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春江畔的秋风,送来了桂香,也催肥了江中的鱼鲜。当人们的味蕾开始惦念浓腴厚味时,牛头馆花园餐厅私厨的灶火,早已为这期盼做好了准备。
![]()
牛头馆的门前总不乏驱车远道而来的食客。包厢紧俏,临时起意的食客往往难寻空位,提前订座已经成为老饕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
![]()
这份让人专程驱车前来的魅力,离不开老板娘楼华琴多年来的匠心坚守。这位土生土长的黄公望村里人,16岁便离乡闯荡,从上海、江苏等地餐厅的基层服务员起步,凭着踏实肯干与对餐饮的满腔热忱,一步步成长为领班、经理。
![]()
2011年,她与丈夫毅然返乡,从一道拿手的烧牛头开始创业,凭借精湛厨艺与独特风味,迅速在当地打响了名号。2019年,夫妻俩创立了如今的牛头馆花园餐厅,将半生对餐饮的热忱,都倾注在这间小馆之中。
![]()
走进明档点菜区,食材码得整整齐齐。当日抵店的江鳗、膏满黄肥的江蟹,还有支流的江鲜,每一样都透着富春江的水灵劲儿。
![]()
![]()
老板娘深谙这片山水的脾性,春天要尝刀鱼的细腻,夏天要品白条的清甜,到了秋天,则要好好享用江蟹的肥美。这份对时令的敏感,最终都化为了灶台上的真功夫。
![]()
![]()
提起店里的招牌菜,非“牛气冲天”莫属。靠着这道招牌,牛头馆在富春江畔攒下了满屋子的口碑。
重达数十斤的牛头,须用12种珍贵中药材熬成的汤底精心炖煮六到八个小时,让浓郁的卤汁丝丝入味,渗透到牛头的每一寸肌理。
![]()
开锅时香气四溢,胶质颤动的牛皮、酥烂入味的牛头肉,用筷子轻轻一划便骨肉分离,入口香糯绵长,还带着淡淡的药香。
![]()
秋风一起,店里的农家土鸡煲便成了点单率最高的菜品之一。
山里散养的本地土鸡,用土陶砂锅小火慢煨,三个小时后,鸡汤表面浮着薄薄的油花,先品一口原汤,最后用汤汁拌一碗米饭,便是富阳人心中最落胃的家常味道。
![]()
除了江鲜牛头,那碗泛着琥珀光泽的红烧肉,同样是让老客们隔三差五就要想念的滋味。
红烧肉看似家常,却最是考验功夫,火要慢且足,才能酥软而形不碎。最地道的吃法,是配上店里自做的酒酿馒头,蓬松的馒头吸满了肉汁,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口中化开,吃得人心满意足。
![]()
![]()
懂行的本地食客,在尝过招牌大菜后,也常来点上这几样。手撕鸡咸鲜入味,鸡肉丝丝分明;桂花香煎带鱼连骨头都很酥脆,透着淡淡的桂花香;红烧墨鱼仔个个饱满弹牙、酱汁浓郁。
![]()
![]()
![]()
牛头馆的时蔬,带着自家菜园特有的鲜活。丝瓜嫩得能掐出水,土豆还沾着田间的泥土,南瓜个个圆润饱满。老板娘常说:“这些都是我爸妈种的,放心吃。”这份来自土地最本真的味道,也成了许多老客的必点。
![]()
![]()
![]()
![]()
![]()
![]()
如果说牛头馆的滋味是富春江的浓缩,那它的环境,则是黄公望笔下山居意境的生动再现。去年7月,老板娘耗时两个月亲自设计,打造了宋韵庭院景观,让食客在用餐时也能置身画境。
![]()
青石小径蜿蜒,竹影婆娑摇曳,每个角落都流淌着宋式美学的清雅韵味,在这里用餐,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富春山居图》。
![]()
![]()
在翠竹、山石、亭台楼阁的巧妙映衬下,24间风格各异的包厢若隐若现,前院的热闹与后院的静谧相得益彰,一动一静间框出两方世界,却都浸润在同一片宋式风雅里。
![]()
![]()
秋渐深,牛头馆的灯火暖着食客的胃,也映着富春江的粼粼波光。这里的每一口,是江鲜的丰腴、牛头的醇厚,是土鸡的鲜香、时蔬的清甜,更是富阳人藏在时令里的生活智慧。
这个秋天,约上亲友围坐一桌,让山水之鲜与家常之暖,熨帖整个秋日的味蕾与时光~
尝鲜攻略
⏰ 时间
10:00-13:00,16:00-21:00
地址
电话
来源 | 东洲街道、富阳区文旅推广中心策划组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