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Art Studies在黑土地的深秋时节,首届黑龙江省小幅油画作品展于静谧中拉开帷幕。不同于以往以恢宏气势和壮阔画幅见长的油画展览,这场展览以“小”为名,却以“精”为魂,带领观众重新审视油画在方寸之间的精神张力与艺术厚度。
![]()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
孙健 《冬韵之路》
此次展览的一大突破,是对传统大画幅创作逻辑的重新思考。策展方通过“尺幅限定”的方式,引导艺术家放下规模的负担,回归画面内部的深度探索。
![]()
母绍锋 《她》
在画幅不超过50厘米的限制中,每一位画者都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完成对形、色、光、情的再发现。这种约束反而激发了他们更为敏锐的创造力,使绘画重新回到“精微”与“本真”的艺术层面。
![]()
郭恒玮《鞍马静憩》
“大叙事”是宏伟的,但“小叙事”往往更能触及人心。小幅油画让艺术家们以细腻的笔触记录瞬间的光影与情感流动。从北国雪原的静寂到城市街角的温度,从人物神态的微妙变化到物象肌理的质感呈现,画面虽小,却有着绵延的意境。每一幅作品都像一首短诗,内敛、凝练,却回味悠长。
![]()
李重阳《油田守护者》
“限制”并非束缚,而是一种新的自由。在有限的尺幅中,艺术家不再依赖铺陈的叙事,而是在构图、笔触、色彩等视觉语言中寻找突破。
![]()
张大治《时光的静物诗》
有人以厚重的堆色展现寒地的质感,有人以柔和的调子传达内心的宁静。小幅画不再是练习或附属,而成为独立的精神载体,它所承载的情绪和思想,反而更为集中与纯粹。
![]()
张琨《静物》
黑龙江的油画传统,一直以厚实、雄浑著称。而本次展览的出现,恰似一次“从宏大到细微”的艺术转向。它推动了本地油画在题材与语言上的双重创新——从表现地域风貌到表达个体心境,从注重视觉震撼到追求精神共鸣。小幅油画成为黑龙江艺术新的生长点,也标志着当代绘画观念的一次重要嬗变。
![]()
秦嘉伟《流金岁月之七》
本次展览从两千余件投稿中精选出近两百件作品展出,每一件都以“小画面”凝聚“大思考”。艺术家们以灵动的笔法和真挚的感受,将自然、人文与情感融入微观空间之中。观众在近距离欣赏时,能感受到笔触的温度与心灵的回响。那是一种从视觉进入心灵的力量,一种在极小中见极大的艺术精神。
![]()
田笑蕾《北方女孩系列——时光》
小幅油画,不仅是形式的改变,更是艺术思维的重塑。它让我们看到——艺术的伟大,从不取决于画布的大小,而在于精神的深度与情感的真切。首届黑龙江省小幅油画作品展,以“小”见“大”,以“静”见“动”,以“简”见“深”,为中国当代油画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也为北方艺术注入了一抹温柔而深邃的光。
![]()
王美懿《柒柒》
![]()
徐海涛《沃土彤云》
![]()
游悦 《雪岸停泊系列之二》
![]()
张君政《渔舟唱晚系列之五》
![]()
张若暄《暮霭时分》
![]()
钟影惠《对话》
![]()
包绍华《芳华》
![]()
鲍育伟《写生课》
![]()
崔佳孪《儿时玩伴系列二》
![]()
葛易航《智者文心》
![]()
顾添处《果篮》
![]()
郭丽颖《穿红衣服的小女孩》
![]()
黄威《红星闪耀》
![]()
姜铁山《秋日暖阳》
![]()
李玉江《海虾》
![]()
王慧颖《紫韵遐思》
![]()
王巍《雪域征途》
![]()
肖涤非 《游悦系列之2》
![]()
于江涛《农舍晨光》
![]()
郑光华《筑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