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人物周刊·叶子有约》
有幸邀请到的嘉宾分别是
上海市奉贤区海湾旅游区妇联主席
邱霞
![]()
个人简介:
成功孵化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优秀巾帼志愿社区、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点(首批)、上海市文明家庭、海上最美家庭、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海湾旅游区二居委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乔彩萍
![]()
个人简介:
创建“玫瑰家园”社区治理模式,带领团队先后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上海市老年友好型社区、上海市志愿者先进集体等荣誉。
奉贤公安分局海湾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
叶炳杰
![]()
个人简介:
负责海湾旅游区13.7公里海岸线治安管理工作。创新推行“智能布防+实兵巡控+铁翼协同”三维防控模式,有效保障沿海区域安全稳定。
![]()
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最南端,有一片17.2平方公里的海湾旅游区。那里不仅有美丽的海景,更有一群默默耕耘的基层工作者,用他们的方式日夜守护着8.6万人安居乐业的生活。
他们,用一针一线编织起跨越千里的温暖,用科技创新守护13.7公里的海岸线,用“玫瑰家园”的理念构建起和谐社区。他们的工作或许不那么起眼,但正是这些平凡却坚定的身影,让旅游区成为了上海南部最动人的一隅。
让我们在电波中走进海湾,倾听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深情与担当,感受奉贤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
邱霞:以“向阳花”为媒,编织跨越山海的温暖
初见邱霞,便能感受到她身上独特的亲和力,恰如她发起的“向阳花暖冬公益项目”,总能在细微处散发暖意。
作为海湾旅游区妇联主席,邱霞带领着由1名专职主席、2名兼职副主席、31名执委组成的平均年龄41岁的团队,书写了一段跨越2800多公里的爱心传奇。
海湾旅游区的人口构成十分特殊——2.4万常住人口之外,6.2万高校师生带着五湖四海的生活习惯在此落脚。别墅群与老住宅区交错,陪读家长与租房学生比邻。如何打破地域和围墙的隔阂,让大家走到一起,是邱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最初,把大家拢到一起的是依托当地居委组织的毛线编织班。阿姨妈妈们坐在一起,织着毛衣聊家常。张阿姨念叨“孩子最近加班忙,找不到人唠嗑”,李姐感慨“刚搬来没熟人,出门都不方便”……针脚起落间,陌生感渐渐消融。
![]()
邱霞并未止步于此,她从大家专注的神情里看到了“向上向美”的共同心愿。她觉得“我们织出的温暖,应该送给需要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四川大凉山海拔约3000米的山区气候寒冷,那里的孩子一年中有近十个月都要忍受严寒,保暖衣物是他们急需的物资。征得阿姨们的一致赞同后,“向阳花暖冬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每年9到10月,当海滨的天气渐渐转凉,邱霞和志愿者们就会将织好的毛衣、围巾层层打包,送往大凉山的乐安乡湿地小学。7年里,2800多件爱心织物跨越山海,去到了孩子们手中,温暖着他们的身心。志愿者团队也从最初居委会编织班的十几人,发展到100多人。就连周边高校的大学生也主动加入,甚至还有5位男生勇敢打破“女生才织毛活”的刻板印象,加入了编织班。
“我采访过这几个男孩,本来以为男生更喜欢打游戏搞科创,”邱霞说,“但他们觉得织围巾很解压,还能缓解对母亲的思念,因为小时候都穿过母亲织的毛衣和围巾。而且男孩上手特别快,织出来的围巾又漂亮又整齐。”
![]()
身暖了,心也要暖。志愿者们进山发放衣物时,发现大凉山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生活中缺少陪伴与倾听。“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渴望被理解、被看见。”邱霞心疼地说。于是在她的张罗下,“向阳花笔友项目”应运而生。
海湾旅游区妇联组织海湾的大学生与大凉山布拖中学建立了一对一的笔友关系,让两地的孩子通过手写书信的方式分享彼此的生活。“手写的信是有温度。”邱霞说,“华东理工的大学生会把高中的学习经验分享给他们;而大凉山的孩子也可以诉说自己面临的很多压力。他们和大学生互为‘树洞’,这就是‘girls help girls’。”
今年6月,针对布拖中学高二的26人女子班,志愿者们还专门写了26封信,给予她们鼓励与支持。就在来录制节目的当天下午,邱霞还收到了一封回信。
如今的海湾旅游区妇联,早已突破了传统妇联组织的边界,在邱霞的带领下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我们也要跟着时代调整工作方向,把妇联工作融入社会的需求。”邱霞说。
