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张忠谋断言中国芯片“毫无还手之力”,如果我们想扼杀中国芯片,简直是轻而易举

0
分享至

前言

92岁的半导体教父张忠谋断言中国芯片"毫无还手之力"。

他的台积电掌控全球92%先进制程,这个数据让预言看似铁板钉钉,两年过去,中国芯片产能全球占比从19%跃升至35%。

技术优势失灵了?还是我们低估了什么?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7

92岁教父的致命预言,为何被现实狠狠打脸?

92岁的张忠谋,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台湾企业家,说出了让全球震惊的话。

他的台积电掌控着全球92%的先进制程,这个数据让他的预言听起来很有底气。

但就在今年,华为麒麟芯片的回归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了这位半导体教父的脸上。

更让人意外的是,中芯国际在没有EUV光刻机的情况下,硬是用DUV多重曝光技术拱到了7nm。


张忠谋可能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被逼到墙角的人,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从19%跃升至35%,这个数字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反驳。

台积电虽然技术领先,但在政治博弈中却越来越身不由己,被迫赴美建厂,成本高昂,人才短缺。


这恰恰说明,单纯的技术优势在大国博弈中,往往会被政治因素所绑架。

华为的麒麟芯片回归,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中国芯片产业韧性的最好证明。

当所有人都在担心中国芯片会被扼杀时,一个被忽略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

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某项单一技术,而是来自整个系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张忠谋的预言之所以失败,根源在于他低估了这种系统性的力量。

技术决定论在和平时期或许管用,但在激烈对抗中,往往会被更深层的力量所击败。

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技术封锁并不能阻挡一个民族复兴的脚步。

当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个人的预言往往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在美国生活大半辈子,他的骨子里藏着什么?

张忠谋的判断失误,其实根源在于他的身份认同和世界观。

这个在中国宁波出生的男人,却在美国度过了人生中最关键的25年。

从1958年进入德州仪器,到1985年退休,他在那里从一个基层工程师做到了集团副总裁。

这25年的经历,彻底塑造了他对美国技术优势的绝对信心。


他甚至还曾经资助过张汝京,后来创办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就在他的手下工作。

德州仪器这25年,不仅给了他技术知识,更给了他一套美国精英的思维方式。

当他1987年创办台积电时,他开创的晶圆代工模式,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完美体现。

只做制造,不碰设计,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背后,是美国式分工合作的商业逻辑。


他坚持用英文办公,强调国际化,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美国思维模式。

甚至连他自己都说,自从1962年入籍美国以来,他的身份就只是美国人。

这种身份认同,决定了他必然会站在"美国及其盟友"的视角看问题。

他看到的是美国主导的技术体系的强大,是EUV光刻机的不可替代。


但他看不到的是一个被逼到绝境后爆发出的民族意志和系统韧性。

这种认知偏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世界观问题。

美国精英的技术决定论思维,在理解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时,往往会水土不服。


张忠谋的预言失误,恰恰说明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在全球化的黄金时代,这种思维方式或许没错,但在逆全球化的今天,就显得力不从心。

当历史开始转向,那些曾经成功的思维模式,往往成为最大的认知障碍。


当所有人担心中国芯片时,被忽略的力量在崛起

当张忠谋在谈论技术优势时,他可能忽略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中国芯片产业真正的优势,不在于某项单一技术,而在于整个系统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这种韧性来自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自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来自于制度优势。

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已经占全球34%,2024年销售额达1.35万亿元。


这个庞大的市场,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和成长空间。

更难得的是中国正在建立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

华为2025年Ascend AI芯片产量翻倍,2026年计划生产60万片,这个数据让人震惊。

中芯国际正在推进5nm工艺,预计2025年底完成开发,虽然没EUV,但靠国产设备和优化工艺。


这种突破不是偶然的,而是整个系统协同作战的结果。

2025年上半年,国产刻蚀机在成熟制程的市占率从25%提升至35%。

这个数据说明,中国正在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完整生态系统。

台积电虽然在技术上领先,但它在政治博弈中却越来越被动。


被迫赴美建厂,不仅成本高昂,更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这种"身不由己"的状态,恰恰说明了单纯技术优势的脆弱性。

中国的突破不是靠某一项技术,而是靠整个系统的协同发力。

当西方在纠结要不要卖EUV光刻机时,中国已经在用DUV多重曝光技术实现了等效7nm。


这种创新能力,恰恰体现了系统韧性的决定性作用。

技术优势可以被封锁,但系统韧性却无法被扼杀。

这可能就是张忠谋最没有算到的地方。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技术壁垒,往往会被更强大的力量所跨越。


表面是技术之争,深层是文明理念的生死较量

张忠谋的预言失误,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表面上看,这是技术竞争,是芯片工艺的较量。

