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既仁义又勤俭,还能忍让,将会怎样呢?我们来看《格言联璧》的“以仁义存心,以勤俭作家,以忍让接物”这句格言,它不仅凝练了中华传统修身齐家、处世待人的核心智慧。而且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个人、家庭与社会层面的行为规范体系。也准确回答上述问题。
格言中“以仁义存心”是内在的道德根基,强调将仁爱与正义作为立身行事的根本准则;“以勤俭作家”是治家的基本方略,倡导以勤劳与节俭维系家庭的稳固与兴盛;“以忍让接物”是处世的交往之道,主张以包容与退让化解矛盾、和谐人际。其深刻内涵可通过诸多历史故事得到充分佐证。
![]()
《格言联璧》格言精选
一、以仁义存心:仁者爱人,义者循理
“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仁”侧重对他人的关爱与体恤,“义”侧重行为的正当与合宜。“以仁义存心”意味着将这种利他与守正的理念深植于心,在决策与行动中始终秉持对他人的关怀和对道义的坚守。这一理念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追求,更是治国理政、凝聚人心的关键所在,三国时期刘备“携民渡江”的故事便是生动例证。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征讨荆州,荆州牧刘表病逝后,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当时刘备正驻扎在樊城,得知消息后陷入危急境地。面对曹操大军的逼近,刘备本可独自率军快速南撤,以保全自身实力。但他想到樊城及周边百姓长期追随自己,若弃之而去,百姓必将惨遭曹军蹂躏。出于对百姓的仁爱之心和“宁失城池,不失民心”的道义坚守,刘备毅然决定带领百姓一同南撤。
南撤途中,百姓扶老携幼,队伍行进缓慢,部下多次劝刘备舍弃百姓,加速行军以摆脱追兵。刘备却坚定地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最终,由于行军迟缓,刘备的队伍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遭遇大败,连妻子和儿子都险些丧命,自身实力也受到重创。
![]()
但正是这份“以仁义存心”的坚守,让刘备赢得了天下百姓的衷心拥戴,为其后来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刘备的行为充分证明,以仁义为根本,虽可能在一时遭遇挫折,却能获得长久的人心与声誉,这正是“仁义存心”的深层价值所在。
二、以勤俭作家:勤则不匮,俭则长久
“家”不仅指狭义的家庭,也可延伸为家族、基业。“以勤俭作家”强调通过勤劳劳作创造财富、积累资源,通过节俭用度减少消耗、留存实力,从而实现家庭或基业的长久兴盛。
勤劳是获取成果的前提,节俭是守护成果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历史上,“晏婴尚俭持家”的故事便深刻诠释了勤俭对于维系家族与事业的重要意义。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君主,位高权重,却始终秉持勤俭节约的家风。他在朝中身居高位,俸禄丰厚,却从不追求奢华的生活。
![]()
晏婴画像
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晏婴的住宅简陋,位于齐国都城的繁华地段,却仅能遮蔽风雨,家中的饮食也多为粗茶淡饭,衣着更是朴素无华。齐景公多次想赏赐他豪华的住宅和丰厚的财物,都被晏婴婉言谢绝。
有一次,齐景公见晏婴的妻子年老色衰,便想将自己年轻貌美的女儿赐婚给晏婴,晏婴却以“夫妻相敬如宾,不离不弃”为由拒绝,并表示自己更看重妻子的品德而非容貌。
晏婴不仅自身尚俭,还严格要求家人勤劳劳作。他的家人从不贪图安逸,男子勤于耕作,女子勤于纺织,家中始终保持着勤劳朴实的氛围。正是凭借“勤俭作家”的理念,晏婴的家族在春秋时期战乱频繁、世事动荡的背景下,始终保持着稳定与兴盛,从未因奢靡浪费而衰败。
![]()
齐景公画像
同时,晏婴以勤俭为表率,也为齐国的官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对稳定齐国的社会风气、巩固齐国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勤俭是治家兴业的永恒准则,无论身份高低,唯有勤勤恳恳创造、节节俭俭守护,才能让基业长久不衰。
三、以忍让接物:忍则息争,让则合众
“接物”指与他人交往、处理事务,“以忍让接物”并非无原则的退让,而是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以退让的姿态化解矛盾,从而实现人际和谐、凝聚合作力量。
忍让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局势的理性判断,能够避免因小失大,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战国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忍让廉颇”的故事,便是“以忍让接物”的经典范例。
蔺相如原本是赵国的一名宦官门客,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次出色地完成使命,为赵国挽回了颜面,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高于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廉颇。
![]()
蔺相如邮票
廉颇对此极为不满,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始终刻意回避廉颇,上朝时常常称病,避免与廉颇发生位次之争;外出时若遇到廉颇的车马,也会主动让车夫避让到小巷中,待廉颇的车马过去后再出来。
蔺相如的门客们认为他过于懦弱,纷纷请求离去。蔺相如却对门客们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的这番话被廉颇得知后,廉颇深受感动,意识到自己的狭隘之心险些危害到国家利益。
于是,廉颇脱去上衣,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中请罪,这便是“负荆请罪”的由来。此后,蔺相如与廉颇结为生死之交,二人同心协力辅佐赵王,使得赵国在列强环伺的局面下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
![]()
廉颇画像
蔺相如的忍让,并非畏惧廉颇的权势,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通过退让化解了内部矛盾,凝聚了国家力量。这种“以忍让接物”的智慧,不仅化解了个人之间的恩怨,更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充分彰显了忍让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中的重要价值。
结语
“以仁义存心,以勤俭作家,以忍让接物”这句格言,是中华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刘备携民渡江的仁义之举,彰显了内在道德的强大力量;晏婴尚俭持家的坚守,诠释了治家兴业的根本之道;蔺相如忍让廉颇的智慧,展现了处世交往的至高境界。
在当今社会,这些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个人修养、家庭治理还是社会交往,秉持这些理念,都能帮助我们构建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稳固的家庭基础和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
《格言联璧》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