结合当地特点,她牵头成立了四支有特色的三新妇联组织。
“南上海环大学城科创园妇联”涵盖了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旅游专科学校,还有阿莱德科创园以及优质企业、政府部门,共同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
“南上海海防之花军嫂妇联”则专门服务于军属群体。海湾旅游区地处上海最南端,有部队驻守。身为军嫂的邱霞深知随军家属的不易,希望能够“搭建平台,让他们自己发光发热,形成自治组织。”有了“海防之花”,军属们在近两年里组团去陕西南路看了老建筑,了解了上海文化;在军属家庭活动中享受到了全家团聚的幸福。
![]()
海湾旅游区妇联为辖区内成功孵化了诸多荣誉: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优秀巾帼志愿社区、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点(首批),还有上海市文明家庭、海上最美家庭、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
荣誉的背后,是邱霞和团队用“联”字织就的民生网络——联起邻里情,联起公益心,更联起女性向上向美的力量。
2024年和2025年,她们还先后承办了两届“南上海她力量・未来可见”上海女性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她榜样TED演讲”“未来可见圆桌论坛”“她力量与品牌对话”等环节,为女大学生拓展职业发展的思路和机会,吸引了更多女性人才来到奉贤,扎根奉贤。
乔彩萍:以“玫瑰”为核,绘就社区治理新画卷
在海湾旅游区,有这样一个社区,2784户居民中,880户住别墅,1904户住公寓;4360名常住人口里,有2600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有周末才来度假的“候鸟”,还有80多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外籍留学生——这就是海湾旅游区二居委所在的社区,乔彩萍在这里当了9年的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如何能让这群“陌生人”拧成一股绳成为“一家人”?上任之初,乔彩萍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最终,她从作家符号的《玫瑰岛》一书中获得灵感,提出了“玫瑰文化”的概念——那是一种多元包容、以和为贵的社区精神。
乔彩萍首先拟定了“周周走访”制度,要求居委班子每人每周至少走访5户居民,白天找不到人,就周末或晚上去。一年下来,居委累计走访1200余户,居民家里的难事、心里的顾虑,都被记在本子上,也记在乔彩萍的心里。
![]()
居民在别墅院子里种菜,浇肥时的异味引发了邻居的意见,还有人把菜种在了公共绿化带。乔彩萍没有简单地“禁止”,而是推出了“一米花园、半米菜园”项目,用“美丽约定”引导大家不在公共区域种菜;自家庭院里也鼓励多种花,控制种菜规模,不使用有异味的化肥。
为了让项目落地,乔彩萍和同事们先给每家送去“美丽约定”倡议书,再组织楼组长、志愿者上门宣传,最后一起整治环境差的区域,在公共区域补种绿化和花卉,还给每家赠送了一盆玫瑰花。遇到不理解的居民,乔彩萍不急不躁,一次次上门开导。慢慢地反对的声音少了,大家开始主动整理院子,有的还把自家的花移栽到了公共区域,“大家一起看,一起开心”。
解决问题的同时,乔彩萍更深知“文化聚民”的作用。她深挖并动员起社区里的“三类骨干”。理论骨干每月开设党员政治理论研讨班,把党的创新理论像唠家常一样讲给居民;文艺骨干成立了14支美育队伍,每周开设唱歌、书法、绘画、藏香制作、太极、瑜伽等课程,吸引了200多位居民参与;公益骨干则撑起了“玫瑰尚德”爱心编织班,除了参与妇联的“向阳花”项目外,还为青海玉树福利院和四川大凉山孩子们送去1500多件编织品,同时积极发动爱心人士累计收到捐赠款2.6万元。
![]()
“玫瑰家园三五邻里汇”项目更是一做就6年——每月5日是邻里公益服务日,志愿者免费为居民理发,磨刀,量血压、测血糖,让居民在自家门口享受贴心服务;15日是文化邻里活动日,由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开展文艺汇演,为大家创造和谐和睦的宜居氛围,增进邻里亲和力;25日是邻里志愿者活动日,志愿者带领居民清洁社区环境、捡垃圾、铲除小广告等。
乔彩萍还主动对接社区周边的四所高校,探索“学院+社区”共建模式。居委和高校一起建起了全开放自助图书馆,供学生和居民免费借阅;开设“党的朗读吧”,让大学生和居民共读红色经典;打造“玫瑰尚乐”养生咨询点和微药园,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并现场问诊;成立“玫瑰家园心灵驿站”和“爱心学校”,一方面为社区内孩子提供功课辅导,另一方面也为流动儿童搭建平台促进其融入社区。
![]()
9年的社区工作,乔彩萍收获了太多感动:当居委会忙不过来时,总有志愿者主动过来搭把手;社区里的能人贤士免费给大家上书法课、太极课;有居民会分享自家种的鲜花,也有人总记着帮着独居老人跑腿买菜,温暖在邻里间流动……
