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聚焦“让每一份餐食都承载幸福”的目标,以“阳光、安全、绿色、文化、品味、廉洁”六大维度为抓手,系统推进校园食堂建设,让食堂从“吃饭的地方”升级为充满温度、富有内涵的“幸福驿站”。
“阳光食堂”,看得见的放心与透明。“家长开放日”这天,家长代表们戴着口罩走进厨房,从食材验收、清洗切配到烹饪加工,全程观摩操作流程。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着当日食材的供应商资质、检测报告、菜谱公示,甚至厨师的健康证信息……这就是全县各校园“阳光食堂”的日常写照。
各校园探索建立“阳光餐饮+智慧监管”系统,打造学校食品安全监管智慧化,全县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食堂。建立“线上+线下”监督机制,线上接入监管平台,实现食材溯源、操作规范的实时监控;线下组建由家长、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定期评议食堂工作,家长还可以通过智慧校园APP就能“云监督”。通过举行校园厨艺大赛,常态开展“食堂开放日”等活动,经常性邀请学生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餐体验。推行厨师试餐、校长陪餐、学生评餐、教师同餐、家长监餐“五餐”监督机制。透明的管理、看得见的放心,让校园“后厨”变“明厨”,让家长从“担心”变“安心”。
“安全食堂”,筑牢舌尖上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可以看见校园食堂后厨,厨师们身着无菌工作服,严格按标准化流程处理食材。食堂储存室货架前,轻松扫码就能追溯校园食品从产地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这温馨而安心的画面,正是食品安全与供应链规范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让孩子们无忧无虑享受美好“食”光,从源头抓起。严格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从源头把控食材安全,与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实行“定点采购、集中配送”,确保米面油、肉蛋奶等食材新鲜可追溯,建立供应商评价和淘汰机制。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对餐具消毒、生熟分开、留样管理等环节细化标准,食材分类存放,严格“三分三离”,杜绝交叉污染,标明入库日期及保质期。定期组织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每学期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从食材入库到餐盘上桌,一套闭环式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师生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绿色食堂”,让健康与环保同行。“每班都有自己的‘小菜园’,到收获的季节,各班园子里面种的瓜果蔬菜可以分给学生们带回家,也可以售卖给学校食堂。”孩子和老师们纷纷说道。
学校充分利用劳动实践“一亩三分地”,不仅让孩子在学校“玩得开心”,更让孩子每一餐都吃得放心、安心。适时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践基地参与蔬菜种植、采摘,开展“从田间到餐桌”体验活动,通过农田研学、主题班会等活动深化学生对粮食来之不易的认知,将餐桌礼仪、杜绝浪费纳入德育体系。各校园倡导“健康饮食”理念,推动食堂推出低盐、低糖、低脂的“三减”菜谱,每周搭配杂粮、时令蔬菜,兼顾营养均衡。同时践行环保理念,推广“按需取餐”模式,推出“小份菜”“半份饭”,从源头减少浪费。墙上的“节约标语”“粮食故事”,搭配“光盘换积分”活动,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理念融入日常。食堂后厨安装节能灶具、分类垃圾桶,厨余垃圾经处理后用于校园绿化。在这里,绿色不仅是环境的颜色,也是校园生活的底色,更是师生共同践行的生活态度。
“文化食堂”,餐盘里的育人课堂。“烟火气”是食堂的底色,赋予其生活的温度;“书卷香”是食堂的升华,赋予其文化的深度。各校园通过食堂空间重构、文化浸润、习惯养成,积极探索建立“课堂、食堂一体双翼”育人体系,依托学校餐厅,打造就餐文化,健全完善就餐机制,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和文化氛围。
积极引导各校园将地域文化、传统习俗元素融入食堂设计,墙面挂着学生的书画作品、传统节气的故事展板,餐桌上印着古诗词、名言警句。冬至的暖心饺子,春节推出“团圆饺子宴”,端午摆上师生共包的粽子,中秋开展“月饼DIY”活动……各校园都会结合实际情况,推出“节气美食”。同时,“小厨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食堂,教孩子们做家乡菜,在烟火气中传递“乡愁”与“亲情”。设立“食堂小广播”,午餐时播放校园新闻、经典诵读,让吃饭的间隙也成为学习的延伸。学校始终坚持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贯穿于每一项服务工作。如今,食堂便不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成为一个能够唤起情感、启迪思想、连接人与文化的温馨场所。
“品味食堂”,让味蕾绽放多元滋味。“今天有糖醋排骨、番茄牛腩,还有甜甜的丝瓜汤!”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需求,学校在“品味”与“美味”上下足功夫,让“品味食堂”“价廉”“多元”。
食材好,饭菜就好。为让孩子“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均衡”的幸福工程落到实处,各校园将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当中,提升学校营养健康宣教工作机制,扩大辐射面,通过家校联动将营养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当中。指导食堂组建膳食研发团队,定期调研学生口味偏好,推出一周菜谱不重样,荤素搭配、科学营养。学校食堂不仅注重食品的安全和营养,还注重菜品的文化内涵,不仅让学子们在味觉上得到了满足,更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和激励。引入双柏地方特色小吃,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尝到“妈妈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香”,食堂用丰富的“滋味”点亮学生的校园生活。
“廉洁食堂”,清风正气沁人心。“学校食堂干净卫生,膳食营养均衡,价格适中。”“品种丰富质量好。孩子们都说学校的饭比家里的好吃。今天我信服了。”双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一行深入妥甸中学检查清廉学校建设,翻开《评餐意见反馈表》,家长赞不绝口。
各学校推行“家长志愿者亲子体验”活动,家长志愿者走进学校,了解环境卫生、师生工作、孩子学习等情况,查看食品原材料品质、价格及食堂卫生,观看食堂饭菜制作过程,陪孩子们就餐,品味饭菜,填写意见反馈表。学校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立行立改。各校园探索建立“阳光餐饮+智慧监管”系统,成立食品安全监督小组,建立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相关部门参与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学校营养餐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食材卫生安全。食材采购招标全程公开,食堂账目每月公示,杜绝“人情菜”“回扣菜”。以制度建设守护食堂的“廉洁底线”,建立食材采购“采管分离”机制,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供应商,杜绝暗箱操作开展食堂家校共建,实行校领导陪餐、学生评餐制度,严格落实每周食谱公示制度,每月开展一次“我喜爱的菜品”和“我最喜爱的员工”评选活动,实现学生消费透明化、家长支出清单化、服务质量标准化。
校园食堂,藏着教育的理想和远方。从阳光透明到廉洁规范,从安全健康到文化浸润,双柏县“六维食堂”建设不仅提升了校园餐饮的品质,更承载着教育的温度与责任。
云南网通讯员 张学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