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山水志里读甘孜:一部自然之书的文化解码

0
分享至


11月7日,立冬,泸定大渡河畔却风含暖意。在《甘孜山水志》新书发布暨甘孜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现场,摊开的志书还沾着油墨清香:贡嘎雪山的航拍图里,雪顶映着晨光。指尖拂过书页,14.97万平方公里甘孜大地的山水脉络与人文印记鲜活跃动——这部填补甘孜山水文化系统梳理空白的地方文献,以 “山水叙事”为纽带,将冰川湖泊的自然之美、多民族交往的历史之暖、“山水即家园”的精神之魂交织,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学术赋能为地方实践作答

《甘孜山水志》的编纂,根植于学术传承与地方发展的深厚土壤。

2012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将“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 确立为重点课题。作为横断山脉核心区域、青藏高原“三大屏障” 关键承载地,甘孜州自然成为课题“区域篇”的核心落地载体。

肩负“存史、资政、育人”使命,甘孜州委、州政府主导启动志书编纂,西南民族大学黄辛建、田茂旺与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陈东领衔的团队,走遍18县(市),累计行程超10万公里,整理原始资料300余万字,拍摄影像2万余张。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考验,团队既深耕典籍史料,又吸纳网络平台优质信息,兼顾学术性、权威性与通俗性,最终以“总—分—总”结构呈现。开篇“总论”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三维度总括甘孜山水,中间分述《山志》《江河志》《湖泊冰川志》《川藏道志(甘孜段)》核心内容,结尾以“川藏道志”收束,用道路串起山水与文明,实现“以山水为经、文化为纬”的叙事突破。

“志书既要列数据,更要让每座山有故事、每条河有温度。” 黄辛建的话语,道出了编纂初心:让甘孜山水开口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解锁“山水即家园、家园即精神”的文明密码,而这份“密码”的核心,正是各族群众对共同家园的深情守望。

山水禀赋为基 共同体理念铸魂

甘孜州坐拥“大横断、大交融、大景观”独特禀赋。贡嘎山以7508.9米海拔雄踞横断山脉之巅,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交织成1700余千米“超级水网”,780条冰川与19个高原湖泊星罗棋布。《甘孜山水志》以这些自然资源为锚点,将“山水共同体”理念具象化。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甘孜山水志》成为“活的说明书”:系统记录金沙江、雅砻江流域共生关系,为“神山圣湖”生态伦理提供甘孜样本;专项调查黄河支流热曲河(甘孜段)流域,填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拼图;细致梳理川藏道沿线山水的红色记忆,激活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的精神内核。在《甘孜山水志》序言中,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赵心愚用“超越传统山水志的地理局限、超越单一民族视角、超越地方性记录”概括其价值,让“山水共同体”从抽象理念变为可感可知的历史叙事与现实图景。

生态保护层面,《甘孜山水志》挖掘“夏季牧场轮换”“禁止砍伐神山林木”等传统习俗,转化为现代生态保护共识;提炼贡嘎山、墨尔多神山“山神祭祀”中的“净山”“惜水”仪轨,成为农牧民自发守护冰川湖泊的文化动力。

民族团结进步层面,《甘孜山水志》梳理茶马古道沿线海子山、折多山的交往故事,串联汉藏商队互通有无、十八军战士与当地群众共筑天路的记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在山水间愈发鲜明。

“志书为我们深入基层、践行‘四力’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引领我们走近山河,记录厚重壮美的自然风光,展现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以及在此滋养下甘孜儿女砥砺奋进、开创美好新生活的时代风貌。”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张旭东感叹,《甘孜山水志》是一部讲好甘孜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案头宝典”。


典籍活化赋能 实践续写新篇

《甘孜山水志》的价值,不仅在于典籍文本的系统梳理,更在于为“山水共同体” 理念走向实践搭建桥梁。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为志书活化利用提供学术指引与实践路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副总干事格勒表示,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承与活化,需通过持续研究让山水遗产摆脱“沉睡”状态,成为滋养各族人民的精神沃土,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自信与动能。四川大学教授石硕指出,甘孜山水人文的多样性是旅游核心魅力,应基于志书内容推出图文并茂的旅游简本,为山水注入本土文化内涵,优化文旅布局、分流318线客流,推动旅游提质升级。

田茂旺建议,系统规划志书资源转化为主题旅游线路,引导游客深度体验;以志书内容为蓝本制作纪录片、短视频,生动讲述山水人文故事;依托志书知识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让旅游成为移动文化课堂;坚守生态底线,以书中生态文明理念指引绿色开发。陈东则提出,将志书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教育资源,既作为中小学生深化“五个认同”的乡土教材,也成为文旅从业人员宣介甘孜的权威参考;推进318国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道路建设,发起“我为家乡代言・打卡《甘孜山水志》”线上行动,借互联网之力展现甘孜大美风光。


那么,如何将山水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动能?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洪结合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下一步,我州将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此书,并把书中内容同步至甘孜官方账号、小红书等平台,将山水背后的文化、民俗、建筑、服饰、艺术等内容生动呈现,让游客指尖轻点即可获取全面攻略。”

“我们希望这部志书不仅躺在图书馆里,更能走进游客的背包、学者的案头、牧民的帐篷。”编纂团队在《后记》中的期许,正逐步成为现实。从生态保护到民族团结,从文旅融合到乡村振兴,《甘孜山水志》正以文化之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让人们在读懂甘孜山水的过程中,触摸高原的温度与力量。而这份温度,正是解锁甘孜深层魅力的密钥:看见甘孜、走进甘孜、读懂甘孜,就从甘孜的山水开始。


全媒体记者:兰色拉姆 甲央让步 赖强 汤宁 仁多肯布

编辑:杨雪

校对:马俪伲

责编:岳诗蕊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甘孜传媒 incentive-icons
甘孜传媒
甘孜日报社康巴传媒
22126文章数 40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