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未关闭的直播间,一句“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过分”的员工吐槽,不仅让潮玩巨头泡泡玛特登上热搜榜首,更掀开了盲盒经济的情感定价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哎嘛,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过分。”一位泡泡玛特工作人员在直播结束后手持DIMOO挂链盲盒脱口而出。旁边的同事轻松接话:“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这段发生在11月6日的私下对话,因直播镜头未关闭被意外录下并传播,在24小时内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引发广泛争议。
泡泡玛特随后回应称“不会开除涉事员工”,但对定价问题避而不谈。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泡泡玛特港股当日下跌超5%,市值蒸发严重。
一、直播事故背后:一场信任危机的爆发
这场看似普通的直播事故,却意外地揭示了泡泡玛特内部员工对产品定价的真实态度。两位员工的对话被网友解读为“内部人揭穿皇帝的新衣”,尤其是“会有人买单”这一表述,被众多消费者认为是将忠实顾客视为“韭菜”的讽刺。
事件持续发酵,网友们的讨论从单纯的直播事故,迅速转向对潮玩产品“IP溢价过高”的质疑。79元的DIMOO挂链盲盒,材质主要为锌合金、树脂和聚酯纤维,尺寸约19cm挂绳及3×3.6cm合金片,与其售价相比,被指材质普通却标价不菲。
更令人担忧的是,泡泡玛特近期频现的质量问题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就在此次事件前两天,泡泡玛特Skullpanda餐桌系列盲盒因品牌Logo“POP MART”被印错为“POP MAET”,遭到消费者投诉。部分消费者还反映产品存在开胶、断腿等质量问题。
二、盲盒定价逻辑:情绪价值与真实成本
涉事的DIMOO挂链盲盒是泡泡玛特2025年11月推出的新品,属于“新生日记系列”。该盲盒系列含6个常规款,1个隐藏款,常规款概率是1:6,隐藏款概率是1:72,单个盲盒售价为79元,整盒售价为474元。
泡泡玛特的商业逻辑建立在为 情绪价值买单的新消费观念上。据业内分析,新一代消费逻辑已转向“为情绪价值买单”。盲盒机制凭借其不确定性带来的“多巴胺刺激”、高复购率及强社交裂变属性,成为驱动溢价的核心动力。
这种商业模式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功。泡泡玛特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本次引发争议的“DIMOO”是泡泡玛特旗下第五大艺术家IP,上半年收入为11.05亿元,收入占比为8%。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45%至250%,海外收入增速更是高达365%至370%。
然而,当产品的情感价值与实际成本差距过大时,消费者开始质疑其合理性。有媒体查询得知,该挂链产品仿品成本可低至4元,且正品频现掉漆问题。这种价值与定价的差距,正是此次争议的核心所在。
三、潮玩行业的溢价现象:理性审视与泡沫风险
泡泡玛特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整个潮玩行业的共同挑战——如何平衡情感溢价与实物价值。
潮玩市场的高溢价现象已成为普遍情况。比如泡泡玛特旗下明星IP LABUBU搪胶玩偶在二级市场价格飙升逾30倍;卡游旗下的小马宝莉卡片在小学生群体中稀有卡片单张交易价可达数千元。
更极端的案例是,一款迪士尼发售价139元的玩偶在二手市场被热炒至9589元,涨幅近70倍;LABUBU联名玩偶溢价亦超45倍。这些现象引发了市场对价格与价值基本面的严重背离的担忧。
潮玩溢价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上海大学副教授、文化研究学者陆丹丹认为,当前爆火的IP形象具有更个性化、更自我的解读空间。同时,这些IP形象“去故事化”的特征,契合了碎片化、互动化的传播环境,降低了跨文化理解的障碍。
商业策略上,饥饿营销与稀缺性制造成为推高溢价的核心手段。泡泡玛特部分款式采用限量发售策略,如新品LABUBU 3.0在官方小程序预售期长达两个月,通过限量发售、分批次供应等,形成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
然而,法律界人士提醒,此类交易潜藏商品真伪难辨、未成年人合同效力争议及未来税务合规等多重风险,年轻消费者应警惕将情感消费错判为价值投资,防范非理性炒作催生的估值泡沫。
四、行业规范与未来走向:合规化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盲盒经济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也已行动起来。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为盲盒经营划出了红线。
指引明确规定,盲盒经营者应当将商品名称、商品种类、商品样式、抽取规则、商品分布、限量商品投放数量、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同时强调,盲盒商品价格不应与相同非盲盒销售商品价格差距过大。
指引还特别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这一易受影响群体,防止过度消费。
泡泡玛特此次直播风波,也揭示了潮玩行业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在维持高增长的同时,确保产品的合理定价与质量,避免消费者产生信任危机,是行业参与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分析认为,潮玩的价格逻辑更接近奢侈品和限量鞋款,而非必选消费品。它们不以成本为锚,而由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与愿付价格共同决定。在这一逻辑下,维持品牌价值与消费者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此次泡泡玛特直播风波,真正值得关注的或许并非两位员工“祸从口出”的职业失误,而是其无意间揭示的行业真相:潮玩的高溢价本质上是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基于情感价值建立的 脆弱契约。
随着盲盒监管新规的落地和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单纯依靠信息不透明收割市场的时代正在终结。潮玩企业需在IP培育、产品质量与合理定价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持久认可。
关注我,投资路上多一双眼睛,少几道伤疤。若看到满眼错误,是我错了;若觉得都是对的,更是我错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舍由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