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深夜两点三十分,当大多数人早已进入梦乡时,哈佛医学院的夜空却被一声巨响撕裂。这座以严谨科研著称的学术殿堂,竟在寂静中遭遇了一场人为引爆的混乱。
两名身份明确的年轻男子悄然潜入校园核心区域,在戈登森大楼四层的一个木制储物柜内点燃了爆炸装置。要知道,这里不仅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更是波士顿人心中敏感的记忆之地——十年前那场马拉松恐袭带来的伤痛尚未完全平复,任何类似事件都会瞬间点燃公众情绪。
他们是谁?为何选择在这座世界级医学研究中心制造恐慌?背后是否有更深层动机?一连串疑问随着调查展开逐渐浮现。
![]()
故事的起点定格在万圣节周末,两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年轻人——18岁的洛根・戴维・帕特森与20岁的多米尼克・弗兰克・卡多扎,专程前往温沃斯理工学院参加节日聚会。这本是一次普通的社交活动,却因后续行动彻底偏离正轨。
温沃斯理工与哈佛医学院仅相距五分钟车程,地理上的接近似乎为这场意外埋下了伏笔。聚会结束后,同行友人陆续返回原校区,唯有帕特森和卡多扎决定继续在外逗留,这一选择最终将他们推向了法律的对立面。
监控画面清晰捕捉到两人的轨迹:他们步行穿过夜晚的街道,径直走向灯火通明的戈登森大楼,并误判其为“无人使用的废弃建筑”。实际上,该楼全天候运转,容纳着多个关键实验室与科研团队,每一间房间都可能存放着不可复制的研究成果。
![]()
进入大楼后,两人并未立即动手,而是先点燃一支蜡烛作为照明工具,随后将一枚球形商用烟花置入四楼储物柜中并引燃。这种被称为“樱桃炸弹”的装置虽体积小巧,但爆破声可达140分贝以上,足以造成结构性损伤或引发火灾。
爆炸发生后,现场响彻刺耳回音,惊动周边居民。所幸消防部门迅速响应,确认事件系蓄意行为的同时也排除了二次威胁的可能性。值得庆幸的是,事发时间处于深夜,楼内无人员滞留,未酿成人员伤亡。
值得注意的是,监控还记录下他们在作案前曾登上五楼徘徊观察,疑似进行踩点,寻找最佳引爆位置,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事先策划痕迹。
![]()
得手之后,二人迅速从一楼紧急出口逃离现场,并刻意朝相反方向奔跑,试图混淆追踪路径。然而现代安防系统远比他们想象中严密,所有动作均被高清摄像头完整收录。
起诉书详细描述了嫌疑人的装扮:一人身穿棕色连帽衫、棕褐色长裤,脚踩白色卡骆驰鞋,面部覆盖蓝灰色巴拉克拉瓦头套;另一人佩戴蓝色口罩,外穿深色连帽夹克,下身搭配黑色运动鞋与深色格子睡裤,整体造型极为突兀。
更令人震惊的是,爆炸约三十分钟后,卡多扎被拍到坐在伯恩市某公园长椅上,当场脱下裤子扔进垃圾桶,企图通过更换衣物销毁证据。此举非但未能掩盖行踪,反而进一步暴露其心理慌乱。
![]()
与此同时,帕特森的动向也被锁定。凌晨三点左右,他出现在温特沃斯校园内,试图强行闯入一栋教学楼。幸运的是,一名路过学生出于善意允许其进入。
进入建筑后,他第一时间前往服务台区域为手机充电,并频繁拨打电话,通话对象至今未明,可能是联络同伙,也可能是在寻求外部协助以应对突发局面。
直至凌晨3点40分,帕特森才离开该建筑,随后与卡多扎及一名身份尚未确认的第三人汇合。三人尝试进入相邻住宿楼未果,转而绕行校园,最终抵达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所在区域。
![]()
途中,帕特森多次更改着装:脱去运动外套与长裤,甚至将长裤卷起塞入短裤内袋,明显是在刻意改变外貌特征以逃避识别。这种反常举动反映出其对被抓捕的高度警觉。
而卡多扎的表现更为极端,最终竟仅穿着平角内裤、深色连帽衫和黑鞋在校园中行走,形象狼狈不堪,全然不见事前所谓的“冷静计划”。
随着联邦调查局深入介入,更多技术细节浮出水面:引爆装置实为大型商用级烟花,威力远超普通娱乐性爆竹,具备潜在破坏力。若放置于密闭空间或靠近易燃物,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幸运的是,戈登森大楼主体结构经检查未受损害,内部实验设备、数据存储系统及珍贵生物样本均安然无恙。警方全面搜查后亦未发现其他可疑物品,初步排除连环作案可能。
此次事件在当地激起强烈反响。美国联邦检察官莱亚・B・弗利公开表示:“故意制造爆炸的行为,必然加剧社会不安。”
她进一步指出:“当公众意识到这不是意外而是蓄意为之,焦虑感便会急剧上升。尤其在波士顿这样曾经历重大恐袭的城市,此类事件极易唤醒集体创伤记忆。”
![]()
2013年马拉松爆炸案导致三人遇难、数百人受伤,血色记忆仍深刻烙印在城市肌理之中。如今再度出现同类事件,即便规模较小,仍足以触发广泛心理震荡。
联邦调查局特工主管泰德・多克斯态度鲜明地强调:“这不是什么大学里的调皮玩笑。”
他严正声明:“在高等教育机构内部安置爆炸物,是一种极端危险且违法的行为。它不仅危及公共安全,更是对法治底线的公然挑衅。这类行为属于联邦重罪,必须依法严惩。”
![]()
目前,帕特森与卡多扎已于11月4日上午被正式拘捕,每人面临一项“蓄意使用爆炸物共谋罪”的指控。
根据司法部门披露的信息,若罪名成立,每名被告最高可被判处五年监禁,附加三年监督释放期,并处以高达25万美元的罚款。
至于作案动机,至今仍未有确切结论。是年轻人一时冲动的恶作剧?还是另有隐情?这些问题仍有待法庭审理与证据揭示。
![]()
哈佛医学院作为全球顶尖医学研究机构,始终致力于推动生命科学发展、攻克人类疾病难题。这样一个本应远离暴力与破坏的地方,却因两个个体的鲁莽行为蒙上阴影,令人扼腕。
无论动机如何,公共安全不容挑战。校园不是法外之地,任何无视他人安危、践踏法律尊严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这起事件也为全社会敲响警钟:自由并非无界,玩笑亦有底线。一旦越过法律红线,迎接当事人的只会是制度的强力反制。
![]()
期待此案能依法公正处理,给公众一个清晰交代。同时也呼吁每一位公民珍视公共秩序,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全环境,让类似的荒唐闹剧不再重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