但深层次看,这其实是两种发展模式和文明理念的竞争。

美国的发展模式,依赖于技术优势和全球化分工。

中国的发展模式,却强调自主创新和系统韧性。


当全球化遇到逆流,这两种模式的优劣就开始显现。

台积电的技术优势虽然强大,但在政治博弈中却显得身不由己。

这恰恰说明单纯的技术优势在大国博弈中,往往会成为被利用的工具。

中国的突破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

当被逼到绝境时,中国的制度优势能够快速动员全国资源,实现重点突破。


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恰恰是西方制度所缺乏的。

历史证明技术优势是暂时的,但文明韧性是永恒的。

两弹一星时代,中国的技术条件比现在差得多,但依然实现了突破。

高铁时代中国从零起步,现在却成了世界第一。

今天的芯片竞争,不过是这个历史规律的新体现。


张忠谋的预言,从技术角度看或许有道理,但从文明竞争角度看却显得狭隘。

他没有理解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当历史的车轮转动,个人的技术优势在文明的韧性面前,往往显得如此渺小。


这不仅仅是芯片产业的竞争,更是两种文明理念的生死较量。

最终胜出可能不是技术更先进的一方,而是文明韧性更强的一方。

当历史给出答案时,那些曾经的预言都会显得如此可笑。



结语

技术优势是暂时的,文明韧性是永恒的,张忠谋的预言恰恰证明了这个道理。

从技术竞争到文明较量,未来胜负不在光刻机,而在发展道路的选择。

当历史的车轮转动,个人的预言还重要吗?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代脉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庆大拆迁!两江新区清单公布!新机遇来了!

重庆大拆迁!两江新区清单公布!新机遇来了!

阿离家居
2025-11-09 12:38:17
毛泽东的最后一首诗,字虽不多,但读来沧桑心碎,令人潸然泪下

毛泽东的最后一首诗,字虽不多,但读来沧桑心碎,令人潸然泪下

每日一首古诗词
2025-10-21 20:02:37
谁能想到?一个县城品牌,成了中产新宠,把波司登逼到墙角!

谁能想到?一个县城品牌,成了中产新宠,把波司登逼到墙角!

渔樵文史
2025-11-08 21:50:03
喊上门按摩,发现是女同学妈妈,结束后她问我:还要别的服务吗?

喊上门按摩,发现是女同学妈妈,结束后她问我:还要别的服务吗?

凯裕说故事
2025-09-03 16:59:48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27:22
书记儿子考到林业局当科员,局长看他不顺眼,那天书记来视察项目

书记儿子考到林业局当科员,局长看他不顺眼,那天书记来视察项目

秋风专栏
2025-11-09 00:55:05
白百何工作室晒时间线,回应东京电影节争议:我方只要一个真实、正确的说法,而非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

白百何工作室晒时间线,回应东京电影节争议:我方只要一个真实、正确的说法,而非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

扬子晚报
2025-11-09 19:48:38
相较福建舰入列,法媒:最恐怖的是,中国一次服役一个航母编队

相较福建舰入列,法媒:最恐怖的是,中国一次服役一个航母编队

历史有些冷
2025-11-08 18:45:03
沉默的荣耀:从台湾游回大陆?他真的做到了,后成为世界银行行长

沉默的荣耀:从台湾游回大陆?他真的做到了,后成为世界银行行长

夏天银子多
2025-11-08 13:31:08
2胜7负,西部倒数第一!诺天王忍不住吐槽:这比赛看得让人难受

2胜7负,西部倒数第一!诺天王忍不住吐槽:这比赛看得让人难受

移动挡拆
2025-11-09 00:30:05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老范谈史
2025-11-06 13:55:44
美国没想到,日本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浙江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美国没想到,日本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浙江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阿燕姐说育儿
2025-11-09 08:03:57
光刻机大战:阿斯麦叛变,台积电转向,中国芯片逆袭

光刻机大战:阿斯麦叛变,台积电转向,中国芯片逆袭

蜉蝣说
2025-11-08 19:55:04
中国通告全球:7小时内成功发射两次火箭,引发高度关注

中国通告全球:7小时内成功发射两次火箭,引发高度关注

科技处长
2025-11-09 21:10:19
DNA之父沃森去世。天才科学家歧视女性和黑人,走完了争议的一生

DNA之父沃森去世。天才科学家歧视女性和黑人,走完了争议的一生

英国那些事儿
2025-11-08 23:16:14
性感丨歌舞青春,足坛插曲

性感丨歌舞青春,足坛插曲

足球周刊
2025-11-09 12:01:09
4-0大胜后没人跟梅西换球衣?原因曝光引热议,球迷:优质偶像

4-0大胜后没人跟梅西换球衣?原因曝光引热议,球迷:优质偶像

侧身凌空斩
2025-11-09 12:11:46
你坐火车时遇到哪些奇葩经历?网友:对,人间烟火气最令人着迷

你坐火车时遇到哪些奇葩经历?网友:对,人间烟火气最令人着迷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6 00:05:14
存世唯一“西洋”大金锭,无价之宝!

存世唯一“西洋”大金锭,无价之宝!

收藏大视界
2025-11-09 17:18:51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究竟是谁给的底气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究竟是谁给的底气

芳芳历史烩
2025-09-24 20:13:19
2025-11-09 22:19:00
微光物语
微光物语
“微光”总是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希望存在。
366文章数 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房产
本地
教育
健康
家居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教育要闻

傲慢与偏见英文原版语音课08:给我的小莉齐美言几句啊!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