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在阅读本文之前,若您希望更便捷地参与讨论与分享,请点击“关注”,这将为您带来更具互动性的体验,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进行整合,并融合了笔者的独立思考,属于原创性质。文中所有信息来源均已明确标注并附截图说明,请悉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处理不同对象时所表现出的双重标准也愈发明显。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例,两者面对欧美时遭遇的待遇可谓天壤之别。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迅速牵头,联合盟友将俄罗斯排除出SWIFT跨境支付体系;进入2024年后,更进一步计划动用被冻结的俄海外资产收益,为乌克兰提供贷款担保,此举无疑加剧了全球金融秩序的紧张态势。
![]()
反观涉及中国的事件中,情况则截然不同。当欧洲多条关键海底通信电缆接连受损后,尽管有中国货船“伊鹏3号”途经事发区域,欧美国家却并未采取强硬手段,而是等待中方人员到场,在中方主导下才得以登船检查。
这种鲜明对比充分揭示了西方在应对不同大国时策略上的巨大差异。那么,为何欧美对俄罗斯可以肆意施压,而对中国却显得格外谨慎克制?
![]()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正式打响。战火刚起,西方阵营便迅速反应,美国率先推动决议,联合北约及欧盟成员国一致投票,将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逐出SWIFT系统。
这一制裁直接导致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储备资产遭到冻结。这笔资金原本用于维持国际贸易结算、稳定汇率以及应对突发经济风险,如今却被彻底锁定,无法调用。
![]()
更为严重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外债偿付能力与其国际信用紧密相连。海外资产被冻结,意味着俄罗斯难以按时履行债务义务,必须重新调配国内资源来填补缺口,从而延长还款周期。
面对压力,俄罗斯并未选择逃避责任。财政部长安东·西卢安诺夫公开表态:“虽然当前存在技术性困难,但俄罗斯不会放弃其国际偿债义务。”
![]()
他同时强调,任何参与限制俄外汇储备使用的国家都将被视为“不友好国家”。若这些国家进一步施压,强制要求以美元偿还债务,俄罗斯将采用等值卢布完成支付,不再遵循传统结算方式。
这项声明不仅是对欧美单边行动的强烈抗议,也是向国际社会传递清晰信号:俄罗斯仍有反制手段,小国应慎重选边站队。
![]()
然而,此类警告虽对部分中小国家产生震慑作用,但对于美欧核心集团而言收效甚微。欧盟接连推出多轮制裁措施,涵盖金融、能源、科技等多个领域,意图全面遏制俄罗斯经济发展。
不过现实并未如其所愿。多年战事消耗之下,乌克兰国内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民生凋敝,军费开支难以为继,前线作战能力持续下滑。
![]()
即便美国及其盟友长期提供军事援助,随着时间推移,援助成本不断攀升,财政负担日益沉重,许多国家已显疲态,无力继续大规模输血。
在此背景下,美西方开始打起被冻结俄资产的主意。自2024年6月起,七国集团与欧盟领导人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利用这些资产所产生的收益为乌克兰融资。
![]()
经过长达半年的磋商,最终于同年12月达成协议:由美国向乌克兰提供首笔10亿美元贷款,以其所持俄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作为担保机制。
俄罗斯方面对此极为愤慨——自己在战场上奋力抵抗,结果对手竟用本国被扣资金反过来资助敌方作战,形同“用自己的钱打自己”,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
尽管俄方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提出严正交涉,指责此举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但美西方置若罔闻,坚持推进该计划,完全无视俄罗斯的立场与权益。
相较之下,西方对待中国的态度呈现出显著克制。2024年11月,连接芬兰与德国的C-Lion1海底光缆突发中断,紧接着瑞典至立陶宛的Arelion线路也出现故障。
![]()
两条重要通信线路在不到一天内相继瘫痪,引发欧洲高度警觉。调查过程中,相关国家通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发现,“伊鹏3号”恰在事发时段经过上述海域。
基于此线索,德国、瑞典、芬兰等国初步怀疑该船可能与电缆损坏有关,并派遣公务船将其拦截停泊。
![]()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船只已被控制,但没有任何国家擅自登船搜查。相反,它们主动与中国沟通,请求中方配合开展调查工作。
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回应称,尚无确切信息表明“伊鹏3号”涉及此事,并郑重声明:未经许可的登临检查行为均属非法,严重侵犯国家主权。
![]()
这一表态立即产生效应。“伊鹏3号”在波罗的海滞留数日,期间无一国敢仿效当年对俄罗斯资产的处置方式自行其是,体现出明显的顾忌与收敛。
为打破僵局,中方主动提议成立联合调查组,邀请德国、丹麦、瑞典和芬兰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在中方监督下共同登船核查。
![]()
12月初,四国专家在中国安排下登上“伊鹏3号”,对船体结构、锚链装置等关键部位进行了细致检验。
结果显示,船舶外观完好,锚具无磨损或刮擦痕迹,排除了因抛锚操作导致电缆断裂的可能性。证据显示,中国货船与此事件无关。
![]()
尽管部分西方媒体曾试图渲染“中国威胁论”,但在确凿事实面前,指控缺乏依据,最终只能默认放行,允许“伊鹏3号”恢复航行。
此次事件凸显出西方对中国所展现出的某种“尊重”——不再像上世纪90年代“银河号”事件那样,无视程序正义强行登检。
![]()
这种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近年来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地位显著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具备有效捍卫自身权益的能力。
相比之下,俄罗斯之所以遭受如此极端对待,本质上是因为西方判断其深陷乌克兰战场,战略回旋空间受限,难以实施有力反制,因而敢于步步紧逼。
![]()
通过对中俄两国遭遇的对比分析,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实力是决定国际话语权的核心要素。唯有强大,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与平等对待。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跃升,类似“银河号”的屈辱历史将不会重演,中国公民与企业在海外也将拥有更强的安全保障与底气。
![]()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 配合调查后,中国货船“伊鹏3号”复航
![]()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瑞典称“伊鹏3号”与海底电缆被切断有关,外交部:双方正沟通
![]()
信息来源 央视网 扎哈罗娃:若欧盟向乌转交俄被冻结资产 俄方将强硬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