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
本报今起开设“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栏目。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感受时代脉动,聚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举措行动,展现广大干部群众迈向“十五五”、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会地带的陕西省黄龙县,林草覆盖率达92%,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这里气候温润,300余种蜜源植物繁茂生长,为中华蜜蜂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中华蜜蜂采集山林百花酿造的黄龙蜂蜜,色泽透亮、花香怡人,集蜂胶、蜂蜡、花粉于一体,活性酶含量超普通蜂蜜。2016年,“黄龙蜂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黄龙县生态价值转化的“金色名片”。
近日
记者来到这座
被绿色植被环绕的县城
切身体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赋能当地中蜂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
黄龙县中蜂养殖场。黄龙县市场监管局供图
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
筑牢品牌护城河
“地理标志是产品的‘身份证’,更是品质的‘承诺书’。”黄龙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赵国强说,为规范地理标志使用,该局近期修订印发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龙蜂蜜”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标志申请、核验、监管全流程,要求产品标签同步标注地理标志名称及标准代号,实现“一物一码”溯源管理。
针对市场上存在的冒用、滥用地理标志现象,黄龙县市场监管局以“铁拳”专项行动为抓手,2024年查办知识产权侵权案件4起,罚没款6.9万元。同时,在陕西省首创“黄龙蜂蜜”地理标志体验中心,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构建起“防伪溯源+执法打假+宣传推广”的全链条保护体系,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遁形。
启动地方标准修订
激活发展新动能
“市场对蜂蜜安全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黄龙县利峰土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宾感慨道。作为当地首家被授权使用“黄龙蜂蜜”地理标志的企业,该公司带动当地200余户蜂农增收,其产品在2025年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广受好评。
面对消费升级与产业竞争,黄龙县市场监管局及时启动地方标准修订工作。据赵国强介绍,新版标准将增加重金属、抗生素残留检测要求,严控蜜源环境,并针对麦芽糖等新型掺假物增设检测项目。此次修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通过细化温控、理化指标等技术参数,推动黄龙蜂蜜从“区域特色”向“品质标杆”跨越。
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打造共富金钥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按标准养蜂,蜂蜜品质更稳,价格也比普通蜂蜜高出一截。”黄龙县石堡镇庙河村蜂农姜峰养殖中蜂10余年,拥有100多箱蜂群,年收入达5万元。随着黄龙蜂蜜品牌价值提升,全县中蜂养殖规模已突破9.3万箱,年产蜂蜜1450吨。中蜂养殖业已成为黄龙县4大现代农业产业之一。
产业兴旺的背后,是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黄龙县通过“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建成3个中蜂保种场、2家核桃精深加工厂,推动生态资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民获得感。目前,全县已拥有“黄龙蜂蜜”“黄龙核桃”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黄龙中蜂蜂蜜”“黄龙核桃”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专利6项、注册商标671件。黄龙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史晓伟说:“要让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既要守住绿水青山,更要铸就金山银山。”
从深山蜂箱到大型展台,黄龙蜂蜜的“出圈”之路,正是知识产权保护赋能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史晓伟表示,黄龙县市场监管局未来将持续深化地标品牌建设,推动黄龙蜂蜜走上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让这份源自高原腹地的自然馈赠,香飘更远,甜入人心。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徐文智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7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