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11月6日下午,薛城区基本公共服务成效“城有善治”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共承办各类市民诉求64542件,薛城区委社会工作部极大提升了企业和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薛城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渠志峰,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区市民诉求办理服务中心主任李运富,邹坞镇党委副书记高宇鹏,区社区和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孙玉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
渠志峰介绍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社会工作部紧紧围绕全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目标,以实施“全区社会工作十项攻坚突破行动”为载体,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三大重点任务,实现了治理根基愈加夯实、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的良好局面。
组织根基不断夯实,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扩面提质。薛城区聚焦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重点难点,强根基、优服务、促发展,不断推进党的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开展“两个覆盖”攻坚行动,推动62家企业新建党组织,先后在重点非公企业或分支机构、新就业群体等行业领域新建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197个,实现155家“三有”企业、3个重点楼宇商圈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赋能行业发展。选派区级“红领书记”1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47名,开展“共上一堂课”“红领书记”能力提升等主题党建活动19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指导行业党委积极作为赋能产业发展,举办“枣联枣好”民营企业赋能发展等专题培训班,开展企业家主题沙龙活动6次、政银企对接会7次,成功举办金融赋能薛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促成12家金融机构与38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授信额达108亿元,为促进行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实施“双融双创”。建立区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工作站,新培育市级新兴领域党建示范点3个,指导行业党委获“齐鲁红色物业”等省级荣誉12项,青合文化获全市唯一“山东省残疾人文创工坊”。指导8家行业党委确定年度“十件实事”,20家“两新”工委委员单位落实“年度实事”,培育“奚仲故里党旗红”“SSV助企模式”等市级案例3个,开展“科技下午茶”等惠企活动12次,解决用工、融资等问题28个;启动“品汇薛城?云播行动”,服务企业650余家,带动销售额超700余万元,形成了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强化关心关爱。聚焦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喝水难、充电难”等现实问题,整合资源,优化打造“友好食堂”“友好医院”“友好社区”等友好场景113处,打造升级恒太城、京东(枣庄)智慧物流岗等暖“新”驿站54处,新增快递柜42组、充电桩162个,开展法律服务、青年夜校、“凝聚新力量 共话新发展”等暖新活动33次,推动2300名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推出体检专属优惠套餐、理疗服务包,弘祥物流司机之家服务新就业群体有关工作获“山东新闻”频道报道。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组建“车祖先锋”“食安哨兵”等志愿服务队21支,服务群众3200余人次,19名优秀代表获评市级“金臂章”“金头盔”等荣誉称号,实现关心关爱和基层治理友好互动。
基层治理优化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薛城区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入选2025年度枣庄市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实施基层善治项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各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善治项目工作,“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项目改造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处,“便民利企双新工程”项目改造停车位100余个,“红色充电圈”“爱心食堂”“老年友好社区”“重点就业帮扶”等项目落地见效。全区282个书记领办项目已基本完成,打造了一批示范引领、服务有力、实效显著的惠民工作成果。推进基层政权规范化建设。以基层政权建设、打造清廉村居等工作为抓手,组织开展山东省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南专题学习,依法办事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移风易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评选并推广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39个,入选市级优秀案例7篇,村(居)自治能力持续夯实,基层治理活力不断提高。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坚持选育管用,实施“能力续航、全员比武”“青蓝帮带”“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等能力素养提升系列培训16场次,推动全区社区工作者持证率从30%上升到48%,提高18个百分点。举办区级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选拔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参加市级大赛,获得个人一等奖2名、团体二等奖1个,有效激发比学赶超、共同进步的工作热情。
服务举措落实落细,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深入人心。薛城区聚焦基本公共服务成效提升、市民诉求办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措施,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聚力攻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效。“情系民生 更好薛城”基本公共服务成效提升工作是区委、区政府的惠民承诺,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积极作为,建立“1+3+7”攻坚推进机制(1个区级攻坚小组统筹指挥、3个专项工作组分线推进、7个督导组全程跟踪问效),成立基层攻坚小组26个,差异化制定攻坚举措206项。深入推进“我为群众解民忧、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建立第一批惠民实事计划清单2823件,截至目前已完成2660件,路域环境提升、供热设施维修改造等民生工作获得群众充分认可。各级各部门开展“看薛城变化,聚发展共识”系列活动,组织成果展示、互动体验等系列活动88项,举行“情系民生 更好薛城”集中为民服务活动和“民有文乐”文化艺术节展演,公共服务成效提升工作成果让群众可感可及。扎实推进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开展“红心领航?五力提升”志愿服务行动,成立薛城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构建形成了党组织统筹引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社会力量多元支撑、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创新模式,引导督促专业社工、持证社区工作者全面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实施,增强志愿服务精准性和专业性,凯润社区获评全省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以志愿服务延伸公共服务触角,聚焦高考、演艺赛事等重要节点,根据群众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志愿服务3000余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深度广度,相关做法获中国教育电视台宣传报道。诉求办理质效双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诉求办理工作,先后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诉求办理工作推进会8次,区领导牵头召开诉求交办例会10次,研判典型案例69件,推动化解疑难诉求128件;部署实施热线成效度集中攻坚行动,建立“专题研判+现场督导”工作机制,累计召开专题研判会60余次、现场督导会50余次,解决了一批群众长期反映的“老大难”问题,今年以来,共承办各类市民诉求64542件,全区按时办理率和问题解决率分别达到99.93%、98.41%,极大提升了企业和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薛城区市民诉求办理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其诉求办理工作相较于以往机制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与创新性成效?
