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2025年11月5日,俄总统普京主持召开联邦安全会议,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在会上指出,美国计划于2025年底前部署配备5500千米射程高超声速导弹的“暗鹰”中程导弹系统,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进行前沿部署,部署在德国的该型导弹仅需6-7分钟即可飞抵俄中部要害目标;为此,别洛乌索夫提出俄方有必要立即启动在“新地岛”试验场的核试验准备工作。普京责成相关部门进一步收集信息并进行全面评估,以期在联邦安全会议框架内就是否启动核试验准备工作形成统一的政策建议。
新地岛核试验场作为苏联核武器计划的基石,其活动历程对冷战进程与军备竞赛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试验场地处极端恶劣的北极环境。该试验场位于北冰洋巴伦支海与喀拉海之间的新地岛群岛,主要由北岛与南岛两大岛屿构成,气候属典型的北极严寒类型。冬季极端气温可降至零下40摄氏度以下,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北岛约为2.5摄氏度,南岛约为6.5摄氏度。极夜、强风等极端气象条件曾导致多起安全事故,包括人员在试验场核心区别卢什亚湾迷途冻亡,以及北极熊袭击事件频发。严酷的自然环境将每年有效作业窗口限制在数月之内。
试验场按功能划分为三个专业区域。A区(乔尔纳亚湾)主要用于水下及水面爆炸试验;B区(马托奇金海峡)专注于坑道内地下核试验;C区(苏霍伊诺斯半岛)则承担地面与空中核爆炸试验。人类历史上当量最大的热核装置“沙皇炸弹”(5000万吨TNT当量)即在此完成试验。
年度试验窗口受制于严酷的自然条件。自1963年全面转入地下试验阶段后,准备工作通常于7月启动,试验集中在8月至10月实施,极少延至11月。该周期与航运条件密切相关,马托奇沙尔海峡每年6月中旬方可通航,物资运输及现场建设均依赖此短暂的无冰期与充足日照。
地下试验设施建设成本高且工艺复杂。地下核试验主要采用竖井与坑道两种方式,竖井试验用于新型武器系统验证,坑道试验侧重于爆炸杀伤效应研究。据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评估数据,单次竖井试验成本约2000-3000万美元,而坑道试验因工程复杂度高,费用达4000-7000万美元。试验准备周期通常不少于18个月。参试人员描述坑道结构类似地铁隧道,配备轨道与电缆系统,长度可达数十千米,因破冰船运输成本高,其建设所需大量材料均需由大陆运输保障。
试验场运行依赖完善的军事与专业化保障体系。现场建设工作由军事工程部队及民用矿工共同承担,后者主要负责坑道开挖任务。别卢什亚湾聚居区附近设有机场,常驻负责试验场防空的截击机部队、运输航空兵中队,以及承担群岛内部飞行任务的混成特种航空中队。这些航空单位负责空中与冰情侦察、通信中继、人员与物资输送、搜索救援、空气与生物样本采集等任务,全面保障核试验及试验场日常运行的航空需求。
![]()
每次核试验均包含多学科、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试验内容不仅涉及核装置自身毁伤效应的验证,还包括装甲装备的辐射防护能力、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等一系列交叉学科研究。坑道内部布设数以百万计的各类传感器,其采集数据经由传输系统汇聚至井口附近的综合仪器站进行处理与分析。
试验活动高度重视环境与生态安全措施的落实。尽管在核试验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仍曾发生放射性产物泄漏至地表的紧急事件,个别情况甚至需要对相关仪器设施进行去污处理。此类风险要求对试验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审慎评估,以防范放射性气体在意外泄漏后扩散至试验场边界之外。由此可见,核试验不仅涉及爆炸本身,其全过程均属于技术复杂且成本高昂的系统工程。
最后一次核爆炸于1990年10月24日实施,其准备与执行过程充满波折。根据原定政府决议,代号A-13N的坑道内核试验本应于1989年秋季完成,当时试验装药、传感器及其他关键设备均已就位。然而,由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暂停核试验,相关指令始终未下达,导致试验场内的军方与文职专家陷入近一年的操作与维护困境,不得不在极夜与严寒中维持已部署设施的战备状态。
试验场长期面临外部情报探测与渗透风险,安全形势复杂。新地岛作为战略要地,始终是外国情报机构重点关注目标,依靠严格的保密制度、反间谍措施和警戒守卫,其安全防线历来较为稳固。然而,伴随“新思维”政策推行及当时领导层决策能力减弱,1990年曾出现“绿色和平”组织船只闯入马托奇金海峡区域,并有成员登陆并接近1987年曾进行试验的A-37A设施井口区域,最终被现场安全人员控制。
苏联解体后试验场曾面临严重的维持困难。在苏联解体初期,留守人员仅能勉强保障场区的基本运转能力。自1995年起,该场地转型用于非核爆炸试验及其他高危武器测试,此举有效保留了关键基础设施与科研试验能力。当前,试验场将设施安全与保密制度作为优先事项,持续应对敌方卫星侦察与飞机巡弋等安全压力。为加强防卫,岛上部署有对空观察哨、防空单元及电子战部队执行常态战斗值班,周边水域亦实施持续监控,全场区由特种作战单位负责守卫。
试验场在长期停试后面临更高的恢复门槛。目前,中央试验场人员主要承担非核爆试验保障任务,并持续维护实验室、实验平台体系,以保持其具备迅速转入全面核试验状态的能力。然而,在经历数十年的试验中断后,恢复核试验所需投入将远超苏联时期单次试验的准备规模,很可能需配备更适应当前技术条件的新型设备。正如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所指出,“依据试验种类差异,核试验准备工作需耗时数月至数年不等”。
(科荟智库:孟光)
1
2
3
4
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