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刘玉婧
近期,影视明星、知名主持人、奥运冠军被“AI分身”盗播带货的事件频发。演员温峥嵘在盗播直播间评论反被拉黑,直言“难以证明我是我!”不良商家用AI工具抠图、克隆人声,批量造假,一天就能冒出50个假冒账号,被举报完还能迅速“换皮重生”。技术创新应用要合情合理合法,必须给AI工具的使用范围卡权限、立规矩、设门槛,不能再让“数字李鬼”横行霸道。
现在的黑产多嚣张?截取名人的公开影像,输入口播文案,用简易操作的AI工具就能批量生成、声形拟真、按特定话术带货的直播视频。商家利用名人的光环效应和粉丝效应卖货盈利,可谓是“坐享其成”。可反观被侵权的名人,维权要熬夜取证、反复举报,正规的商品代言还因此受到牵连。消费者被虚假形象误导买了劣质产品,气愤又无奈,最后只能为“识人不清”买单。
AI合成不是不能用,但若未经授权就拿来做商业盈利,侵犯他人肖像权、声音权,还误导消费者,这就是明晃晃的违法。北京已经查处过AI伪造央视主持人李梓萌卖虚假保健品的案子,法律已经给这类行为定了性,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情节严重的还得受行政处罚。抖音启动的专项治理处置了1.1万个违规账号,说明只要平台肯发力,乱象就能压下去,但光靠平台远远不够,得有更硬的规矩堵住漏洞。面对AI盗用商业侵权行为,惩罚得有力度,不能只是下架商品、封禁账号就完事,要追缴全部非法所得,还要开出高额罚款,让侵权的收益远远抵不上代价。
面对 AI 盗用商业侵权行为,事后惩罚要有,更要加强事前阻止。AI工具提供者不能以“技术中立”为由逃避责任,对于技术开放对象必须有权限设置。使用门槛得设高,AI工具提供商必须给敏感功能加锁,对名人形象、声音等设置过滤机制,不能让任何人随便就能仿冒。虽然9月1日就实施了AI生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所有AI合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但这些盗播直播间要么压根不标识,要么故意遮挡水印,把规矩当摆设,建议AI工具提供商和平台直接嵌入不可篡改的数字水印,不让商家和消费者玩“火眼金睛”的把戏。
技术进步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不是让少数人钻空子坑人。演员温峥嵘含泪诉说的委屈,是所有被AI侵权者的心声。是时候拿出硬手段了,把权限卡紧、把规矩立严、把门槛设高,让AI技术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发展,既保护创作者的权益,也守住消费者的信任,这才是技术该有的温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