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星光大道》的舞台闪着金光,成千上万的草根选手都盼着能在那一束灯光下被看见。
崔苗,就是那个用120万换来十五分钟掌声的姑娘。节目散场,她欠下40万债,舞台褪色,她又回到了生活的原点。
崔苗出生在陕西榆林的一个山村,家里六个孩子,她排老四。
父母靠种地为生,日子拮据到一只老黄牛都是“家产”。
她小时候放牛割草,听父亲唱信天游,山风一吹,她也跟着学几句。那时候人都喊她“歌凤凰”,因为这孩子走哪唱哪。
![]()
十三岁那年,她想去学艺术。父亲咬牙卖了老黄牛,换来她在折家坪艺校的学费。
十四岁,她进了清涧文工团实习。别人青春年少,她在后台扛道具、扫地、练声。
她自己说,那几年让她明白什么叫“靠唱吃饭,得先咬得住苦”。
![]()
2002年,她决定去西安闯。背着几百块钱,先在饭店打工,再去夜校上声乐课。
西安电视台的一个比赛,让她拿了特等奖,从此名气在当地小小地冒了头。
她换了工作,工资涨到600元,跟着老师练唱,学得比谁都勤。
![]()
后来饭庄请她做驻唱,月薪1600,管吃管住。那时候的崔苗,觉得天都亮了。
可人一旦尝过掌声,就再难满足。
2008年,她在青歌赛陕西赛区获奖后,把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央视的《星光大道》。
![]()
她给节目组写信,投碟片,两年里寄出200多封。没人回,也没人理。期间她被骗了几万块,身边人劝她算了,但她不信命。
为了筹备报名,她东拼西凑借钱,请老师排节目,花了上百万元,家里亲戚能借的都借遍了。
![]()
终于,2009年,栏目组通知她进京录制。
她穿着一身红艳艳的陕北服装上台,唱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评委惊了,主持人当场夸她“又一个王二妮”。
那晚她拿下周冠军,家乡来了四十多位亲友团,为她呐喊。
![]()
之后的月赛,她演唱《东方红》,用红枣、石板、秧歌把陕北风情搬进央视的大厅,节目播出后,崔苗红遍一时。
但热闹之后,是巨额账单。为了那次演出,她花了120万元,其中40万是借的。比赛一结束,赞助商撤了,债务成了压在她心头的大山。
![]()
她回到榆林,靠婚庆、商演、饭店驻唱,一场三五百块,省吃俭用,五年才把债还清。
别人休息,她在排练;别人嫌累,她咬牙坚持。夜里回出租屋,她对着镜子哼几句老歌,笑着说“唱歌还能还债,这算不算天赐的命”。
![]()
同样是草根逆袭,朱之文、大衣哥还在风光,崔苗早被遗忘。
她说,能再唱一次《山丹丹》,就够了。
如今的她,有丈夫、有家、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没名气,也没戏剧性。生活变得平凡,却也安稳。
![]()
崔苗把青春、钱和信念都押在那座舞台上,换回来的,是一身疲惫和几段掌声。
可她依旧唱着民歌,唱给饭馆的客人,唱给风里的黄土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