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回家,月薪翻倍,还不用打卡?
![]()
”——刷到这条帖子时,正在地铁里被挤成相片的小赵直接坐过站。
![]()
评论区里,楼主晒了张转账截图:亲爸亲妈6800,公婆8000,备注统一写着“本月照护费”。
一句话总结:上班3500,回家照顾四位老人净落1万,顺带把保姆钱也省了。
不少人第一反应“啃老新话术”,可点开明细才发现,人家真把账本算到了小数点。
两家人原本各请白班保姆,市场价4000/月,管一顿午饭,老人还嫌口味重。
现在女儿+儿媳合体上岗,买菜、做饭、复健、陪诊一条龙,两户合计支出14800,直接砍掉一半。
老人吃得顺口,钱包也轻松,连“被啃”都啃得心甘情愿。
更香的是政策红包。
![]()
长三角几个城市去年悄悄上线“家庭照护床位”补贴,子女在家照护,每月能领500到2000块,申请门槛就两条:老人失能等级达2级以上,子女有照护记录。
楼主顺手把房子做了适老化改造,防滑地板、床边扶手、燃气报警器全套配齐,政府一次性又给返了2万,等于白捡半年工资。
有人担心“拿爸妈钱,报税会不会被追?
”税务老哥在评论区现身: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最高能抵6000/年;但注意,月收费别超过当地最低工资3倍,多数城市红线在6000—8000之间,超过就要按劳务所得申报。
楼主把6800/8000拆成“照护费+餐费+耗材”,餐费按实际支出走,额度立刻合规。
当然,钱不是唯一收获。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去年报告显示,子女照护的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比住机构的低六成。
![]()
楼主爸妈原话:“天天能见着闺女,药都少吃两片。
”情绪价值直接折现,医院少跑一趟,检查费就省千把块。
可也别把这事想成躺赢。
楼主列了张“隐形KPI”:每天6点起床,做两家饭,上午带公公做康复,下午陪爸妈去银行办业务,晚上剪视频更新账号,一天步数稳超2万。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提醒:全职照护者连续工作别超10小时,每周至少休1天,否则抑郁风险反噬到自己。
怎么减负?
楼主摸索出“三件套”:
![]()
1. 社区老年食堂打包午晚餐,两荤两素10块,比自己烧还便宜;
2. 智能床垫+门磁+跌倒报警器,手机远程盯夜,起夜不用睁一只眼站门口;
3. 把日常拍成“老小孩伙食记”,3个月涨粉4万,带货适老化小物件,每月又多两三千。
评论区最扎心的一条是:“等80后90后老了,谁给我们发钱?
”楼主没回,但置顶了视频:教爸妈用轮椅升降机,配文“先学会照顾,再学会被照顾”。
说到底,这不是“回家啃老”,而是把养老从“被动烧钱”变成“合伙创业”。
政策窗口已经打开,算盘珠子也摆好,敢不敢像这位狠人一样,把亲情折算成月薪,就看你敢不敢先算清那笔“陪伴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