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场观众被阿尔卡贝教授的详尽数据所吸引。
【导读】11月2日,文汇讲堂全球南方系列十讲之第九讲《全球南方与现代化:历史、现实》在上报集团成功举办。前埃塞俄比亚总理特别顾问、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 阿尔卡贝·奥克贝(Arkebe Oqubay)主讲,与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副教授 何塞·爱德华多·罗萨林(José EduardoRoselino)、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殷之光、国际政治系主任 郑宇展开圆桌对话。
1.8万人次在上观App、央视频、复旦大学视频号、文汇报视频号观看直播。本次讲座由文汇报社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主办。
经整理,分主讲、圆桌、互动、快评共4篇以飨读者。此为主讲。
![]()
阿尔卡贝教授提及非洲的人口优势。
今天的演讲我将关注四个方面:第一是非洲大陆的现代化道路,尤其是埃塞俄比亚的案例;第二是中非合作为非洲现代化所做出的贡献;第三,现代化愈发需要可持续性,因而离不开碳中和的未来,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全球典范;最后,我想展望全球南方整体性的现代化,以及全球南方彼此合作的有效路径。
埃塞俄比亚的现代化之路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常见概念,但是对于现代化的定义,目前没有通用的统一定义。
*现代化的传统定义与中国、非洲之路
一种是传统的定义方式,即如上世纪60年代罗斯托等经济学家的观点,将现代化视为一种线性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发展路径,强调每个国家都会通过五个发展阶段才能达到现代化。然而,这一理念对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并不完全适用,现代化不仅仅是GDP规模的增长,更多的是经济的结构性转型。另外,现代化也意味着技术追赶,各国都在全球竞争中不断前进。在中国及韩国等亚洲四小龙经济体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同样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和东亚的“发展型政府”体现了现代化的不同面向。
一方面,各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现代化的路径非常多元,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标准。另一方面,各国现代化之间也存在共性。现代化不光需要知道自己的优势,还要了解别人的做法,进而比别人做得更好,这也正是中国经历过的发展阶段。
再看非洲,过去50年间,非洲年均GDP增长率为3.5%,高于全球平均的3.1%。从1981年到2000年,非洲的经济增长是最缓慢的,这一时期也正是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盛行的时期。过去50年间,非洲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亚洲国家,从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来看,非洲制造业的增速不高,这成为制约非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埃塞俄比亚的人均寿命提升与国民储蓄激增
在非洲国家中,埃塞俄比亚有独特的地位。它地处非洲东部,是咖啡的原产地,咖啡可以说是埃塞俄比亚献给世界的礼物。它也是古文明的发源地,大量建筑遗址见证了埃塞俄比亚几千年的悠久历史。1963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多国领导人宣布“非洲统一组织”成立,这就是今天非洲联盟的前身。之所以选址在埃塞俄比亚,是因为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
![]()
现场提问奖中就有埃塞俄比亚原产咖啡豆。
![]()
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立,后发展为非洲联盟。
在非洲国家中,埃塞俄比亚的现代化展现出活力。在过去20年间,埃塞俄比亚人均预期寿命从不到50岁提升至近65岁,增长了约15岁,这是体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要想实现现代化,还要有充足的国民储蓄,储蓄形成资本,进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国民储蓄率增长最快的国家,在2019年接近30%,这为我们在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的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另外,对于经济增长而言,人口结构是除技术之外的决定性因素。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大国,有1.35亿人。非洲正在成为全球的人口增长引擎,伴随着亚洲的人口增速放缓,非洲人口增速仍保持比较强劲的势头。从1950年到2050年,非洲人口预计增加一倍,而到了2100年,预计40%的全球人口将会生活在非洲。
*埃塞俄比亚发展速度比肩中国的关键领域
在埃塞俄比亚的现代化进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格外重视的。首先是能源基础设施,这毫无疑问对于工业化、现代化以及改善人民的生活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埃塞俄比亚不仅重视投资能源,而且实现了百分之百地投资于廉价的、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水力发电在埃塞俄比亚能源结构占据着主要位置,另有10%是风能。埃塞俄比亚建成了非洲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150兆瓦,完全由埃塞俄比亚政府筹资建造。埃塞俄比亚的案例充分展现:我们可以兼顾在发展绿色能源的同时在经济层面取得收益。
![]()
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是非洲最大水电站。
埃塞俄比亚也大力投资建设铁路系统和电力系统,毫无疑问,来自中国的融资为此提供了重大的帮助。另外,埃塞俄比亚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我们认识到投资者投资企业时一定会考虑当地的工业系统、工业生态是否完善。因此我们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花大力气来建设我们的工业园区,并确保园区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同时,埃塞俄比亚的服务业也值得介绍,特别是航空业。自1945年起步以来,埃塞俄比亚航空发展成为非洲最大、全球领先的航空公司。我们的航空业在货物吞吐和人员运输方面的能力可以与新加坡相媲美,每年创造约80亿美元的利润,不仅带动服务业,也串联起各部门业务,有力促进了出口。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当所有与中国之间的航班几乎全部停飞时,埃塞俄比亚航空是少数未中断服务的航空公司之一,这体现了埃塞俄比亚不仅在顺境时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更在逆境中致力于维系这种关系。
总而言之,非洲经济在快速增长,其中埃塞俄比亚的增长尤为突出,过去15年中埃塞俄比亚的增长速度能够比肩中国。更重要的是,现代化不仅仅是GDP增速,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我们对于未来的投资。
中非合作推动非洲现代化
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是全球南方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在非洲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展现了重要的作用。
中非的制度化合作起始于2000年,即中非合作论坛(FOCAC)成立的年份。自此,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开始大量增加,2024年中国对非投资总量达到了500亿美元,其中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制造业。1992年,中国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只有10亿美元,2000年增加到100亿美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达到2950亿美元,中国现在是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
![]()
过去几十年中,中非贸易(左)以及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右)都大幅上升。
