宝贝不再“走丢”。
从某种意义上说,玉海的命运是中国古代文物命运的一个缩影,它的故事不是孤例,在历史上,有很多珍贵文物因为战乱、政变、误识,被当成日用品、建材、甚至废品使用。
比如咸阳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在被发现之前,村民以为是陪葬的“泥人”,甚至有人当作压水缸的挡板用,又比如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当年被发现时,里面的经卷被当柴火烧掉不少,还有圆明园的文物,很多都被外国人拿走后当摆设,后来才被重新发现其价值。
![]()
不仅如此,国际上也有类似的情况,像埃及的图坦卡蒙金面具,在被发现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法老的墓还有未被盗掘的部分,直到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卡特挖掘出来,才让全世界震惊。
渎山大玉海的故事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在文物保护和认知方面,它之所以能被重新识别出来,并不是因为它自己会说话,而是因为有人有眼力、有知识,能够看出它不一般,这也提醒我们,对待历史遗存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今天这件玉海已经被妥善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园承光殿的玉瓮亭里,成为公开展出的重点文物之一。
![]()
它的“咸菜缸”经历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人对历史有了更多的敬畏和认知,放眼全球,像这样从“民间”重归“宝座”的文物还有不少,它们背后都藏着曲折的命运和历史的偶然。
作为一件七百多年前的玉器,渎山大玉海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它曾经被遗忘、被误认、被误用,也曾被重新认出、被重视、被守护,虽然它曾经装了三百年咸菜,但终究还是回到了属于它的地方。
![]()
它就摆在那里,静静地展示着自己曾经的荣耀和“憋屈”,也见证着人类对历史的认知和敬畏从浅薄到深入的转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