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计划好的访华行程突然告吹,让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成了中德关系的焦点。11月3日,中国外长王毅应德方请求,拨通了越洋电话,张口就对德方提到35年前的一件事。
![]()
默茨及其内阁人员
作为默茨政府首位计划访华的部长,瓦德富尔原定10月26日的访华行程,原本承载着中德经贸沟通的迫切期待。随行人员里既有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也有稀土进口商高管,目标直指稀土出口管制、半导体等核心经贸议题。
毕竟今年前8个月数据显示,中国已重新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1634亿欧元的贸易额,让德国企业界对对话充满期待。德方起初也明确表态“脱钩并非正确策略”,看似为访华奠定了务实基调。
但在访华前的采访中,瓦德富尔的一番话却变了味。他一边盼着在经贸问题上与中方达成共识,一边却在台海问题上大做文章。他假设,“如果台海打起来了,让货物的自由流通变得不再可能,将对世界许多地区的繁荣产生影响”。
他还声称“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却对“台独”分裂行径避而不谈,甚至强调德国“将自行决定一中政策具体实施方式”。
![]()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
这种模糊表态当即遭到中方驳斥:一中原则“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理由和空间”,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就必须坚持一中原则,必须明确反对“台独”。
当前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是“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纵容,德方只谈维护现状不谈反对“台独”,本质是对分裂活动的纵容。
随后,德方突然以“没有安排足够多的会谈”为由推迟行程,据称,中方除了安排他与王毅外长会晤外,没有确认其他会见行程。这场外交插曲一度引发德国国内争议,社民党议员直斥此举发出"不良信号"。
瓦德富尔访前,还将经贸议题政治化。面对中方依法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他声称此举"令人担忧",甚至放风称,德国将讨论对华贸易反制,包括动用被称为"核选项"的“反胁迫”机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