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3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坐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访谈镜头前,抛出了一句足以搅动国际核安全格局的言论:“巴基斯坦是‘积极进行核武器试验的国家之一’。”
紧接着,他将俄罗斯、朝鲜也拉进这一指控名单,声称这三个国家都在 “偷偷进行核检测”,唯独美国 “是唯一一个不做的”。
这番话并非随口闲谈,而是为他推动的一项重大政策辩护 —— 恢复美国中断了 33 年的核试验计划。
事实上,早在 10 月 30 日,特朗普就已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 “真实社交” 提前释放信号,直接指示国防部 “立即” 启动核试验。
![]()
而这条消息发布时,距离他启程赴韩国进行重要会晤仅剩数日,突如其来的表态一度打乱了美国的外交流程,让盟友与对手都陷入错愕。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表态,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这位 2025 年 2 月才刚获参议院批准上任的官员,很快站出来澄清,称当前讨论的只是 “非关键性” 系统测试。
“内华达州核试验场附近居民不会看到蘑菇云”,试图缓解外界对核爆炸试验的担忧。
既然美国自 1992 年最后一次全面核试验后,一直靠超级计算机模拟、亚临界试验维持核武库可靠性。
且这些技术还是多国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常规操作,为何特朗普还要执意推动恢复核试验?他口中 “多国偷偷核试验” 的说法,又是否站得住脚?
![]()
核试验提议的争议核心
11月3日特朗普关于核试验的一系列言论,引起国际关注。
10 月 30 日,正值其即将赴韩国进行重要会晤前夕,他通过自创的社交媒体平台 “真实社交” 突然宣布,已指示国防部 “立即” 恢复核试验。
这一消息毫无征兆,不仅打乱了既定的外交流程,更让国际社会对美国核政策走向产生强烈不安。
仅隔数日,11 月 3 日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访时,他进一步为该提议辩护,将巴基斯坦、俄罗斯与朝鲜并列。
![]()
直言这三国 “一直在进行核武器检测”,而美国 “是唯一一个不进行检测的国家”,试图营造出美国在核军备领域 “被动吃亏” 的氛围。
然而,当这些言论与公开的事实相对照,其漏洞便清晰显现。
从各国核试验记录来看,巴基斯坦上一次公开进行核试验还是在 1998 年,此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 1172 号决议明确谴责并禁止此类活动。
二十多年来,国际社会通过卫星监测、地震波探测、放射性物质追踪等多重手段,从未发现巴基斯坦存在核爆炸的迹象。
俄罗斯则更甚,自 1990 年以来已连续 35 年未进行过核试验,近期开展的仅是新型核运载工具测试,比如 “萨尔马特” 洲际导弹的飞行试验。
![]()
这类测试针对的是武器投送能力,与核弹头本身的爆炸试验性质完全不同。即便常被提及的朝鲜,其最后一次核试验也停留在 2017 年,并非特朗普所说的 “一直在检测”。
面对舆论质疑与国际社会的担忧,美国政府内部出现了不同声音。
2025 年 2 月刚获参议院批准上任的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迅速作出澄清,明确表示当前讨论的并非外界担忧的 “全面核爆炸试验”。
而是 “非关键性” 系统测试,还特意强调 “内华达州核试验场附近居民不会看到蘑菇云”。
这一澄清直接点出特朗普言论的模糊性,他口中的 “核试验” 与政府实际计划的测试存在本质差异。
一边是可能引发核竞赛的实爆试验暗示,一边是常规的技术检测,这种矛盾不仅让公众困惑,更暴露了美国核政策表述的混乱。
![]()
美国无需重启核爆试验的底气
若从技术角度深入分析,特朗普提出恢复核试验的提议,更像是一种缺乏科学支撑的政治表态。
因为美国早已建立起一套足以保障核武库可靠性的先进体系,完全无需依赖传统的核爆炸试验。
1992 年,美国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核试验后,便转向以非核爆方式维持核武库能力。
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名为 “基于科学库存管理计划(SSP)” 的成熟体系,其核心包含三大关键技术手段,共同构成了监测与保障核武可靠性的 “三重防线”。
![]()
其中,超级计算机模拟技术是重中之重,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科研人员借助全球顶级的超算系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精准还原核弹头从内爆压缩到核反应触发的全过程,模拟精度甚至能捕捉到核材料原子层面的变化。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激光模拟系统则另辟蹊径,通过高能量激光聚变技术,模拟极端条件下核材料的物理特性,为核武老化评估提供关键数据。
而亚临界试验作为常规操作,更是成为补充验证的重要环节,这种试验通过高能炸药冲击核材料。
但严格控制条件,确保核材料始终不达到发生自持链式反应的 “临界点”,既不会产生核爆炸,也不会造成放射性污染。
![]()
自 1997 年以来,美国已多次开展此类试验,这不仅是美国维持核武库的常规手段,也是全球多国在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框架下的普遍做法。
