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韩共建核潜艇有进展了,到底是在针对谁?

0
分享至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赛、蔡劲彪】

特朗普亚洲行刚刚结束,美韩共建核潜艇的事就有进展了。

11月4日,第57届美韩安全协商会(SCM: Security Consultative Meeting)在韩国首尔国防部大楼召开,国防部长官安圭伯和赫格塞思举行会谈,重点讨论了核动力潜艇(SSN)开发案、同盟现代化与威慑战略、战时作战指挥权(WOC)、朝鲜半岛安全协调机制、防务经费与防务产业合作等议题。该会议不仅是落实韩美首脑会谈议题的实际性动作,对未来朝鲜半岛周边安全也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韩国方面非常清楚宣布建设核潜艇所带来的舆论反应,所以强调出于自卫的目的,辩称在核不扩散条约的限制下发展,采用核动力驱动而不是搭载核武器的方式。安圭伯表示,“作为加入核不扩散条约(NPT)的国家,韩国在本质上不能拥有核武器,半岛无核化是毫不动摇的承诺”,他反复强调SSN开发案遵守NPT义务,只用于防卫;赫格塞斯说,“再次确认特朗普总统批准建造核动力潜艇,会积极支援韩国”。双方同意以“核资商小组”既有的模式为基础,完善核与常规兵力的整合,探讨核燃料技术、作战支援及训练合作等细节。

韩国是无核国家,要研发、部署核动力潜艇或者获得核燃料,需要符合核燃料出口管制机制——“核供应国集团”准则的许可,而美韩都是签约国之一;需要取得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认可,证明该计划不违反NPT;需要修改《韩美原子能协定》,因为现行协定禁止韩国把核燃料用于军事目的。

10月29日,特朗普公开宣称要帮助韩国发展核动力潜艇,必须要在程序上协助韩国获得国际认可。当然,美国是核武条约的核心国家,试图通过几纸协议约束美国一贯的“横行霸道”是痴心妄想,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AUKUS)协议的签订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11月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韩国国防部长官安圭伯(左)与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握手致意。韩联社

韩国为什么要开发核潜艇?

美韩共同开发核动力潜艇是美韩同盟现代化与战略威慑亚太地区的重要一环。本次美韩安全协商会中,双方同意继续以遏制朝鲜挑衅为核心目标,提升同盟在亚太地区的应变能力。

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朝鲜既有的水面与水下常规力量并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相反北边的高超音速武器与核弹头导弹才是韩国更为忌惮的。

将核动力潜艇部署于济州岛、釜山等朝鲜半岛南部海域,西接黄海,东望日本海,强化对华封锁岛链的最北端,与澳大利亚购入核潜艇互为补充——这其实是从拜登政府时期就开始的布局。

在第一岛链名存实亡的背景下,通过对澳出售核动力潜艇,美国进可扼守第二岛链,退可巩固第三岛链。而位处岛链东北部的韩国,在此部署核动力潜艇可以加强美国对华的岛链封锁。

韩国开发核潜艇有着相当充实的借口与条件:韩国不像日本是二战战败国,核武研发不会挑动全世界的神经;韩国对北防御朝鲜潜在的攻击,部署核动力潜艇符合本国国防利益的同时,具有研发核动力潜艇的正当性;韩国经济发达但体量较小,能够承担研发所需的各种投入,推进过程中一旦引起区域内他国的抵制,可以毫无负担地将其舍弃。所以,当李在明试探性地提出能否提供核燃料时,特朗普直接给了更大的礼包——“共同建造核潜艇”。

此外,美方在协商中提出了“战略灵活性”的构想,确保驻韩美军在突发事态中的反应速度;而韩方则强调应充分尊重主权与指挥权的自主性,一如既往地想要收回“战时指挥权”。

李在明能否收回战时军队指挥权?

关于战时军队指挥权的讨论也是本次会谈的重点之一。李在明在大选期间的承诺之一便是收回作战指挥权,以改变数十年来韩国处于被动的地位。

1978年11月韩国把作战指挥权正式移交给美韩联合司令部后,至今没有完全收回。1994年12月1日,美军将作战指挥权拆分,把“平时作战指挥权”移交给韩军,至于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WOC)”,从2003年时任总统卢武铉推行“自主国防”政策开始就向美国提出收,但是一直没有实现。

究其原因,韩国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的困境在于内部派系斗争和美国军事掌控。回顾21世纪以来韩国争取“战时作战指挥权”的过程,进步党派实行对北缓和政策,谋求以稳定的半岛局势换取战争指挥权;相对地,保守党派上台后,对朝姿态强硬,导致半岛局势紧张,引发驻韩美军的担忧,不愿放弃指挥权。由此,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的议题成为进步、保守两党迎合美国的工具,伴随执政党的更替陷入扯皮状态。

