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就知道,又来聊“迷雾剧场”的新剧了。
这次是《树影迷宫》。
导演孙浩,没拍过啥好作品,主演廖凡,《沉默的真相》后也一直演技在线剧本不在线,再加上一个刚刚才因《命悬一生》被重新关注的尹昉,又有什么可期待的呢?
我一开始也打算吐槽的,很多方面做得并不好。
可有意思的是,当抱着这样的心态追着这部剧时,却发现了意外的惊喜。
甚至于觉得,把它当悬疑剧来看实在有些浪费了。
《树影迷宫》的核心,其实是一个很少在国产剧里被大谈特谈的词——
性。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01
为什么说把它当悬疑剧来看是一种浪费?
主要是因为在悬疑这方面,《树影迷宫》做得并不成功,它既不新颖,也没太大悬念,如果只是冲着悬疑来,熟悉这类型的观众必然会失望。
在故事架构上,它几乎是对这些年流行的国产悬疑剧的复刻——
1994年,南槐树胡同里发生了一起命案。
一个年轻的女子,在雨夜被杀。
![]()
于是,作为公安大学毕业的新人赵瞰峨(尹昉 饰),与他的师父冉曦(廖凡 饰)一起,展开了对案件的追查。
![]()
可结果呢?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与追捕,赵瞰峨虽然意识到,这个凶手很可能是一个连环杀手。
他们甚至布下了天罗地网。
但最终,还是让凶手逍遥法外,了无踪迹。
案件就此封存。
时间来到18年后,当年办案的冉曦已然老去了,时日所剩无几,而那个年轻的赵瞰峨,也人过中年,在档案室做着庸长的行政工作。
但此时,又一起案件发生了,其犯罪手法与当年一模一样。
![]()
解不开心结的师徒俩再次联手。
重启了调查……
![]()
看到这里,你的脑子里想必已经飘过无数国产悬疑剧了吧?
陈年悬案,两个时空,困在时间里的警察……光是这些元素,至少我能想到的,就有《尘封十三载》《漫长的季节》《三大队》《沙尘暴》《暗潮缉凶》等等许多部作品。
这已经成了国产悬疑剧的套路了。
而做得怎么样呢?
抱歉,首先不得不说,本剧的悬疑感做得并不足,所有的调查对象基本上都是独立出现的,这样的设计本来就很难让观众有猜谜的乐趣,没有太大吸引力。
其次,剧集的选角早已把谜底给“出卖”了——
没人能相信,一个在“番位”上排第四位的知名演员(还拿过影帝),出演的会是一个戏份极少,存在感极低,没什么特点的扁平化小配角。
更何况,还看似与主线“无关”。
所以怎么说呢?
至少在我看来,如果以“悬疑”的标准来评判该剧,它在这一单项的得分是可以给零分的。
但如果你从“性隐喻”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
会发现,这里其实别有洞天。
02
我是在廖凡与刘琳的第一场对手戏发现这个剧“有点意思”的。
他俩饰演的是一对中年夫妻。
有一个上高三的儿子。
那场戏里,儿子出去跑步了,于是冉曦猴急地想与刘北萍(刘琳 饰)亲热,他调好了闹钟,15分钟,两人脱了衣服上床。
![]()
可此时,屋顶漏雨,一滴水滴到了盆里。
![]()
刘北萍立刻没了兴致。
翻身睡觉。
![]()
表面上来看,这场戏说的是因为刘北萍想搬家,冉曦一直拖着,所以刘北萍看到漏水的屋顶便生了气,拒绝了亲热。
但看惯了文艺片的观众,应该立刻对“漏水”这个意象心领神会。
它指代的,往往是男性的性能力。
也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场戏所交代的,其实是冉曦的性能力出现了问题,导致刘北萍觉得索然无味?
我不是在乱说。
因为“屋顶漏水”这个意象在后面也出现过一次。
而且那是艳阳高照的晴天。
但房顶还是漏水了。
![]()
于是冉曦到处检查,四处翻修,硬是找不到什么原因。
![]()
如果联想到此时二人分居的现状。
以及刘北萍偷偷出去开了家成人用品店的行为。
![]()
用意也就再明显不过了。
显然,就这夫妻二人而言,冉曦是比较传统与保守的那个,他在性方面出了问题,但他拒绝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总是在逃避,而刘北萍则是相对开放的一个人,她对性方面的需求比较大,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样的矛盾,才是两人分居的根本原因。
就像后来,冉曦来到刘北萍的成人用品店。
他选择了接受。
刘北萍也就顺理成章地搬了回来,两人再次睡在同一张床上。
![]()
03
打开了这个思路,我们再来看《树影迷宫》,会发现全剧都是在围绕这个话题讨论。
就不说开头录像厅里亲热的学生、以及旅社里四处逃窜的男女这些闲笔了。
![]()
单说剧集的核心案件,便与“性”有关。
据描述,受害人刘珂生前曾遭受过性侵犯,但检查之后却找不到任何精斑的痕迹,疑似是一个类似瓶子的光滑坚硬的物体所致。
换句话说,凶手是用瓶子侵犯了女性的下体。
![]()
为什么这么做?