对于核武库可靠性这一核心问题,主流科学界与核领域专家的观点高度一致:重启核爆炸试验毫无必要。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信息项目主任汉斯・克里斯滕森明确指出,即便美国真的推动重启核爆试验,受限于技术准备、场地安全评估等流程,18 个月内也难以实际实施。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前主任西格弗里德・赫克则从利弊角度分析,认为恢复核试验 “损失远大于收益”,技术上的增益有限,却会引发一系列外交与安全危机。
更关键的是,当前美国核武库以成熟型号为主,通过 “基于科学库存管理计划” 的三大技术,完全能够监测核材料老化情况、评估武器性能,并制定针对性的延寿方案。
那些主张 “需通过实爆进行终极验证” 的核保守主义者,其观点早已被现代核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否定,美国无需用倒退的方式来保障所谓的 “武器可靠性”。
![]()
国内分歧与国际反对的交织
特朗普恢复核试验的提议,不仅在国际上引发轩然大波,在美国国内也掀起了激烈的舆论与政治博弈,形成明显的对立阵营。
YouGov 与 CBS 联合开展的民调数据极具代表性:约 46% 的美国民众明确反对这一提议,认为其可能带来环境风险与安全隐患。
仅 34% 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认为此举能增强美国核威慑力;另有 19% 的民众仍处于观望状态,尚未形成明确立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56% 的受访者反对将核武器掌控权过度集中在总统手中,担忧个人决策可能绕过科学与安全评估,引发不可控后果。
![]()
这种民意分歧进一步延伸至美国政坛,形成党派间的尖锐对立。
民主党议员对该提议发起猛烈批评,内华达州民主党国会议员泰特斯的表态尤为犀利。
她指出内华达州曾是美国核试验场,当地及下风向地区居民至今仍受过往核试验带来的辐射影响。
恢复核试验将再次把民众健康与生态环境置于危险境地,同时也违背了美国长期主导构建的核军备控制体系,损害美国在国际核治理中的公信力。
![]()
与之相反,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鹰派人物则公开表态支持,声称在当前国际安全环境下。
恢复核试验是 “实现可信核威慑、保障国家安全的负责任途径”,将其与美国的国防安全直接绑定。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政府内部对这一核政策也存在认知冲突。
被特朗普提名担任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的理查德・科雷尔,在国会听证会上面对议员质询时坦言。
由于俄罗斯、中国等国已多年未进行核爆炸试验,他无法准确解读总统提出的 “在对等基础上测试核武器” 这一言论的具体含义,也不清楚所谓 “对等” 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这一表态直接暴露了美国行政系统内部对核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决策与执行层面的衔接出现断层,进一步凸显了该提议在政策制定上的仓促与不严谨。
![]()
核军控体系面临的连锁风险
特朗普推动恢复核试验的举动,对全球核军控体系造成的冲击远超预期,直接动摇了长期以来维持的战略平衡。
今年 5 月,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五大核大国曾罕见地达成共识。
联合发表声明重申 “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前不进行核试验” 的承诺,这一声明被视为维护全球核安全、推动核裁军进程的重要基石。
然而短短数月后,美国便抛出恢复核试验的提议,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严重破坏了多边核军控对话的成果。
![]()
削弱了各国对美国的信任,也让其他国家对参与后续核军控谈判的积极性大幅降低,全球核治理陷入困境。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虽因部分国家未批准尚未正式生效,但自签署以来已形成 “事实上的禁试机制”,成为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核规范。
美国作为该条约的签署国,此前虽未批准,但一直遵守暂停核试验的共识。
如今特朗普的提议打破了这一平衡,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缔约国可能对条约的执行力产生质疑。
部分未批准条约的国家甚至可能效仿美国,以 “保障国家安全” 为由重启核试验。
最终导致 “事实上的禁试机制” 彻底瓦解,条约生效的进程将进一步延缓,全球核安全防线面临崩塌风险。
![]()
多国对美国此举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表达了深切担忧。
俄罗斯已明确表态,若美国恢复核试验,俄罗斯将 “立即作出回应”,以维护自身安全与战略平衡。
其他国家则担忧,美国的行为会动摇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国际核军控体系,刺激更多国家投入核武器研发,引发核武器 “小型化、精准化” 的研发竞赛。
更严重的是,这种竞赛可能模糊常规武器与核武器的界限,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门槛,让核战争的风险显著增加,原本脆弱的全球战略稳定将被彻底打破。
![]()
结语
特朗普重启核试验的提议,从言论到行动都充满争议:其依据的 “多国核试验” 说法与事实相悖,技术上无需依赖核爆试验,却引发美国国内激烈分歧与国际社会广泛反对。
这场由单一国家政策摇摆引发的风波,不仅暴露了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倾向,更警示全球。
核安全关乎人类共同命运,唯有坚守多边共识、维护核军控体系,才能避免滑向核竞赛的危险边缘,守护全球战略稳定的脆弱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