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文脉飘香。11月7日,马庄文化与殷商之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虞城县沙集乡召开。来自省、市、县的有关领导、文史、考古界专家学者、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及新闻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梳理马庄文化与殷商之源的逻辑关系,解读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的文化密码。
![]()
本次研讨会由商丘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虞城县政协、虞城县委宣传部等单位指导,商丘师范学院殷商之源文化研究院、商丘市殷商之源文化研究基地主办,虞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沙集乡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多家社科研究协会协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讨会由商丘师范学院殷商之源文化研究院院长高建立主持。
![]()
开幕式上,虞城县政协主席王奕朝致欢迎辞,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介绍了近年来虞城县在文化传承、文物勘探、遗址保护、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商丘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毕江远,原副部长、二级巡视员刘道明,商丘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星,商丘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国庚先后讲话,强调马庄文化在殷商之源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寄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凝聚学术共识,为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的学术研究做出积极贡献。宣读了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当年马庄遗址的考古参与者唐际根、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光华等专家学者的贺信。商丘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国庚,商丘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周鹰翔 ,虞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张东林,虞城县沙集乡党委书记卢允博共同为“商丘市殷商之源文化研究传承基地”揭牌,标志着虞城在殷商之源文化研究与传承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
学术研讨环节,多位专家学者踊跃发言,精准阐述中,涵盖马庄文化研究新成果、殷商文化溯源、地方文化名片打造等多个议题。专家们结合马庄遗址的考古实证,深入探讨了其距今5000-7000年的“第五层遗存”所承载的文明价值——作为商丘境内已知最早期史前文化遗址,其考古资料,填补了“商研究”及中国文明起源的资料空白,对认识中国文明起源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为“殷商文化起源商丘”提供了重要物证支撑。刘道明同志在学术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讨会成果,认为本次会议为马庄文化与殷商之源的文化研究工作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
![]()
当日下午,与会人员先后赴马庄遗址、木兰祠、营廓遗址实地考察。商丘市党史和方志专家库成员马秀丽详细讲解了马庄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出土文物及考古意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传承人刘宁则生动诠释了木兰精神与木兰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专家学者们在实地探访中直观感受虞城文化的多元魅力与传承活力。
![]()
据悉,马庄遗址位于虞城县沙集乡杏岗寺马庄村,遗址面积10000-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6米,涵盖仰韶、大汶口、龙山等多个时期文化遗存,1994年中美联合考古队的考古成果使其成为殷商文化起源地研究的重要支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深化了对马庄文化与殷商之源具有文化关联性的学术认知,更明确了虞城打造殷商文化起源地研究高地和传承基地的发展方向。未来,虞城县将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深挖马庄文化、伊尹文化、虞国文化、木兰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本次研讨会为2025河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商丘分会场。(王温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