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2岁的半导体教父张忠谋断言中国芯片"毫无还手之力"。
他的台积电掌控全球92%先进制程,这个数据让预言看似铁板钉钉,两年过去,中国芯片产能全球占比从19%跃升至35%。
技术优势失灵了?还是我们低估了什么?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7
92岁教父的致命预言,为何被现实狠狠打脸?
92岁的张忠谋,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台湾企业家,说出了让全球震惊的话。
他的台积电掌控着全球92%的先进制程,这个数据让他的预言听起来很有底气。
但就在今年,华为麒麟芯片的回归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了这位半导体教父的脸上。
更让人意外的是,中芯国际在没有EUV光刻机的情况下,硬是用DUV多重曝光技术拱到了7nm。
![]()
张忠谋可能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被逼到墙角的人,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从19%跃升至35%,这个数字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反驳。
台积电虽然技术领先,但在政治博弈中却越来越身不由己,被迫赴美建厂,成本高昂,人才短缺。
![]()
这恰恰说明,单纯的技术优势在大国博弈中,往往会被政治因素所绑架。
华为的麒麟芯片回归,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中国芯片产业韧性的最好证明。
当所有人都在担心中国芯片会被扼杀时,一个被忽略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
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某项单一技术,而是来自整个系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
张忠谋的预言之所以失败,根源在于他低估了这种系统性的力量。
技术决定论在和平时期或许管用,但在激烈对抗中,往往会被更深层的力量所击败。
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技术封锁并不能阻挡一个民族复兴的脚步。
当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个人的预言往往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
在美国生活大半辈子,他的骨子里藏着什么?
张忠谋的判断失误,其实根源在于他的身份认同和世界观。
这个在中国宁波出生的男人,却在美国度过了人生中最关键的25年。
从1958年进入德州仪器,到1985年退休,他在那里从一个基层工程师做到了集团副总裁。
这25年的经历,彻底塑造了他对美国技术优势的绝对信心。
![]()
他甚至还曾经资助过张汝京,后来创办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就在他的手下工作。
德州仪器这25年,不仅给了他技术知识,更给了他一套美国精英的思维方式。
当他1987年创办台积电时,他开创的晶圆代工模式,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完美体现。
只做制造,不碰设计,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背后,是美国式分工合作的商业逻辑。
![]()
他坚持用英文办公,强调国际化,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美国思维模式。
甚至连他自己都说,自从1962年入籍美国以来,他的身份就只是美国人。
这种身份认同,决定了他必然会站在"美国及其盟友"的视角看问题。
他看到的是美国主导的技术体系的强大,是EUV光刻机的不可替代。
![]()
但他看不到的是一个被逼到绝境后爆发出的民族意志和系统韧性。
这种认知偏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世界观问题。
美国精英的技术决定论思维,在理解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时,往往会水土不服。
![]()
张忠谋的预言失误,恰恰说明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在全球化的黄金时代,这种思维方式或许没错,但在逆全球化的今天,就显得力不从心。
当历史开始转向,那些曾经成功的思维模式,往往成为最大的认知障碍。
![]()
当所有人担心中国芯片时,被忽略的力量在崛起
当张忠谋在谈论技术优势时,他可能忽略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中国芯片产业真正的优势,不在于某项单一技术,而在于整个系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这种韧性来自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自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来自于制度优势。
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已经占全球34%,2024年销售额达1.35万亿元。
![]()
这个庞大的市场,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和成长空间。
更难得的是中国正在建立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
华为2025年Ascend AI芯片产量翻倍,2026年计划生产60万片,这个数据让人震惊。
中芯国际正在推进5nm工艺,预计2025年底完成开发,虽然没EUV,但靠国产设备和优化工艺。
![]()
这种突破不是偶然的,而是整个系统协同作战的结果。
2025年上半年,国产刻蚀机在成熟制程的市占率从25%提升至35%。
这个数据说明,中国正在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完整生态系统。
台积电虽然在技术上领先,但它在政治博弈中却越来越被动。
![]()
被迫赴美建厂,不仅成本高昂,更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这种"身不由己"的状态,恰恰说明了单纯技术优势的脆弱性。
中国的突破不是靠某一项技术,而是靠整个系统的协同发力。
当西方在纠结要不要卖EUV光刻机时,中国已经在用DUV多重曝光技术实现了等效7nm。
![]()
这种创新能力,恰恰体现了系统韧性的决定性作用。
技术优势可以被封锁,但系统韧性却无法被扼杀。
这可能就是张忠谋最没有算到的地方。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技术壁垒,往往会被更强大的力量所跨越。
![]()
表面是技术之争,深层是文明理念的生死较量
张忠谋的预言失误,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表面上看,这是技术竞争,是芯片工艺的较量。
但深层次看,这其实是两种发展模式和文明理念的竞争。
美国的发展模式,依赖于技术优势和全球化分工。
中国的发展模式,却强调自主创新和系统韧性。
![]()
当全球化遇到逆流,这两种模式的优劣就开始显现。
台积电的技术优势虽然强大,但在政治博弈中却显得身不由己。
这恰恰说明单纯的技术优势在大国博弈中,往往会成为被利用的工具。
中国的突破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
当被逼到绝境时,中国的制度优势能够快速动员全国资源,实现重点突破。
![]()
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恰恰是西方制度所缺乏的。
历史证明技术优势是暂时的,但文明韧性是永恒的。
两弹一星时代,中国的技术条件比现在差得多,但依然实现了突破。
高铁时代中国从零起步,现在却成了世界第一。
今天的芯片竞争,不过是这个历史规律的新体现。
![]()
张忠谋的预言,从技术角度看或许有道理,但从文明竞争角度看却显得狭隘。
他没有理解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当历史的车轮转动,个人的技术优势在文明的韧性面前,往往显得如此渺小。
![]()
这不仅仅是芯片产业的竞争,更是两种文明理念的生死较量。
最终胜出可能不是技术更先进的一方,而是文明韧性更强的一方。
当历史给出答案时,那些曾经的预言都会显得如此可笑。
![]()
![]()
结语
技术优势是暂时的,文明韧性是永恒的,张忠谋的预言恰恰证明了这个道理。
从技术竞争到文明较量,未来胜负不在光刻机,而在发展道路的选择。
当历史的车轮转动,个人的预言还重要吗?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代脉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