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张西流
“88元上门做饭”“1分钟1元遛狗”……依托互联网平台,“上门经济”近年来快速兴起,覆盖家政、养老、美甲、代厨、喂宠等多个领域。它满足了人们个性化、便捷化的生活需求,也开辟了灵活就业的新赛道。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服务质量不一、安全风险潜伏、维权渠道不畅等问题日益显现。要让这一新业态行稳致远,关键在于设立科学合理的“行业门槛”,以规范促发展,以制度保安全。
“上门经济”的核心是服务进入私密的“门内空间”,这使其与传统线下服务有本质区别。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人身、财产与隐私安全的潜在考验。目前不少从业者未经系统培训、缺乏资质认证,甚至脱离平台独立接单,导致服务标准缺失、流程不透明。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困难,服务者也难以自证,供需双方均存在信任焦虑。
设立门槛,首先要完善准入机制。相关部门应联合平台,明确健康证明、背景审查、专业技能认证等基本从业要求,对餐饮、身体接触类服务更应设立强制性标准。平台须切实履行审核责任,推动服务人员职业化,加强服务规范、应急处理与沟通技巧等系统培训。
门槛不仅针对“人”,也需健全“制度”。应建立统一的服务流程、质量评价与信用档案体系,完善合同管理与投诉处理机制。可借鉴网约车“全程录音”等经验,通过录像、定位、服务日志实现“过程可追溯”,为纠纷处理提供依据。同时,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责,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维权通道,让服务者“上门有底气”,消费者“开门敢放心”。
设置门槛还需兼顾包容与创新。监管应持审慎包容态度,避免“一刀切”,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留足发展空间,推动“上门经济”实现从“短期热”到“长期稳”的转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