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7年刘亚楼作访苏报告,进入会场后,不悦道:大校以上军官都出去

0
分享至

1939 年,刘亚楼将军奉命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求学,直到 1945 年才回到祖国。也正因为这几年在国外学习,他错过了整个抗日战争。可即便如此,1955 年全军大授衔时,他还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57 年,作为我国军事友好代表团的一员,刘亚楼将军再次出访苏联。隔了这么多年,苏联和他当年看到的模样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次访问让他学到不少东西,回国的路上,他心里也琢磨了很多事儿。



等回到空军部队,刘亚楼计划给大伙儿做个访问报告。可没想到,他刚走进会场,就带着怒气说:“只要是大校以上的军官,全都出去。”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亚楼是福建人,打小就是街坊邻居口中 “别人家的孩子”,脑子特别灵光。上学的时候,日子过得顺顺当当,16 岁那年还顺利考上了福建省第七中学。可就在这时候,家里经济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他连学费都凑不出来。

没办法,刘亚楼只能退学,他的学习生涯也就停在了初中肄业。不过在那个年代,刘亚楼的条件已经算不错了 —— 跟那些连字都不识的普通老百姓比,他好歹是个有文化的人。

加入红军队伍后,这份文化底子成了他的一大优势。成为红军战士后,他一开始做的是政治工作,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个政工干部。

但刘亚楼可不止会做政工,军事方面同样有两把刷子,称得上是能文能武。而且不管干哪一行,他都做得十分出色,让人挑不出毛病。

随着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我党特别需要像刘亚楼这样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考虑到这些,1939 年,按照组织安排,刘亚楼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知识。



当时一起去的还有我党其他将领,比如李天佑、杨志成将军等人。后来 1955 年授衔时,这些人的军衔都不低。

到了苏联,刘亚楼他们直接去了军事学院,在异国他乡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学习生活。

在陌生的环境里,想要快速适应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还是在国外。但这对刘亚楼来说不算难事 —— 他性格本来就开朗外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克服了不少困难,连语言这道大关也顺利闯了过去。

学习俄语的时候,刘亚楼把身边每个苏联人都当成老师。不管自己说得熟不熟,哪怕得一边说一边比划,他也敢主动跟人交流。时间一长,他的口语水平进步得飞快。

到了课堂上,他更是全神贯注,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提问。可能别人还在躲着不想回答问题的时候,刘亚楼早就举着手等着老师点他了。

渐渐地,刘亚楼引起了教官们的注意。而且在战役战术这些专业领域,他的能力提升特别快,还经常得到教官的夸奖。



随着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刘亚楼积累了大量军事知识,成了我军最早一批熟悉大兵团作战、诸兵种协同作战的将领。这也为他后来指挥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亚楼不光小时候学习成绩好,在苏联学习期间同样表现出色。他的优秀被苏联方面看在眼里,甚至还想挽留他留在苏联。

可刘亚楼将军心里清楚自己的目标 —— 回国参加战斗,助力我军发展,这才是他最该做的事。所以他拒绝了苏联的挽留,在 1945 年踏上了回国的路。

刚回国,刘亚楼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他率领部队进入东北,很快就接任了参谋长这一重要职务。虽说他算是 “空降” 过来的,但刘亚楼凭真本事说话,干出了一番成绩,慢慢跻身我军重要将领行列。

1949 年,刘亚楼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那时候他正准备跟着部队南下,可突然接到了接见通知,只能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听从组织安排。

当时,一方面国家需要加强国土防空,另一方面志愿军要入朝作战,发展我军空军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毛主席这次接见刘亚楼,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



毛主席下定决心要搞空军建设后,就想尽各种办法推进 —— 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

尽管刘亚楼将军心里清楚这份担子有多重,但他还是毅然扛起了建设空军的重任。

空军刚组建的时候,开办航校是重中之重。刘亚楼投入了全部精力,在航校建设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在他的建议下,航校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还从陆军里挑选了一批营级、团级干部到航校学习。

总之,在刘亚楼的努力下,我国空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而且在抗美援朝时期,空军就派上了大用场。志愿军空军入朝参战,虽然一开始没什么作战经验,但他们从打小仗开始积累经验,最后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7 年,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员,再次出访苏联。那时候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看到苏联的新面貌,他心里感慨万千。

当时苏联军队的实力已经和过去大不一样,重工业发展也让人眼前一亮,处处透着进步的气息。

刘亚楼等人看了自然十分羡慕,甚至在回国的路上,他就已经想好回国后该怎么安排工作了。而且针对这次访问,他还打算回到空军部队后,给大伙儿做个详细报告。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大家,激励所有人继续为空军建设多出力、多做贡献。

回国后,刘亚楼就跟管理局的人说,报告要先给基层官兵和职工讲。很快,这件事就安排下去了。

可按照当时的惯例,空军首长做报告是要分等级的,得从级别高的开始,一级一级往下传。基层官兵和职工通常要放在最后,可这次刘亚楼偏要反着来,先给基层讲。

政治部的不少人对此心里犯起了嘀咕,结果消息传着传着就变了样,最后说成大校以上的军官也能去听这场给基层的报告。

结果刘亚楼一进会场,就撞见了尴尬的场面 —— 会场前排坐着好几位大校以上的军官。看到这情景,刘亚楼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更让人不满的是,因为这些军官占了位置,好多基层官兵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刘亚楼提高嗓门喊道:“请大校以上的领导干部,全都出去。”

最后,这些军官只能听从命令离开会场。刘亚楼向来是说一不二的性子,这件事也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管什么时候,刘亚楼始终在为国家、为人民默默付出。他一辈子生活节俭,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放在了国家建设上。

工作中,他的严谨认真是出了名的;对待家人,他同样要求严格,从不搞特殊。

他的子女,从没有因为父亲是刘亚楼就得到过特殊待遇。甚至从孩子小时候起,刘亚楼就教育他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就产生优越感。

在刘亚楼看来,孩子们和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没两样,将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全靠他们自己打拼。自己能做的,不过是多教他们一些道理,多提醒他们几句罢了。

所以不管是在部队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刘亚楼既操心着工作上的大事,也用严格的标准要求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刘亚楼将军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他说话办事干脆利落,对待每一件事都一丝不苟,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军队的大事。这样的好将军,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旧日历史 incentive-icons
旧日历史
酷爱历史的读书人
129文章数 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