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蜀绣,既是成都鲜明的文化符号,更是青羊区一张靓丽的“锦绣名片”。2023年,“青羊·蜀锦”成功入选四川省“非遗四川·百城百艺”非遗品牌,这一荣誉既是对青羊区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更为其推动非遗与现代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11月6日,“锦绣青羊·织造未来”百城百艺·青羊蜀锦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在青羊区祠堂街艺术街区举行。活动汇聚了非遗传承人、产业链企业、文创机构、学术专家及媒体代表近百人,共同见证青羊蜀锦蜀绣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推动青羊蜀锦蜀绣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青羊非遗资源的商业潜力与文化价值。

IP赋能
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
近年来,位于青羊区浣花溪畔的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频频亮相央视,通过与品牌联名、为电视剧提供技术支持、拍摄蜀锦题材短剧等方式,在全国博物馆中崭露头角。
活动现场,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田永鑫进行了分享。他提到,博物馆近年来联合设计师品牌、科技企业与内容平台,开发了“蜀锦纹样数字库”“非遗盲盒”等创新产品,通过打造“织机沉浸剧场”“非遗手作工坊”等体验场景,使蜀锦从静态展品转变为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事件,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65%。此外,博物馆还跨界做起了短剧,今年暑假,出品了首部非遗蜀锦短剧《我的军师是孔明》。
![]()
香港国际经贸协会文化创意委员会主席郑俊威介绍了该协会与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的合作案例及成果。据介绍,双方共建“青羊非遗国际推广平台”,系统推进青羊非遗的国际传播与市场拓展。目前,刘氏竹编、成都漆艺、蜀锦配饰、蜀绣丝巾等非遗精品已在香港国际机场叁三非遗馆专柜上架销售,面向全球旅客,收获了良好市场反响。
![]()
资源手册发布
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三年来,青羊区以“百城百艺·青羊蜀锦”四川非遗品牌建设为统领,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活动中,《“百城百艺·青羊蜀锦”青羊蜀锦蜀绣高质量发展资源手册》正式发布,从重点开发项目、文旅产业园区、品牌矩阵、传承人及载体、消费场景五大维度,系统整合了青羊蜀锦蜀绣的具体资源,为企业与机构提供一站式的投资指南。
![]()
青羊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两年,将全面融入全市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311”新格局,打造区域特色增长极:以浣花·锦绣工场为核心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国际非遗博览园运营提升推动蜀锦蜀绣走向世界,构建起以“浣花锦绣”为核心的青羊锦绣品牌矩阵,大力发展IP授权业务;同时联动青羊区其他文旅产业园区,以空间集聚促进蜀锦蜀绣产业链高效协同,着力打造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载体。
此外,青羊区还精心策划并推出了三条以蜀锦蜀绣为主题的特色研学旅行线路,邀请公众循着诗词意境,开启一场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舞台的非遗深度体验之旅。
线路一
技艺溯源之旅——从经纬之间到世界舞台
![]()
研学线路:成都博物馆——蜀锦织绣博物馆——蜀锦蜀绣非遗工坊
此条线路串联起成都博物馆、蜀锦织绣博物馆与蜀锦蜀绣非遗工坊,参与者不仅能探寻古蜀文明的丝织密码,更能亲身感受锦绣丝织的匠心与智慧。研学主题聚焦于蜀锦蜀绣的历史源流与活态传承,让参与者在经纬交错间,理解“锦官城”的历史定位,并通过亲手体验,将古老的匠心智慧转化为坚定的文化自信。
线路二
城市寻踪之旅——于街巷烟火中遇见非遗
![]()
研学线路:文殊坊非遗街区——宽窄巷子——清源社区
该线路引导参与者漫步于文殊坊非遗街区、宽窄巷子,深入探访清源社区。这恰是陆游“成都有桑麻,桑麻蔽原野”的民生画卷在当代的生动延续。研学主题旨在深入城市肌理,发现蜀锦蜀绣如何从历史中走来,融入市井烟火,成为艺术品、文创商品乃至社区情感的“粘合剂”。参与者将在街巷之间,见证非遗如何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激活当代生活的美学空间。
线路三
织造探秘之旅——从传统工坊到未来蓝图
研学线路:浣花·锦绣工场——锦衣天承——蜀锦蜀绣非遗工坊——国际非遗博览园
线路串联浣花·锦绣工场、锦衣天承、蜀锦蜀绣非遗工坊及国际非遗博览园,聚焦展现蜀锦蜀绣产业如“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般的创新活力。从探寻“浣花锦绣”公共品牌的整合效能,到剖析传统技艺如何成为产业创新的灵感源泉,再到立足国际非遗博览园以全球视野展望发展前景,线路全景扫描蜀锦蜀绣的转型升级之路,清晰勾勒出传统手工艺向现代文创产业跃升的路径,彰显其无限潜力。
签约合作
构建产业协同生态
签约仪式环节,四组战略合作现场达成:香港国际经贸协会与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共同开展国际授权与品牌孵化,蜀锦织绣博物馆与中国邮政青羊区分公司联合开发蜀锦系列邮品,四川锦衣天承文化与青羊欣创投资签约共建文创供应链平台,四川商通支付与青羊非遗协会共同推出“非遗数字支付积分计划”。多项合作的集中落地,标志着青羊蜀锦蜀绣的发展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协同新阶段。
![]()
活动现场,中国邮政以青羊蜀锦为主题设计的邮资明信片、2026马年生肖蜀锦明信片及个性化邮票同步亮相,让“锦绣青羊”的文化魅力 “邮”向全国、“寄”往世界。
![]()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国际经贸协会与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的“国际授权与品牌孵化”合作,这标志着青羊非遗将以香港为起点走出青羊、对话世界。
香港国际经贸协会创意委员会主席郑俊威介绍,协会与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正式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未来计划从四个方面深化合作,借力香港实现“借船出海”。
一是共拓市场,构建青羊非遗的全球营销网络。
短期通过香港国际机场及港岛市区的叁三非遗馆,实现青羊非遗精品的常态化展示与销售;中期联合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组织区内非遗企业参与香港国际授权展等国际专业展会,助力对接全球买家、授权商及合作伙伴;长期则借力香港平台推动青羊非遗“借船出海”,构建全球营销网络。
二是共创价值,打造青羊非遗IP授权全产业链。
借助香港顶尖的设计师资源与成熟的品牌管理经验,与蜀锦蜀绣非遗传承人携手合作,通过IP授权等方式实现青羊非遗从“工艺品”到“时尚品”乃至“艺术投资品”的蜕变。
三是共建生态,推动青羊非遗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让青羊非遗与更广阔的产业生态发生化学反应。
四是共促融合,构建非遗金融支撑体系。
2016年香港就发行了开放式基金“中国非遗基金”,在非遗金融体系打造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平台。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非遗知识产权的金融化路径,破解非遗企业发展中常见的资金瓶颈,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赢。
政策引领
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活动中,青羊区文化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解读了蜀锦蜀绣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其中明确:对文博非遗资源创新转化、IP授权合作等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年度营收达标企业按上级奖补资金的50%给予最高2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
![]()
此次推介活动不仅是一次资源的对接,更是青羊蜀锦产业迈向品牌化、国际化、融合化发展的宣言。通过政策赋能、IP转化、国际协作与生态构建,青羊正探索出一条非遗活态传承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的创新路径,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注入强劲新动能。
报道:陈静
摄影:周颐
部分图据主办方及资料图
编辑:梁艺怀
转发周知,让更多人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