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
![]()
2025年11月7日《焦作晚报》A09版
记者在现场
打捞焦作抗战记忆 我何其有幸

今年八九月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焦作晚报》怀着崇高的敬意,推出系列报道“铭记历史·烽火薪传——焦作抗战记忆”。我有幸参与了该系列报道的策划与采访。接受任务后,我循着历史的足迹,穿行在山村、矿区、山谷,在斑驳的遗址中打捞细节,在亲历者后代的讲述中触摸真情,不仅记录下可歌可泣的抗战往事,也在寻访与书写中,坚定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初心使命。
![]()
宋学义故居纪念馆。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吉亚南 摄
我在翻阅史料时,“焦作煤矿工人”“程明升”这两个关键词反复浮现:一群是地底深处的掘进者,用血肉之躯筑起工业防线;一位是留日归来的机电专家,放下精密仪器投身抗日战场。带着这些沉甸甸的线索,我的寻访之旅正式启程。
采访的第一站,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的百年焦煤英模馆。在英模馆“英烈篇”展区,1945年护矿斗争中孟光明等工人使用的工具原件静静陈列,景区管理员的讲述揭开了展品背后惊心动魄的战术配合;王封矿老井口遗址旁,档案记载与现场遗存相互印证,还原出23名矿工死守机房的战斗场景;焦煤集团党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员深入解读“南迁壮举”中,4000吨设备转运的艰辛……
展厅内,一件锈迹斑斑的机床齿轮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1937年王封矿的设备零件,是矿工们南迁时特意留下的‘火种标记’。”景区讲解员介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不让煤矿设备落入日寇之手,焦作矿工们冒着日军轰炸,日夜不停地拆卸搬运4000多吨机器,1300多名技术骨干辗转湖南、贵州等地,为抗战大后方提供了半数以上的能源支撑。
采访的第二站是修武县西村乡大东村,这里是河南省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诞生地。村口巨石上,钟南山院士题写的“河南省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大东村”字样苍劲有力。“当年程明升就是在这个庙里当选县长的,他可是留日回来的大专家!”村里老人轻抚着庙墙上的斑驳痕迹,指着墙角隐约的物证说,“1938年春天,35岁的他穿着粗布军装,站在台阶上对乡亲们说‘守土抗战,绝不退缩’,当场就有20多个年轻人报名参军。”
![]()
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地道里的作战室。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梦梦 摄
在村里的红色展厅,村民的讲述让人动容:“程明升本可以随中福公司南迁过安稳日子,可他说‘国家都没了,何谈工业救国’,硬是带着扶轮小学的师生和煤矿工人钻进了北山,组建了道清抗日游击队。”正如《陈赓日记》的摘抄所述,“大东村上,正规军、游击队,村前村后,沙滩田野间,到处集结着人群”,寥寥数语,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6次大破袭道清铁路时,军民同心的壮阔场景。
离开大东村,我们驱车前往中站区龙翔街道许河村,寻访“许河事件”的遗迹。在村民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当年的战斗发生地——一条狭长的山谷。82岁的向导许大爷拄着拐杖,一步步领着我穿行在山谷间。“1938年冬天,程明升带领的队伍就在这儿遭了国民党顽固派伏击,牺牲了19个战士啊。”老人指着一处陡坡,声音颤抖,“战士们弹药用尽,抱着石头和敌人拼,鲜血把土都染红了……”山谷里风声呜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往事。
与此同时,参与本栏目采访的同事兵分多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先后走访了18个乡镇24个村庄,采访了20多位亲历者后代、党史研究员和知情村民,查阅了180余卷史料。
采访途中,许多温暖的瞬间让我备受触动。在修武县磨石坡村打听道清游击队旧址时,几位放学的孩子主动围上来带路:“我们知道!老师给我们讲过韩秩吾、程明升的故事,他们都是大英雄!”在焦煤集团,一位年轻的矿工看到记者采访,特意停下脚步分享:“每次下井作业,我都觉得脚下踩着先辈的足迹,他们‘特别能战斗’血脉,一直激励着我们好好工作、守护矿山。”
![]()
太行山抗日女英雄郜文英的家属介绍其英雄事迹。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梦梦 摄
11月8日记者节,我再次翻开厚厚的采访笔记,心中满是感慨与自豪。作为一名记者,我何其有幸,能成为这些珍贵历史的记录者、传播者,能亲身触摸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赤诚与坚韧。这段采访经历让我深刻明白,记者的使命不仅仅是记录当下的新闻,更是传承历史的记忆。那些烽火岁月里的英雄事迹,从来都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热血与初心书写的传奇。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带着这分寻访历史的执着,秉持作为新闻人的初心,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挖掘更多藏在怀川大地上的红色故事,用笔墨和镜头让更多人了解焦作的抗战历史,让烽火岁月中凝聚的精神力量代代相传。因为我深知,每一段历史都值得被永远铭记,每一种精神都需要被接续传承。这,就是我作为新闻人的初心与使命,也是这个记者节,我收到的最珍贵、最厚重的礼物。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允安 报道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
总值班:程红利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陈 彬 审 核:赵晓晓
编 辑:苗佼菲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