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刘道玉: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丨逝者

0
分享至

武汉大学官网11月7日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教育家、有机化学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1月7日15时33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2岁。

刘道玉同志1933年11月出生于湖北枣阳,1953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被评为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先后任武汉大学教务处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曾任教育部党组成员、高等教育一司司长,兼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二十三届理事会理事,武汉市人民政府第一、二届咨询委员会主任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刘道玉同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教育部任职期间,作为会议秘书长之一参与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参与组织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研究生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在恢复统一高考及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他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为教育教学改革开风气、辟新局,率先推行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转专业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武汉大学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道玉同志潜心育人、诲人不倦,为学生讲授《辐射高分子化学》等课程,编写《有机氟化学》教材,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科学通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项。退休之后,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继续关心教育事业发展,致力于爱的教育、创造教育研究,出版相关著作二十余部,为推动创造性人才培养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道玉同志的高尚品格和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师生、海内外校友的尊敬和爱戴。他的逝世是武汉大学的重大损失,是我国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深切缅怀刘道玉同志!

刘道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5年11月11日(星期二)上午8时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

以下内容节选自《论爱的教育》,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论爱的教育》

作者:刘道玉

版本: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11月

教育是随着智人的出现而诞生的,具有与人类一样久远的历史。教育具体是怎样产生的,在教育理论上,存在着各种学术观点,主要分为生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不论哪一种学说,都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家庭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代际之间以及生活技能的传承,而这种传承就是教育的肇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

教育中最没有人怀疑的一个教条,就是关于学校的说法,即“教育等于学校”。其实,这是十分片面的,学校虽然承担着教育的任务,但教育远远超出了学校,还包括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从教育的诞生我们不难看出,教育与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说法也有偏颇之嫌,因为没有爱的教师和学校并不少见,但他们不是照样在工作吗?只是对此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罢了。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也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物来。

自从学校诞生以后,即有了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人,这就是教师。学校的出现,使教育走出了家庭(另外还有师傅带徒弟式的手工业教育方式),这自然有着进步的意义,这使得教育规模化和规范化。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以及社会分工的需要,学校教育出现了不同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教育。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教师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也就使得教育复杂化、泡沫化,出现了优质教育和劣质教育,教师也产生了优劣之分。我国各省市现在都有一批示范学校,它们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又起着怎样的示范作用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示范学校,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树立起来的,是依靠配备的优质教育资源而出名的,并不是平等竞争而产生的,所以它们并没有起到改革示范的作用,而是应试教育的活样板。

从总体上而言,优质学校一定拥有更多的优质教师,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真才实学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外,尤其重要的还要有爱生如子的深情。这句话说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是需要用毕生的精力来修炼的。我国教育的现状是,爱的教育在中小学宣传得较多,拥有爱心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也比较多,例如,叶圣陶、孙敬修、韦力、魏书生、李镇西、吕型伟、于漪、斯霞等等;然而,我们却找不出一个为人们称颂的有爱心的大学校长,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在大学中少有提倡爱的教育的,也没有开设爱的教育方面的课程。是否大学与爱的教育无关呢?这是一种错觉。大学教育需要爱,大学生们需要爱,研究生们也需要爱。

爱是什么?爱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情绪化的表现。正如法国作家司汤达所说:“爱不仅仅是许多情感之中和其他如恐惧、生气、嫉妒或愤怒等情绪相同的一种情绪。它是一种新的意义原则,是良知生活未言及的观念的组织原则。爱开创了思想和存在历史的新篇章。”吕克·费里也认为:“尽管爱无疑与人类一样古老,尽管它总是暧昧不清,伴随着矛盾、仇恨,它是在现代家庭中出现。”总之,爱是一种力量,是人类生活中的第一源泉,它可以给予人们信心、勇气、毅力和智慧,也可以赋予人们潜在的价值,使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以及满意的幸福生活。

