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济南的陈大爷今年62岁,一直有个小爱好,就是晚饭后喜欢和老友们围坐一起,边聊天边“啃点下酒菜”,小龙虾、火锅、动物内脏样样不落。
前阵子他突然觉得脚背肿痛难忍,连鞋都穿不上了。去医院一查,尿酸爆表,医生看到结果也忍不住皱眉:“陈大爷,这可不是小毛病,长期高尿酸,危险可不小!”
为什么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的日常美食,却会让尿酸突然飙升?有些人甚至觉得“只要不是每天吃大量海鲜,尿酸应该没事”。真相是什么?
![]()
在多数人眼里“管住嘴”说来容易,可到底哪些食物才是嘌呤大户?如果不警惕,高尿酸真的会悄悄找上门,可能一步错步步错。
尤其是第3种食物,很多朋友根本没防备到,这才是高尿酸反复发作的关键!到底哪些食物才称得上“嘌呤大户”?
嘌呤到底是什么?“嘌呤大户”有多可怕?专家权威解读
许多人并不清楚,嘌呤其实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食物和体内的有机化合物,人体代谢嘌呤的“终点站”就是尿酸。
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随尿液顺利排出体外,但如果嘌呤摄入过多、尿酸产生太多或者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尿酸就会积聚在血液中,时间一久就容易诱发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成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达13.3%,约1.77亿人受影响。
![]()
长期高尿酸,不仅仅是“脚疼”,还会增加肾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很多人只盯着海鲜,其实生活中更多让人“防不胜防”的高嘌呤食物,才是导致尿酸失控的罪魁祸首。就连一些号称“健康”的食品,也可能是隐藏的嘌呤陷阱!
4种“嘌呤大户”,极易让尿酸升高,后果你想不到!
动物内脏:
动物肝脏、肾脏等是嘌呤密度最高的食物之一。例如,100克动物肝脏含嘌呤约300毫克之上,远高于一般肉类。
频繁食用不仅会刺激尿酸飙升,还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加速高尿酸的出现。尤其对于痛风家族史或肾功能下降的人来说,动物内脏需要格外慎食。
![]()
各类海鲜:
虾、蟹、贝类、沙丁鱼等都属于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以沙丁鱼为例,每100克沙丁鱼嘌呤大约达到300-400毫克,容易短时间内使血尿酸浓度升高。此外,海鲜中还富含嘧啶类物质,被人体快速分解后形成大量尿酸,是患者痛风急性发作的“导火索”。
高汤及浓缩肉汤:
很多人喜欢喝骨头汤、老火靓汤,觉得“营养全在汤里”。但实际上,在炖煮过程中,肉中的嘌呤会大量溶于汤中。
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数据显示,100毫升浓鸡汤中嘌呤可超140毫克,远高于对应肉类本身。尤其是喜欢每天煲汤的家庭,常饮高汤容易让尿酸不知不觉升高,是很多人未曾意识的隐性风险。
![]()
部分豆制品:
不少人以为豆制品全部是健康食品,其实豆制品中嘌呤含量差异较大。比如黄豆、豆腐干等制品中的嘌呤含量明显高于北豆腐、豆浆。
经常过量摄入高嘌呤豆制品,有尿酸代谢异常或家族史者应该注意。相较而言,蛋类、牛奶反而属于低嘌呤安全区。
这些食物如果不加节制,哪怕“少量多次”,尿酸水平也很容易逐渐失控。需要提醒的是,隐蔽嘌呤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现代加工食品和热销的小吃中,别等病发才后悔莫及!
![]()
管理高尿酸怎么办?3个实操建议,科学把握日常摄入量
注重膳食结构调整:
控制上面提及的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主食粗细搭配,蔬菜水果多样化,鱼肉适量,红肉限量。
对于高尿酸或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日嘌呤摄入控制在400毫克以下。多选择低嘌呤食物,如牛奶、蛋类、部分蔬菜(黄瓜、南瓜等)。
保持良好饮水习惯:
足量饮水利于尿酸排出。成人每日建议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在大量运动、出汗或气温较高时适当增加。白开水、淡茶是首选,应避免含糖饮料、高糖饮品。
![]()
规律运动+监测体重:
肥胖、代谢综合征与高尿酸密切相关。建议每周坚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骑行)150分钟以上,体重超标者可适当增加。
运动过程中避免剧烈脱水,否则容易加重尿酸结晶,反而诱发痛风发作。
此外,应定期体检,关注肾功能、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特别是有高尿酸家族史或中老年人群,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尿酸水平,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别等到痛风发作才想起“悔不当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