中非合作不仅限于贸易,还包括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融资合作。综合各种的数据,中国已经累计为非洲提供了约2000亿美元的发展融资,包括商业投资和优惠贷款。其中,34%的资金投资在能源领域、29%投资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9%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2012年便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风力发电厂,这意味着,早在可持续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这里投资了。另外,中国开发商也在埃塞俄比亚建设工业园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来自中国的投资和中非经贸合作是非洲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推动力。
2024年,我们看到中非合作出现新的里程碑,那就是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非之间达成多项新合作项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将中非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性的、全天候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还强调要推动实现生态友好、公平正义、开放共赢、以人为本、多元包容、和平安全的现代化。在合作伙伴关系方面,中非将共同推进繁荣发展、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及多边主义促进,在更广阔领域深化合作。
![]()
2024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非关系的全新里程碑。
迈向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未来
21世纪的现代化应当是可持续的、环境友好的,在这方面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引领者,而绿色经济也是非洲的发展重点。
*碳排放不平等、绿色鸿沟正在阻碍全球能源转型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全球的碳排放不平等问题,这里存在一个政治经济学的维度——化石能源与发展转型密切相关。总的来看,尽管全球南方的碳排放量目前正在增长,但相比于过去几百年中来自发达地区的排放,全球南方的排放量仍然较少。因此,在减少碳排放时我们不能忽视权利的不平等。
另一个问题是不少国家仍在为化石能源提供大量补贴,全球范围内这类补贴高达16万亿美元。相较之下,中国的补贴则主要投向绿色能源。我们还注意到绿色鸿沟的扩大,2015年欧洲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22倍,到了2021年则增加至41倍。
*全球碳排放减少,源自技术进步和中国贡献
![]()
此次吸引了四位外籍观众,分别来自印度、土耳其、保加利亚。
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是,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22年要少,然而2023年的全球能源需求要超过2022年。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会带来二氧化碳的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秘密在于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投入,而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迅速,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近80%。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水电,中国在全球都占据重要份额。
在交通领域,中国也正在成为全球电动车发展的领先国家。过去十年,中国电动车的产销量在全球占据绝大多数份额,全球电动车产量快速增长,每年都有新车型推出。2023年全球生产1400万辆电动车,其中大半来自中国。相比之下,燃油车的主要生产地区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而中国的汽车生产已主要转向电动车型。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车年产量将达到3000万辆。
![]()
中国品牌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的份额呈现惊人增长。
此外,电池储能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过去15年间,电池储能实现了指数级进步,生产成本下降了90%。在铜、锂、镍、石墨等关键矿产方面,这些资源不仅需要高科技开采,也是绿色和数字技术的核心材料,中国在这些领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列出的17项关键绿色和数字技术,中国在包括无人机、机器人在内的多项技术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在全球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世纪正迎来新的工业革命,绿色科技、数字技术以及两者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这个新时代,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电气化以及智能电网将推动工业发展。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这次革命更加环保、更具可持续性。
全球南方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
圆桌嘉宾罗萨林和殷之光在聆听阿尔卡贝主讲。
今天,推动全球经济转型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就是全球南方的崛起。回顾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初,全球经济格局与今天截然不同。当时全球GDP仅为2.2万亿美元,而到2025年达到了150万亿美元;1945年的世界人口不到今天的一半,如今已有80亿人生活在地球上。当时联合国仅有51个成员国,许多国家仍处于殖民统治之下——包括尚未独立的印度以及众多非洲国,八十年过去,联合国现在已有将近200个成员国。全球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45年,全球GDP的50%是由美国贡献的,但今天全球南方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超过了发达国家。
目前,全球南方贡献了全球GDP的40%、全球贸易的45%,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60%,同时拥有全球80%的人口,展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任何单边主义、任何地缘政治的压力和胁迫都无法阻挡全球南方崛起的趋势。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至如今的3万亿美元,其贸易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金砖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总量在过去二十年中持续快速增长,而七国集团的GDP总量则呈下降趋势,前者在2017年左右超越了后者。在制造业就业方面,1950年的美国,其制造业吸纳了超过30%的就业人口,而七十年后的今天,这一比例已降至不足10%。
![]()
金砖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总额超过G7集团有着标志性意义。
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看,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世界经济大国。对于中国而言,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关键的节点,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开始持续扩大。目前,尽管面临美国关税的挑战,但中国对全球的出口并未受到根本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40%多降至目前的13%,与此同时中国对其他全球南方的出口大大增加了。预计明年中国名义GDP将达到2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已超越美国。这些趋势都表明,全球南方的持续崛起不仅带来发展机遇,也推动着在制造业投资与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中国在其中正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
阿尔卡贝主讲。
非洲目前的现代化发展是可持续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使我们确信全球南方能够实现现代化。从1978年到今天,中国不断地提倡全球南方之间的合作,全球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南方各国,包括非洲、拉美、亚洲等国家,都在不断地朝向现代化道路发展,它们在全球经济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整理:高登怀
原标题:《非洲学者: 非洲现代化,离不开中非合作与碳中和的未来|讲堂176-9①》
栏目主编:李念
文字编辑:李念
本文作者:阿尔卡贝(埃塞俄比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