“你真心为大家服务,大家也会真心待你。”乔彩萍说,共建共治共享的“玫瑰家园”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居民共同浇灌出的和谐之花。
叶炳杰:以科技为翼,筑牢海滨平安防线
每年的6到8月,奉贤的海滨便成了上海市民避暑的热地。那也是叶炳杰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
作为奉贤公安分局海湾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叶炳杰负责的13.7公里海岸线是海湾旅游区最特殊也最关键的“防线”——这里有碧海金沙的热闹、渔人码头的烟火,但潮涨潮落间也藏着不可见的风险。
![]()
今年这里的游客量已超过103万,单个景区一天就能突破4万,远超2.4万的常住人口数。可派出所的警力,只有25名在编民警与70多名辅警,“人少事多风险大”的压力,写在叶炳杰晒得黝黑的皮肤上,也藏在他巡逻时始终紧绷的神经里。
渔人码头自去年开放后,迅速成为集夜间经济、餐饮、娱乐、购物于一身的综合体,但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最常见的便是孩子走失。以前找人的主要方式是广播,“请XX家长到游客中心,您的孩子在等您”的声音,常回荡在海滩上。
但叶炳杰知道这还不够,“要让安全看得见、摸得着,还要跑得比风险快”。
他牵头组建了17人的专职海防员队伍,24小时不间断巡逻海堤的每一段,游客遇到问题,很快就能找到穿制服的他们。今年暑假至今,这支队伍已解决群众求助问题上百起——找回遗失的手机,扶年迈的老人下台阶,提醒家长看好孩子别靠近危险区域……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安全防线最坚实的基础。“专职海防员队伍,就是我们的‘移动防线’。”叶炳杰说。
![]()
科技的力量,又给这份守护插上了“翅膀”。无人机能覆盖监控盲区,能挂载高空喊话器在人群中精准传递信息,它们成了海岸线的“空中眼睛”。今年8月,一名浙江嘉兴的年轻人因工作受挫,在涨潮时独自下海,民警发现时他已离海堤四五百米远,海水几乎没过胸口。岸上的呼喊声被潮水声淹没,调集的渔船又因海水太浅无法靠近。危急时刻,叶炳杰启动无人机飞到年轻人的头顶,“别冲动!想想你的家人!潮水还在涨,快往回走……”十几分钟的耐心劝说后,年轻人终于退回了浅水区,成功获救。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孩子走失时,无人机能快速到达事发区域,用喊话器安慰,“小朋友别害怕,你的妈妈在入口处等你”;游客试图翻越警戒线游向深海时,无人机能及时发现并制止。每当险情排除,叶炳杰都很感慨:“在关键的时候拉一把,劝一句,这就是科技的温度。”
更智能的“防线”,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叶炳杰团队创新打造的“智能布防、视频巡控、铁翼协同”三维防控模式,让安全防控无处不在。在海岸线的关键区域,他们设置了虚拟预警线,结合视频监控与AI技术,一旦有人逾越,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高音喇叭立刻喊话劝离。如果游客不听劝,综合指挥室会第一时间通知现场海防员或民警处置。这套系统,让“防患于未然”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安全防范很重要,但叶炳杰也深知游客来海湾是为了放松,不能让安全措施变成“束缚”。“平衡好‘尽兴’与‘安全’的关系,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事。”他说。
于是,他和团队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的全方位体系——150人的联动联勤、群防群治队伍,包含民警、景区工作人员、女子民兵哨所成员、第三方救援团队,用警车、电瓶车、步行结合的方式,织密地面巡逻网;4架常驻无人机遇到重大警情能自动巡航,24小时守护海岸线;还有新增的62个宣传警示牌、35个交通指示牌、16个救生圈,12处风险点位加装的铁丝网……这一切都让“安全感”无处不在,但又悄无声息。
来海湾工作一年半,叶炳杰坦言,这里的挑战与以往的从警经历截然不同。因为海湾的人员流动性极强,每天都有新情况。
当被问起“辛苦吗”,他笑着摇头:“看到游客在海边玩得开心,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
邱霞的“向阳花”、乔彩萍的“玫瑰家园”、叶炳杰的“安全线”,共同构成了奉贤基层治理工作的特殊魅力——不是靠风景的惊艳,而是靠人的温度;不是靠口号的响亮,而是靠行动的扎实。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把每一件民生小事都做得周到,做得妥帖。
正是这些平凡的身影,让奉贤的“民生温度”可感可知,让“安全防线”坚实可靠,让“社区和谐”触手可及。
这份藏在日常里的深情与担当,便是奉贤最动人的底色,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爱上这里。
![]()
来源:话匣子
编辑:陆嘉俊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