爱是分层次的,有小爱和大爱,有狭隘的爱和博爱,也有偏爱、溺爱等。古希腊有三个单词eros、phillia、agape与爱有关,这三个单词代表了三个爱的范畴,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爱的开放性的特点。Eros的含义是“获得”或者“消费”的爱,它总是与战胜和满足(快感)紧密相联。这种爱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个人有情爱是正常的,如果没有这种情爱,人类就不可能繁衍后代。在亚里士多德看来,phillia是指友爱,它与phllos是同一个词根,有时也指对孩子的爱,是单纯从他人那里获得快乐,它远离了算计,是和eros相去甚远的一种爱。Agape是第三个层次的爱,也是最高层次的,是由基督徒们所赋予的内涵,就是博爱,也就是无私的爱。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独有爱的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工作当作乐趣去完成。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他总是会感受学生的喜悦或是苦恼,这些都在敲打他的心灵,驱使他思考应当怎样去解除学生的烦恼,帮助他们获得进步与欢乐。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智慧、全部才能,才会培养出伟大的人来。”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要么有慈爱的父母,要么有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什么是成功?成功与胜利、模范具有相近的含义,它是专指追求某种有价值的重大的事情,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成功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获得成功既需要有天时地利的条件,又必须经过个人的奋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不劳而获的成功。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就是说在每一种职业中,都可以做出成功的业绩来。成功,我认为,对于学者来说,是出版更多有价值的学术名著;对于企业家来说,是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更多的财富;对于教师来说,是培养出更多的高足;对于学生而言,是在学习与研究中获取更多的顿悟(一个顿悟就是一个发明)……

在教育史上,我们不难发现,溺爱不是爱而是害,棍棒教育既不能出人才,也不可能出孝子,酿成悲剧的例子不胜枚举。唯有真正的爱才是根植于教育的爱,它犹如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如水滋润万物,爱滋润人的心灵,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润滑剂,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阳光和雨露,它能够哺育出伟大的人物来。

在19世纪初,德国有一个叫卡尔·威特的孩子,他没有天赋异禀,反而有点木讷甚至反应有点迟钝。他的父亲是一名乡下牧师,凭着直觉感觉自己的儿子并不傻,于是他就用爱心对小卡尔·威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从而也使自己成为世界幼儿早期教育的奠基人。

卡尔·威特出生后,老威特就制订了一个早期教育的计划,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阅读和提出问题,同时避免直接代替孩子回答,而是让孩子自己来回答,以训练他的正确思维能力。他鼓励儿子自学,坚持学习上的困难由孩子自己来克服。卡尔9岁时开始学习法语、英语和拉丁语,同时大量阅读外国作家的作品,如荷马、西塞罗等。他10岁时被莱比锡大学录取,开始了一个成人才能获得的学习生涯。在14岁生日的那天,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柏林大学聘为教师,从此走上了少年学者的研究之路。他的下一个不寻常的行动,就是研究但丁的《神曲》。他认真拜读了这本名著以后,发现许多评论家所写的评论,观点大多狭隘、浅薄,有的甚至有明显的错误。他崇拜这位意大利伟大的诗人,于是暗下决心,要掀起一场正确理解但丁的学术运动。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卡尔写出了著作《对但丁的误解》,从而使他成为世界上研究但丁最权威的学者。

一个并非聪明过人的儿童,怎么成为伟大的学者呢?卡尔·威特父亲的教育是关键。他的教育原则是:“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曙光出现的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的孩子就能成为天才。”美国教育学家阿丁顿·布鲁斯为老威特谈教育孩子的书写了一篇序言,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以教育为开端,以模范为终成。”换句话说,即以正确的教育为开始,而以成功为结果。对小卡尔·威特的教育是正确的,所以老卡尔·威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教育上,爱的教育导致成功,失爱的教育酿成悲剧,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约翰·华生(1878—1958)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在学术圈内他的名声极高,但他教育儿童的方法却毁掉了一代美国儿童。1928年,他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关怀》一书,其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的儿童教育体系。“哭声免疫方法”就是他的核心理念,意思是孩子哭时不抱,不哭时才抱,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他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没有感情爱抚,从而推翻了爱是永恒主题这一原则。

华生的婴儿和幼儿教育法是失败的,这一点从他自己的三个孩子身上就能得到验证。他的大儿子雷纳患了抑郁症,多次想自杀,30岁时终于自杀身亡。他的日记在其死后被发现,上面痛苦地写道:“我发现我的成长过程,是冰冷的,机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的色彩,这或许是我人生痛苦的源头。”华生的女儿也患了抑郁症,酗酒成性,小儿子则精神不正常,一生碌碌无为。这是失爱的悲剧,是华生错误的育儿方法造成的恶果。他的错误育儿法,使得美国一代儿童失去了幸福的童年,后被欧美各国教育界所抛弃,他也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

教育学是以人为对象,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爱心为驱动力,研究人的成长规律的科学。一个教育理念或是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被证明能使人健康成长的理论才是正确的。我认为,在医学上,开错了药方,就是医疗事故,轻者致人受伤,重者戕害人命;在教育上,如果开错了药方,不管你主观愿望如何,那都是误人子弟,上面正反两个例子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因此,教育必须回到本源上来,学校是启蒙之地,是传授智知之所,而这些须臾是不可离开爱的呵护的!

原文作者/刘道玉

摘编/何也

编辑/张进

导语校对/赵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6439文章数 25053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