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的体重问题,是困扰他多年的心病。36岁的他身高174厘米,体重却达到134公斤(268斤),远超健康体重范围。据其哥哥李先生回忆,弟弟近一年来体重呈进行性增加,短短12个月内增重40公斤,身体也随之出现一系列问题:夜间睡眠时严重打鼾,平躺时无法正常入睡,只能侧卧位勉强休息,白天则时常感到乏力、精神萎靡。
除了生活不便,体重问题也影响着李江的情感生活。今年,他结识了心仪的女友,两人感情稳定,已进入谈婚论嫁阶段,计划近期前往女友家,与未来的岳父岳母正式见面。“弟弟一直觉得自己体重超标,形象不好,怕给女方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李先生说,李江曾尝试过节食、运动等多种减肥方式,但都因难以约束自己的饮食欲望,加上身体负荷大,运动难以坚持,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在朋友的推荐下,李江了解到“切胃手术”是快速减重的有效方式。这种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切除部分胃体,缩小胃容量,从而减少进食量,达到减重目的。抱着“快速逆袭形象”的期待,李江开始四处咨询减重手术相关信息,最终选择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这家医院的普外科在减重代谢手术领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李江提前做了不少准备:调整作息、减少油腻食物摄入、主动了解手术流程。他向家人表示,“就想趁这个机会瘦下来,给女友家长一个好印象,顺顺利利把婚定下来。”家人起初有些担忧手术风险,但在李江的反复坚持和医院的专业承诺下,最终同意了他的决定。
![]()
2025年9月30日,李江按照预约时间,前往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办理住院手续。医院的入院记录显示,李江的主诉为“体重进行性增加伴随睡眠打鼾1年”,门诊以“代谢综合征”将其收入院。进一步检查发现,李江还患有高血压病1级、高血脂、脂肪肝等基础疾病,这些都是肥胖引发的常见并发症。
10月1日,医院为李江组织了术前讨论。讨论记录详细载明了他的身体数据:身高174厘米,体重134公斤,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44.3(BMI≥28为肥胖,≥40为重度肥胖)。术前检查还显示,李江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基本正常,未发现明显的手术绝对禁忌症。
医生向李江详细说明了手术的原理、流程及潜在风险,包括术后出血、感染、胃瘘、呼吸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根据医院提供的资料,李江在手术同意书上亲笔签字,确认已了解手术相关风险并自愿接受手术。李先生表示,家人当时也在场,但医生主要强调了手术的减重效果和常规风险,对于“呼吸衰竭”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具体发生概率、诱发因素及应对措施,并未做过多详细说明。
从医学角度来看,李江的情况符合减重代谢手术的适用人群。根据《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BMI≥37.5的重度肥胖患者,或BMI≥32.5且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疾病的患者,可考虑减重手术。李江的BMI达44.3,且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从医学指征上看,确实具备手术条件。但重度肥胖患者本身心肺功能负担较重,术后出现呼吸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远高于普通患者,这对医院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及术后监护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
2025年10月2日,李江被推入手术室,接受“腹腔镜下垂直袖状胃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腹部打2-3个小孔,利用腹腔镜器械将胃体沿长轴切除,仅保留约100-150ml的胃容量,手术时长通常在1.5-2小时左右。
医院方面表示,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术中出血、脏器损伤等异常情况。术后,李江被直接送往重症监护室(ICU)进行观察。在ICU期间,医护人员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了持续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同时给予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0月3日,经过一天的ICU监护,李江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各项指标未出现明显异常,医院将其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转入普通病房后,李江意识清醒,能够正常交流,还向家人吐槽“肚子有点胀,不想吃东西”,家人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
然而,平静仅维持了一天。10月4日早晨6时40分左右,躺在病床上的李江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紫的症状,随后呼吸逐渐微弱,最终陷入呼吸暂停状态。陪护的家人惊慌失措,立即按响床头的呼叫铃。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对李江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并在5分钟内将其再次转运至ICU,接入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
尽管医院采取了全力抢救措施,但李江的病情并未得到有效逆转。10月5日早晨7时36分,经过近25小时的持续抢救,李江因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医院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上,明确载明了死亡原因和死亡日期,这份冰冷的证明,让李江的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
弟弟的突然离世,让李先生及家人难以接受。他们认为,李江的死亡与医院的诊疗行为存在直接关联,医院在术前评估、术后监护等环节存在明显过错。
“术前医生说手术很安全,没说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李先生表示,家人对“呼吸衰竭”这一死亡原因存有疑问,他们认为医院术前未充分告知该并发症的严重风险,导致李江在未完全了解风险的情况下做出手术决定,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此外,家人还质疑医院术后监护存在疏忽:李江作为重度肥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后,医护人员是否按规定频繁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及时发现了呼吸功能异常的早期信号?
李先生透露,事发后家人多次与医院沟通,要求院方给出合理的解释并承担相应责任,但医院始终坚持自身诊疗行为符合医疗规范,不存在过错,建议家属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医院的态度很坚决,说让我们走司法鉴定或诉讼,他们愿意配合,但不承认有责任。”无奈之下,家人在将李江遗体下葬前,申请了尸检,目前正等待尸检鉴定报告出炉,希望能通过科学的鉴定结果查明死亡真相。
针对家属的质疑,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作出了书面回应。院方在回应中明确表示,经过内部严肃复核,李江符合减重代谢手术的明确指征,术前已进行全面评估,未发现绝对手术禁忌症,手术操作过程规范,符合医学诊疗常规。
对于家属质疑的抢救及时性问题,院方称10月4日李江病情变化后,医护团队迅速响应,在5分钟内完成了从普通病房到ICU的转运,并立即启动全力抢救,所有抢救措施均符合医疗规范,不存在延误抢救的情况。院方还表示,已将相关病历资料、手术记录、抢救记录等全部整理完毕,愿意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鉴定工作,尊重最终的法律判定结果。
目前,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关注到此事,并表示将加强督导,推动医院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引导双方通过合法途径妥善解决纠纷。
![]()
这起医疗纠纷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医院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李江的死亡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头条号作者“梅姐说法”等法律人士对此进行了专业分析,明确指出尸检鉴定结果将是责任划分的关键依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