警方先是把它当成一件“非正常事件”来处理,于是一开始调查的对象在“纯爱”的武疯子,和“偷内衣”的流浪汉身上。
![]()
直到疯僧这个人物出现。
疯僧是当地有名的流氓头子,身材高大,好勇斗狠,动不动就把小弟揍个半死,是个港片里经常见到的恶人形象。
![]()
但不同的是,他有个“纯情”的小女友。
真的纯情吗?
未必。
疯僧第一次接触这个小女友是在录像厅里,当时疯僧被电视画面里的强暴镜头吸引,于是停了下来,电影结束后,他便对坐在他后面的这个女孩一见钟情。
![]()
而女孩也似乎是那个年代常见的小太妹形象,相处一段时间后,便在夜里去了疯僧的屋子。
![]()
但疯僧却没有开门。
他躲起来了。
![]()
为什么?
后来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个没有性能力的角色,他小时候下体受过伤,于是见到这个女孩之后一直在小广告里找各种治疗的办法,试图让自己重整雄风。
他表现出来的凶狠,只是掩饰自己的缺憾。
当然,疯僧并不是凶手。
他还有爱。
可为什么这个人物,在剧里被交代得那么详细?
其实也在暗示,真正的凶手也有性问题。
就像18年后,犯人打电话到电台,冉曦让主持人问他是不是性无能时,犯人勃然大怒,你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这一定是个阳性气质出了问题,所以只能用异物来对待女性,以满足自己男性男性心理的人。
![]()
甚至于,是个由此对女性的“不洁”产生病态恶感的人。
这样的人其实并不罕见。
所不同的是,在这个故事里,有人会被疏导,而有人则困于压抑,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就像成人用品店的合伙人所说,“我们这个行业越发达,犯罪就会越少”。
![]()
也不是没有道理。
04
没错,这是一部讲述“性压抑”的剧。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外来事物不断涌现,许多新旧观念不断碰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性”。
如果你对那个年代的社会氛围残留些印象,恐怕会记得那些播放港片的录像厅里,一群孩子高喊“老板换碟”,也会记得那些下乡“路演”的歌舞团里,每个跳舞的女性穿得暴露异常,会记得影剧院门口的四个大字,“少儿不宜”,会记得大大小小的“性文化大观”,吸引了无数一窥究竟的年轻人……
人们在一个极保守的“谈性色变”的环境,忽然被冲击了压抑许久的神经。
就像剧里有一个很离谱的情节。
刘北萍开的那个成人用品店一开始并没有任何顾客,甚至都做好了关门的打算。
![]()
可等到这家店上了电视,忽然客人爆满。
![]()
这给人的感觉是,一开始人们是将这样的店视为“不洁之地”的,想去得偷偷摸摸,或者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怕被人看见,等到电视台都开始宣传了,相当于官媒盖章认证了,于是便像拿到了“特赦令”一般挤了进去。
所以是彻底性解放了?
也没有。
依然有许多人,比如胡同大妈们会对这样的风气指指点点,认为其有伤风化。
依然有许多人,比如本案的凶手,认为交笔友都是淫乱,该杀。
依然有许多人,比如田畅的妈妈在女儿失踪回来后的做第一件事,不是检查有没有伤,而是检查处女膜是否完整。
![]()
这便是90年代性观念的缩影。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部剧在性观念上有多深刻,或者多尖锐。
而是因为它很罕见。
而且很丰富。
我们能顺着案件的脉络,看得到一整个时代,人们从性压抑氛围下走出来后的茫然无措来。
所以回头来看。
虽然我也觉得这部剧在剧作方面处理得实在不够理想,甚至连最基本的,18年后的中年赵瞰峨表演状态也很有问题(太老态了)。
但我依然会觉得,这是一部很少见的国产剧。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天的社会风气与90年代也没有太大差别。
甚至于,说更保守也未必过分——
我们能(通过科学方法)接触大量性资讯。
但主流环境里依然“弹性色变”。
历史,仿佛总在轮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