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了九成人,手机像拔了电的音箱,突然不吵了。
![]()
”——微博那条高赞帖,就这么一句话,把2.3亿人吸进话题。
![]()
有人留言“终于清静”,有人骂“冷血”,更多人默默点进自己通讯录,开始第一次“大屠杀”。
热闹归热闹,真正动手的人才知道,那一排排头像往下拖进“删除”时,心里其实没多大波澜,反而像给衣柜扔掉了三年没穿的T恤——空出来的不是孤独,是喘气的地方。
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中国社会心态报告》说,18-35岁里,十个有六个正在主动缩圈,比五年前多了快三倍。
疫情像一把钝刀,把“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削成了“多一个群多一次核酸提醒”。
大家发现,通讯录500人,真能说句“我难受”还不怕被嫌矫情的,往往不到三根手指。
日本那边早给这种散伙起了名,叫“卒友”——友情毕业,各奔东西。
咱们这边没喊口号,却做得更绝:三年换一次手机,顺带把45%的“旧人”留在旧机器里,连句再见都懒得发。
不是无情,是懂了“阶段陪伴”四个字。
脑科学也凑热闹,说人类能维系的深度关系上限也就三到五个,再多,脑子就转不动。
于是年轻人干脆把有限电量留给1-3个插口,其余全部断电,省得闪着红灯空耗。
有人担心:这么砍,万一哪天深夜发烧,岂不独自等死?
别急,去年冬天该来的还是来了。
急性肠胃炎,疼得蹲走廊,通讯录翻到底,回复清一色“在陪对象”“出差”“娃发烧”。
最后自己打车挂急诊,坐在输液室看别人家剥橘子,心里居然没酸,只是“哦”了一声——原来以前把“万一”押注在别人身上,才是最大的冒险。
更惨的是失业。
以前攒的“人脉”像超市积分,真到换钱那天,系统提示“您的券已过期”。
内推成功率跌到8.7%,比盲投还低。
那一刻才承认:所谓圈子,不过是你弱的时候,一群弱的人互相转发招聘链接,然后一起沉船。
于是大家开始“社交节能”:
周末不再赶三顿酒局,在家把火锅底料煮成一锅,追剧到几点都没人管;
朋友圈三天可见,懒得P图,晒不晒随心情;
搬家直接下单货拉拉+上门收纳,师傅比兄弟手脚麻利,还包搬运不欠人情。
有人把这叫“孤独经济”,我倒觉得更像“自我补货”——把从前花在“在吗?
”上的时间,拿去攒存款、考证书、给房间换把舒服的椅子。
数据显示,2023年“单人就医陪伴”订单翻了三倍,花钱买服务,明码标价,比欠人情便宜多了。
当然,也不是彻底拔网线。
偶尔遇到同频的,照样坐下来撸串,只是不再用“以后有事尽管开口”当结束语。
说多了都是债,不如吃完拍拍屁股,回家各自洗澡睡觉。
松弛感一来,关系反而活得久——像植物,不天天浇水,靠雨水也能活。
说到底,年轻人不是不要朋友,是不要“假库存”。
把九成人请出列表,留下空白,才看得见自己。
毕竟人生最大的人脉,是攒够钱、养好身体、情绪稳定,再遇见谁,都能说一句“有你挺好,没你也行”。
所以下次看到“通讯录只剩30人”的热帖,别急着感慨世态炎凉。
那不过是成年人终于学会:把“在干嘛”换成“我很好”,把安全感从别人的回消息提示音,挪到自己银行卡余额和房间钥匙上。
朋友有用没用,答案从来不在列表长度,而在自己有多硬。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