李运富:我们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破解诉求办理中的堵点难点,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具体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构建分级响应新体系。推行首接责任制,压缩模糊领域诉求受理时间,平均办理时长同比缩短29%。针对老旧小区下水道堵塞等民生问题,建立“街道牵头、部门联动”的协同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从问题发现到解决的完整闭环,跨部门协同效率提升60%,政府服务效能实现全面优化。
二是打造五研处置新模式。面对疑难复杂诉求,创新打造“研之有理”品牌,构建“五研”处置体系,上研政策导向,对标上级政策,对争议诉求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双审,明确诉求处理方向;下研基层需求,联合社区开展“扫楼式”需求采集,绘制高频诉求地图,分析挖掘群众“隐性不满”,精准定位需求;专家研复杂专业诉求,组建“1名牵头专家+3类关联专家”攻坚组,模拟风险场景制定多套应对方案,靶向会商攻克难题;集中研职能交叉,召开市民诉求研判会议,明确部门职责,实行承诺制督办,责任部门现场签字确认,打破部门壁垒;督中研办结情况,开展“双线督查”,对已办结诉求进行“回访调查”,对“表面满意”诉求启动“再研程序”,重复投诉率下降15%,实现诉求处理从“有一办一”向“举一反三”升级。
三是建立质量管控新机制。构建“三审五查”质量管控机制,中心专职审核员初审,审核内容完整性、责任部门匹配度及办理时限合规性;业务组长牵头开展联席会议联审,解决职责交叉、政策冲突等疑难问题;“线上微信指导+线下周报通报”终审,对未达标工单由专人指导并退回重办,多次不合格在周报中通报。配套实施“查答非所问与内容规范、查文本质量与逻辑结构、查办理进展与过程留痕、查附件匹配与材料规范、查信息泄露与保密管理”五维质检模块,推动问题解决率、评价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
四是形成督帮闭环新格局。实施“三色预警”督办,通过红、黄、绿三色标识,对工单办理进行动态管理,形成清晰的责任追踪体系。综合运用电话沟通、书面函告、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办,不仅注重问题整改,更深入分析问题根源,为责任单位提供政策指导和资源协调,形成了“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协同解难”的良性循环。
记者:近年来,薛城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有哪些亮点工作?
孙玉泉:近年来,薛城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满意物业·至臻家园”品牌建设,全力提升我区物业管理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2023年5月,全市深化党建引领“满意物业·温馨家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我区全面开展“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问诊问策物业”活动等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2024年7月,全市物业领域降投诉、优服务暨电动自行车停充设施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在我区召开。我区以红色物业为统领,以精细服务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抓整治强监管,降投诉优服务。我区既有住宅电动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六种加装模式”等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今年5月30日,全省物业服务质量提升暨问题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并实地观摩了我区福佑嘉园西区、广安佳园等红色物业项目,省市领导对我区物业服务质效提升,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等先进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认可。
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多元治理合力。坚持以“纵向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横向拓优物业服务项目”为目标,扎实推进“满意物业·至臻家园”品牌建设,积极探索“红色物业”建设新路径。通过“单建+联建”双轨并行模式,推动全区56家物业企业实现党组织100%全覆盖,76个物业项目与属地社区党委签订党建联建协议。同时积极深化“1+3+N”协同治理机制,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物业服务模式,设立“红色驿站”534处,376名在职、退休党员活跃在社区治理一线,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二是培育行业典型,推动服务提质增效。积极开展“红色物业”先锋管家、党建示范点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先后培育红色物业示范项目26个。其中4个项目获评“齐鲁红色物业”星级服务项目称号,1家企业荣获“齐鲁红色物业”星级服务企业称号;1个项目获评省级“美好家园”典型案例小区荣誉称号,1个项目申报2025年度“美好家园”典型案例小区,待省厅审批;2个项目获评“齐鲁红色物业”党建省级示范点暨省管党费支持项目,各自争取省管党费支持项目3万元。
今年,我区福佑嘉园西区项目,荣获“枣庄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称号,争取到市管党费支持项目2万元。同年,按照中共枣庄市委“两新”工委、中共枣庄市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关于开展第一届“金牌管家”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区9名物业人员获评市级物业管理“金牌管家”荣誉称号。
三是推进共建共治,打造宜居和谐社区。聚焦我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年度“十件实事”目标任务,会同镇街物业办督促指导物业企业,设立“暖心驿站”33处,开展义诊进社区、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活动86场次、“感恩母亲节”“暖心助考”等社区文化活动50余场次,惠及居民超3000人次。建立“项目经理接待日+三方联席会”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接待日”活动9次,现场解决问题809条;召开联席工作会议8次,定期复盘分析12345热线平台等渠道反映问题,强力推动了我区物业领域满意率和投诉率一升一降。
记者:邹坞镇在基层治理中,如何通过项目创新与服务升级,让治理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高宇鹏:今年以来,邹坞镇在市、区两级的精心指导下,以群众需求为核心,通过“项目攻坚+服务提质”双轮驱动的模式,让治理实效直达民心,在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了“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模式创新,激活善治动能。我们以马庄村为试点,打造“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模式,组建“红先锋”“巧厨娘”等10支志愿队伍,依托“和乐?惠民小院”开展助老托幼、电商直播等多元服务72场次,用“诚爱+信用积分”体系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用“善治”回应“民盼”,让治理成果惠及每位村民。
二是聚焦民生短板,筑牢保障根基。从人居环境、平安建设、医养教育、民生保障四大领域全维度发力,完成4.3公里沥青道路铺设、2.3公里水泥道路硬化、60.5公里自来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市级样板村卫生室1处、博爱卫生站2处,改造村级卫生室7处;开展义诊和各类文体活动59次;截至目前,精准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90万元,让群众生活更宜居、更安心。
三是聚焦机制完善,提升服务质效。整合热线、综治等力量,实行群众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今年以来累计办结市民诉求1341件,按时受理率100%,满意率、解决率均达到99.63%,切实提升群众诉求解决质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