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要闻
![]()
【本报讯】11月7日消息,印尼政府正紧锣密鼓筹备《印尼盾面额变更法案》,计划在2027年完成立法工作。这一计划已被正式纳入财政部长普尔巴亚·尤迪(Purbaya Yudhi Sadewa)于2025年10月10日签署的《2025—2029年财政部战略规划》(财政部长条例2025年第70号)。
依据规划,该法案将由财政部国库总局负责牵头起草。2026年要完成监管框架的搭建,2027年则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条例明确阐述了此次改革的四大紧迫需求:提升国家竞争力、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维持印尼盾币值稳定以守护民众购买力、增强印尼盾的信誉度。
此次货币面额改革的核心,是在不改变购买力的前提下,去除货币面值尾随的零位,让货币面值更加简洁,交易更为便利。举个例子,1000盾将简化为1盾,不过其实际价值并不会发生变化。其实,印尼央行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相关研究工作。前财政部长阿古斯·马托瓦多乔(Agus Martowardojo)在2013年还将法案送交国会,列入优先立法议程,当时就建议去除三位零。
根据《印尼国库评论》(2017年)的分析,此次改革将带来诸多积极效益:
一是提升交易与会计效率。简化数字规模后,能够有效解决银行与会计系统在处理大额数字时面临的技术限制问题。
二是减少输入错误风险。数字变短,无论是人工输入还是系统输入,出现错误的概率都会降低。
三是强化货币政策执行。价格数字缩小后,政策制定和物价管理都会更加便捷。
四是降低货币印制成本。硬币与纸币单位精简,有助于延长其流通寿命,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经济学家拉登(Raden Pardede)表示,去除三位零会带来一定的市场心理效应。比如美元兑盾的汇率从15,000:1变为15:1,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心理落差,但实质汇率依然由经济基本面决定。通常实施面额改革的国家,多是曾遭受恶性通胀或者战乱的国家,像土耳其、津巴布韦、巴西等。而对于经济相对稳定的印尼来说,此次改革主要是出于行政效率提升和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并非是为了应对通胀问题。
印尼央行行长佩里(Perry Warjiyo)在2022年也曾指出,此次改革将显著提升银行科技与支付系统的效率,加快交易处理速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