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这 “赏” 要是高到天际,难免让人犯嘀咕。当地时间 11 月 6 日,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斯克的 2025 版薪酬方案以超 75% 支持率高票通过 —— 未来 10 年,只要达成 12 档绩效目标,他最多能拿到价值 1 万亿美元的股票,折算下来每天进账约 2.4 亿美元,每秒就能赚 2784 美元!这背后藏着不少波折:2018 年的 560 亿美元薪酬方案因 “程序不公” 被法院撤销,如今新方案卷土重来,门槛却严苛到离谱。一边是股东们的狂热支持,一边是挪威主权基金等机构的坚决反对,这场史上最豪横的 “对赌协议”,到底是特斯拉的腾飞引擎,还是会拖垮这家巨头的沉重包袱?
![]()
先说说这薪酬方案的 “硬核门槛”,可不是随便混混就能拿到的。要解锁全部 1 万亿美元股票,马斯克得完成一连串 “不可能任务”:把特斯拉市值从现在的 1.5 万亿美元飙到 8.5 万亿美元,10 年内交付 2000 万辆电动车,让 100 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跑起来,还得卖出 1000 万份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核心利润得冲到 4000 亿美元。这难度堪比 “徒手登珠峰”,就像分析师布里茨曼说的:“这些里程碑简直是珠穆朗玛峰级别的挑战”。更关键的是,这钱一分现金都没有,全是股票期权,而且得一档一档解锁,完不成目标就分文不得。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十年期的 “对赌协议”,马斯克赌自己能创造奇迹,股东赌他能带着公司飞。
股东们的支持,其实是一场 “信仰充值”。对支持者来说,马斯克早就不是普通 CEO,而是 “点石成金” 的商业奇才。想想特斯拉从濒临破产到市值万亿,从电动车小众玩家到行业巨头,马斯克的决策功不可没。这次方案通过前,董事会主席直言 “要是方案被否,马斯克可能直接辞职”,这可把股东们吓坏了 —— 毕竟现在特斯拉正处转型阵痛期,电动车销量承压,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这些关键业务还得靠他掌舵。有股东说得实在:“与其担心薪酬太高,不如担心没了马斯克,特斯拉该何去何从?” 在他们眼里,这 1 万亿美元更像 “留住大神的门票”,只要能达成目标,股东们的收益只会比这多得多。
![]()
反对者的顾虑也不是空穴来风,满是 “现实考量”。挪威主权基金直接亮明态度,担心这方案会严重稀释小股东权益,而且把公司命运全绑在一个人身上,“关键人物风险” 太大。康奈尔大学的薪酬研究专家也吐槽:“特斯拉股价本就带着对未来的溢价,为了一个‘可能实现的梦想’花 1 万亿美元,实在不值”。更让人操心的是马斯克的精力分配 —— 他同时管着 SpaceX、X 平台等好几家公司,现在又要扛下特斯拉这么艰巨的目标,真能分身乏术吗?就像网友调侃的:“怕不是把特斯拉当成‘兼职’,却要拿全职的天价薪酬”。小股东们更是心里打鼓:“万一马斯克没达标,我们的股份被稀释了,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说到底,这场薪酬风波本质是 “创始人稀缺性” 与 “公司治理” 的博弈。马斯克的天价薪酬,是股东们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赌的是他能带领特斯拉穿越转型迷雾;而反对声则提醒着,再牛的创始人也不能凌驾于公司治理之上。对特斯拉来说,这方案既是 “强心针” 也是 “紧箍咒”—— 明确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却也把公司的稳健性押在了一个人身上。
![]()
企业发展就像航船,创始人是掌舵人,但也离不开健全的 “导航系统” 和 “压舱石”。马斯克的才华毋庸置疑,但特斯拉要想走得长远,不能只靠 “强人叙事”,还得在激励与治理之间找到平衡点。毕竟,1 万亿美元的薪酬能不能拿到手是后话,能不能让公司持续创造价值、让股东和员工都受益,才是最该关注的核心。
你觉得马斯克能完成这些 “地狱级目标” 吗?特斯拉该如何平衡创始人激励与公司治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