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奥地利蒂罗尔州一个叫瓦腾斯的小镇上,施华洛世奇公司总部向员工宣布了一个消息:到2026年底,这里要裁掉400个岗位。
消息一传开,当地工会负责人气得直拍桌子,说这是“背叛家乡”,就像把一根香肠切成薄片,最后连渣都不剩。
![]()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最近几年,这座工厂的生产线经常静悄悄的,机器开工不足。
更让人担心的是,他们生产的水晶中,有42%是卖给其他珠宝公司做原料的——而这部分生意垮得最厉害。
为了节省开支,公司决定取消夜班,因为每晚加班要烧掉好几百万欧元(相当于几千万元人民币)。
被裁的员工能拿到2到7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外加1.1万欧元(约9.2万元人民币)的培训费,公司说这笔钱全由自己掏腰包,不用政府补贴。
说到施华洛世奇,中国人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前几年,哪个姑娘的首饰盒里没有一两件他家的“天鹅项链”或“雪花耳钉”呢?
2018年前后,这款带着天鹅标志的闪亮首饰火遍大街小巷,年轻女孩们以拥有一件为荣。商场专柜总是挤满试戴的顾客,一条五百多元的水晶项链,咬咬牙也要买下——毕竟戴上它,感觉整个人都在发光。
![]()
可是风水轮流转。如今这个曾让人抢破头的品牌,渐渐失去了魔力。为什么大家不爱买这些“闪亮石头”了?
首先,年轻人的口味变了。现在更流行“小众设计”和“复古风”。比起千篇一律的天鹅logo,很多人宁愿花同样的钱,找独立设计师做一条独一无二的项链。就像前阵子在欧洲火起来的“再生材料首饰”,用废弃玻璃和金属制作,虽然不闪,但背后有环保故事,更让年轻人觉得有意义。
其次,假货太多成了硬伤。施华洛世奇用的本来就不是真水晶,而是高端人造水晶。当电商平台上出现大量几十元的“同厂尾货”时,花正价购买的顾客就像交了“智商税”。有位北京姑娘吐槽:“我专柜买的项链掉钻,朋友网购的仿品反而结实,这找谁说理去?”
再者,欧洲奢侈品市场本身也在萎缩。去年法国某个经典水晶品牌也裁员百余人,他们的总监曾无奈地说:“现在年轻人宁愿花2000元(约250欧元)买副降噪耳机,也不愿买条水晶手链。”确实,当手机壳、耳机都成了时尚配饰,传统首饰的生存空间自然被挤压。
不过施华洛世奇还没认输。他们承诺在2030年前投入1.5亿欧元(约12.5亿元人民币)改造工厂,说要保住“瓦腾斯这个摇篮”。
只是当地商会主席说得实在:“工业的活力不是突然消失的,而是被高成本、繁琐手续慢慢拖垮的。”
这场裁员风暴背后,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起伏,更是时代风向转变的缩影。当那只骄傲的天鹅不再让人仰望,它该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重新展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