近些年来,美国不断地在全球多地撤军,但这并不影响其强化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战略部署,美国正是通过牢牢掌控“战时作战指挥权”来主导韩国的国防、安保、军事,进而对整个东北亚地区施加影响力。美国的撤军多数在中等发达或欠发达国家,例如阿富汗、叙利亚以及近期的罗马尼亚,面对韩国这个发达的经济体,特朗普不会放弃以撤军为借口,使其独自面对朝鲜核威胁,他的目的是持续地讹诈韩国缴纳更多的“保护费”。

本次美韩安全协商会当天,安圭伯与赫格塞思宣称,李在明政府提出的“任期内收回作战指挥权”取得进展,确定2026年作为“全面作战能力验证(FOC)”的时间节点。换句话说,当美国对韩军的评估达到“全面运用并可持续作战”的能力标准时,收回指挥权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但是,正如上文分析,所谓的“进展”是总统李在明作为进步党的选举策略,朝鲜的核威胁存在一天,美军的战时指挥权就有坚持的必要,这和其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战略相关。

根据第46次美韩安全协商会,美方提出三项移交原则:

1、朝鲜半岛的安全状况足够符合; 2、韩军具备应对朝鲜核武器的能力; 3、韩军的军事能力必须能够主导联合防御。

目前朝鲜半岛整体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严格来说并没有具备“完全安全”这一条件,此次韩美合作开发部署核动力潜艇,也是出于强化韩国应对朝鲜核武器攻击的能力。所以,韩方对建造核动力潜艇给出的理由是“由于柴油动力潜艇潜航能力较差,在追踪朝鲜潜艇方面能力有限”。

值得玩味的是,韩方在会议后再次明确不谋求独立开发核武器,美方则承诺继续提供延伸威慑与战略资产部署的支持,这表明美韩军事同盟关系在推进核潜艇共同建造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来自朝鲜的军事压力是韩国安保政策中最重要的因素。美韩对近期朝鲜连续试射导弹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强调“任何挑衅都将遭到即刻且压倒性的应对”。针对朝鲜的行为,美韩决定强化美韩日三边信息共享机制,在网络安全、太空防御与导弹防御体系等领域深化合作。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防务经费与防务产业合作,肯定了韩国政府提高国防预算的计划,同意扩大国防工业合作,包括舰艇维护、导弹防御装备、无人系统等。美方特别肯定了韩方企业在联合生产与供应链中的作用,并决定设立“国防工业合作工作组”,以制度化推进未来协作。


美国海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密苏里号”(SSN-780)停泊在釜山港。 中央日报

其中,韩国韩华集团引人关注。该集团在美国的布局横跨清洁能源、国防军工、船舶制造等领域,通过收购当地企业和设立子公司,实现深度本土化。在1500亿美元的对美船舶专项投资中,它扮演了关键角色。

数据显示,去年韩华集团出资1亿美元收购费城造船厂(美韩共建SSN所在地);今年7月,韩华集团注资50亿美元对造船厂进行产业升级和船坞改造,目的是解决美国船舶制造的老化问题与产能瓶颈。

费城造船厂由于多年投资不足、供应链脆弱与劳动力短缺,目前的年产能只有1-1.5艘普通船舶,而且没有建造核潜艇所需的船坞。这意味着要在美国建造SSN的话首先需要改造和建设现有船坞,曾任预备役海军大领的文根植表示“光是构建基础设施就需要3-5年”;前总统府政策顾问私下表示“特朗普承诺帮助韩国建造核潜艇,至少需要耗时5-10年”。

综上,美国达成了“一箭三雕”的企图。

首先,1500亿美元是“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项目中的船舶专项资金,特朗普花别人的钱升级自己的船舶行业,利用韩国的技术、投资以及劳动力实现MAGA工业化的目标,试图扭转美国在造船业丧失话语权的局面;

其次,美韩联合建造核动力潜艇,既提升了韩国自身的国防能力,又能够缓解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部署压力,培养韩国应对危机的能就是变相地减轻自身的压力;

再有,虽然核动力潜艇不属于核武器,但是如果美国对韩提供浓缩度达93%以上的高丰度铀作为核燃料,则涉嫌在所属地区造成核扩散风险。

澳大利亚之后是韩国,韩国之后是否会是新西兰、菲律宾?美韩共建核动力潜艇案无疑是在东北亚地区插入了一颗针对我国和朝鲜的软钉子,对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的可能影响难以估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观察者网 incentive-icons
观察者网
全球视野,中国关怀
127377文章数 18493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