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难道只是一场骗局?死亡如果不是终结,那死亡的尽头是什么?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句话出自《涅槃经》,千百年来被无数修行者奉为圭臬。

2500年的时光里,一代又一代的修行人为了证得涅槃、超越生死而刻苦修行。

他们深信只要彻底断除烦恼、止息生死流转,就能抵达那个永恒寂静的彼岸世界。

然而在唐代,长安城的大兴善寺中,有一位高僧明远,在深入研读《华严经》之后,竟说出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若把涅槃当作终极目标,本身就是一种最深的执著。”

这位被尊为“华严三祖”的明远大师,曾经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经》的深奥义理。

他用金狮子作比喻,清晰阐释了法界缘起的道理,使女皇听后豁然开朗。

但在一次秘密的法会上,明远对几位已证阿罗汉果位的尊者说:“你们以为自己证得了涅槃,就超越了生死轮回,殊不知这只是从一个牢笼进入了另一个更精致的牢笼。”

这番话让在场的阿罗汉们无不震惊,难道两千多年来佛门弟子所追求的涅槃境界竟是一个误解,所谓的“灭尽生死、证入涅槃”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轮回?

如果涅槃不是终点,那么生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果死亡不是终结,那么永恒又存在于何处?

《华严经》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经文,是否在暗示一个更深层的真相——生死本来没有分别,涅槃与轮回原本就是一体的?

01

大唐神龙元年,长安城的大兴善寺内,一场秘密法会正在悄然进行。

能够参与这场法会的,都是当时佛教界的高僧大德。



其中有三位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尊者,还有几位精通三藏的大法师,以及若干在深山闭关多年的禅师。

法会的主持者是华严宗的明远大师。

明远此时已年过六旬,须发皆白,但双眼依然炯炯有神,透露出看透世事的智慧。

他身披袈裟,端坐于法座之上,面前摆放着一部《华严经》。

“诸位法师、尊者。”明远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因为贫僧在研读《华严经》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关系到我们佛门修行的根本,也关系到涅槃的真实意义。”

在场众人都屏住了呼吸,能让明远大师如此郑重其事的话题,必定非同小可。

一位白眉尊者开口道:“明远师兄,有什么话请直说,我们在场的都是同道中人,不必拐弯抹角。”

明远点点头,问道:“诸位可知道,什么是涅槃?”

这个问题太过基础,在场的都是高僧,哪有不知道涅槃的道理?

一位法师答道:“涅槃就是寂灭,灭尽一切烦恼,断除生死轮回,证入不生不灭的境界,这就是涅槃。”

另一位尊者补充道:“世尊在《涅槃经》中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等修行,就是要灭除生灭之相,证得寂灭之乐。”

明远听了却摇了摇头:“诸位说得没错,这确实是一般所理解的涅槃,但贫僧要问,既然涅槃是‘灭’,那么灭的究竟是什么?”

“灭的是烦恼,是生死。”有人答道。

“那么,”明远继续追问,“烦恼和生死灭了之后,剩下的是什么?”

“剩下的是空性,是寂静。”

“可是,”明远的语气变得严肃,“空性和寂静,难道不也是一种‘有’吗?如果涅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状态,那它就还是‘有’,既然是‘有’,就还在二元对立之中,就还没有真正超越。”

这番话让众人都愣住了。

那位白眉尊者皱眉道:“明远师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涅槃不是究竟的解脱吗?”

明远站了起来,在法堂中缓步而行:“贫僧这些年研读《华严经》,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直以为修行就是要从生死轮回走向涅槃解脱,可这种想法本身就落入了二元对立——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生死是苦,涅槃是乐;生死要舍弃,涅槃要追求。”

“可《华严经》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真的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发现生死与涅槃本来就不是两个东西。”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不解。

明远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继续说道:“让贫僧举个例子,你们看这朵莲花。”

他指着供桌上的一朵莲花:“这朵莲花从种子发芽,到长出莲蓬,再到枯萎凋谢,这是不是生死轮回?”

“是的。”众人点头。

“那么这朵莲花死了之后,是不是就永远消失了?”

“不会。”一位法师说道,“莲花死后,种子会落入泥中,来年再发芽,长出新的莲花。”

“对。”明远说道,“所以莲花的死并不是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那么对于这朵莲花来说,什么是涅槃呢?是它死了不再发芽吗?”

“如果它死了不再发芽,确实就不再轮回了,可这样的话,它就真的解脱了吗?还是说,它只是‘断灭’了?”

这个问题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确实,如果涅槃只是不再轮回,那和死亡有什么区别?那不就是断灭见吗?

02

明远继续说道:“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他悟到的究竟是什么?他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注意,世尊说的是‘皆有’,不是‘将会有’。”

“这说明什么?说明每个众生本来就是佛,本来就在涅槃之中,不是要通过修行才能到达涅槃,而是要认识到我们从未离开过涅槃。”

“所谓的生死轮回,只是我们的妄想,所谓的修行不是要去获得什么,而是要去除妄想,看到本来的面目。”

白眉尊者听到这里,皱眉道:“明远师兄,如果按照你的说法,那我们这些修行人辛辛苦苦修了几十年,难道都是白费功夫?”

