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为炬,以改革为魂——缅怀支持转基因的教育先驱刘道玉校长
2025年11月7日,珞珈山垂首,东湖呜咽。著名教育家、有机化学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2岁。这位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的改革先驱,不仅以大刀阔斧的教育革新照亮了中国高教的前行之路,更以科学家的理性与担当,坚定支持转基因技术发展,为科学普及与技术应用写下了铿锵注脚。
刘道玉校长的一生,是“拓荒与呐喊”的一生。作为有机化学家,他深耕金属有机化学领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等多项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等重要荣誉 。这份深厚的科学素养,让他对转基因技术有着超越常人的清醒认知与坚定立场。面对社会上关于转基因的无端质疑与谣言,他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为准则,公开倡导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支持其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效率中的积极作用。他曾强调,科学进步不应被偏见裹挟,转基因技术经过全球权威机构的长期验证,其安全性毋庸置疑,推广应用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路径——这份基于专业判断的勇气与担当,正是一位科学家最珍贵的品格。
在教育领域,刘道玉校长更是革新者的标杆。1977年,他出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恢复统一高考、拨乱反正立下汗马功劳。1981年,48岁的他出任武汉大学校长,成为当时中国高校最年轻的校长,随即掀起了一场震惊教育界的改革风暴:率先推行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转专业制等一系列举措,将“自由、平等”的教育理念深植珞珈沃土 。他允许学生宿舍不熄灯,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时间;亲自为新闻系学生奔走联系实习单位,用脚步为学子铺就成长之路;敞开校长办公室大门,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 。易中天评价他是“冲在最前面的战士”,这份改革精神与他支持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态度一脉相承——敢于突破成见,勇于坚守真理。
退休后的刘道玉校长,依然心系教育与科学。他创办教育基金会,深耕创造教育研究,出版著作23本,发表文章500余篇,用余生践行着“爱的教育”理念 。即便年近九旬、听力衰退,他仍未停止对科学与教育的思考,始终关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自身影响力破除谣言、传递科学理性。他的一生,既是教育改革的拓荒者,也是科学精神的传播者,更是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典范。
如今,刘道玉校长已然远行,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熠熠生辉。教育改革的火种已在中华大地燎原,科学理性的光芒仍在驱散偏见的迷雾。这位支持转基因技术、坚守科学真理的教育先驱,用一生诠释了“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
珞珈风骨永存,科学薪火长明。刘道玉校长,一路走好!我们将永远铭记他的改革担当与科学坚守,在追求真理、推动进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