明远摇摇头:“不是白费功夫,而是走了弯路,你们的功夫没有白费,只是方向错了。”

“你们一直把涅槃当作一个要去到达的目的地,把生死当作一个要逃离的苦海,可实际上涅槃不在别处,就在当下,生死也不是苦海,只是你们把它当成了苦海。”

“贫僧不是说涅槃是假的,而是说一般人理解的涅槃是错的,真正的涅槃不是灭掉生死之后的一个状态,而是看透生死本质之后的一种境界。”

一位禅师忽然开口:“明远大师,您说的这些让贫僧想起了《心经》中的一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不是说生死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生死?”

明远露出赞许的笑容:“正是如此,《心经》说得很清楚,‘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生死和涅槃的关系就像色和空的关系一样,本来不二。”

“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生死是苦,涅槃是乐呢?就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有执著心,我们执著于生,害怕死;执著于乐,厌恶苦;执著于得,害怕失,这些执著让我们在生死中沉浮,无法自在。”

“而所谓的修行就是要破除这些执著,一旦执著破除了,就会发现生死本来就是涅槃,涅槃从未离开过生死。”

白眉尊者还是有些不服:“可是我们修到阿罗汉果位,确实已经灭尽了烦恼,不再受后有,这难道不是解脱吗?”

明远看着他,缓缓说道:“尊者,请恕贫僧直言,你们证得的阿罗汉果确实了不起,贫僧也十分敬佩,可是你们真的灭尽烦恼了吗?”

“当然。”白眉尊者很确定,“我已经证得四果阿罗汉,断尽了三界的见思烦恼。”

“那贫僧问你,”明远说道,“你现在坐在这里听贫僧讲法,心中是否平静?”

“自然平静。”

“可当贫僧质疑涅槃的时候,你的心是否有波动?”

白眉尊者一愣,确实刚才听到明远质疑涅槃时,他心中确实有些不快,甚至有些抗拒。

明远继续说道:“尊者,你看你还是有执著,你执著于你证得的果位,执著于你的涅槃境界,这种执著就是最微细的烦恼。”

“世尊在《金刚经》中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为什么?因为真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旦用语言表达就落入了分别。”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认为涅槃是一个可以证得的境界,那你就落入了分别,真正的涅槃是无所证、无所得的。”

这番话如同雷霆一般击中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众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修行,他们这些年一直在追求涅槃,一直在想要证得某种境界,可现在明远告诉他们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执著。

一位老法师忽然叹了口气:“明远大师,如果按照您的说法,那我们这些年的修行岂不是都错了?”

明远摇摇头:“不是错了,而是不够彻底,你们修到阿罗汉果位已经很了不起了,可要想真正解脱还需要再进一步。”

“进一步?进到哪里?”

“从小乘进入大乘。”明远说道,“小乘的修行是为了自己解脱,可大乘的修行是要普度众生,为什么要度众生?因为当你真正明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和众生本来不二。”

“众生在受苦,你就在受苦,众生没有解脱,你就没有真正解脱,只有所有众生都解脱了,你才能真正解脱,这就是菩萨道。”

“而菩萨道的终极目标不是逃离生死,而是在生死中自在,不是灭掉轮回,而是在轮回中解脱。”

众人听了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位年轻的僧人忽然问道:“大师,您刚才说涅槃和轮回本来不二,那是不是说我们现在就在涅槃之中,只是不自知?”

明远赞许地点点头:“这位小师父悟性很高,对,你现在就在涅槃之中,只是你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你有妄想,有分别。”

“就像一个人做梦,梦中以为自己在受苦,可实际上他一直躺在床上从未离开过,梦中的苦只是梦不是真的。”

“同样的道理,你现在觉得自己在生死轮回中,这只是你的妄想,实际上你从来没有轮回过,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涅槃。”

这个比喻让很多人恍然大悟。

可那位白眉尊者还是有疑问:“大师,如果我们本来就在涅槃之中,那为什么还要修行?为什么佛陀还要说四圣谛、八正道?”

明远笑了:“正因为你们不知道自己在涅槃之中,所以才需要修行,修行的目的不是要获得涅槃,而是要认识到你本来就在涅槃之中。”

“就像一个人在找眼镜,找了半天才发现眼镜一直在他的鼻梁上,修行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你在寻找的东西其实你一直都有。”

“至于四圣谛、八正道这些都是方便法门,佛陀说这些是为了让你们从迷惑中走出来,不是让你们执著于这些法门本身。”

“《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佛法都要舍,更何况世间法?这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任何东西,包括佛法本身。”

众人听到这里开始明白明远的意思了。

原来涅槃不是一个要去到达的地方,而是本来就在的境界,所谓的修行不是要获得什么,而是要去除妄想和执著看到本来的面目。

可问题是如何才能去除妄想和执著呢?

03

明远似乎看出了众人的疑惑,继续说道:“诸位可能会问,既然我们本来就在涅槃之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烦恼和痛苦?”



“这就涉及到《华严经》讲的‘法界缘起’了。”

他翻开面前的《华严经》,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你看到的世界都是你的心造出来的。”

“你的烦恼,你的痛苦,你的生死轮回全都是你的心变现出来的,就像梦境一样,梦中的一切都是做梦者的心创造的。”

“可关键是你在梦中不知道这是梦,你以为梦中的一切都是真的,所以你在梦中受苦,在梦中挣扎。”

“修行的目的就是让你在梦中醒来,让你认识到这一切都只是梦,一旦你醒来了就会发现原来那些烦恼和痛苦都只是虚幻的,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

一位法师问道:“大师,如果一切都是心造的,那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也是假的吗?”

明远摇摇头:“不能说是假的,也不能说是真的,《华严经》讲‘真空妙有’,这个世界既不是完全真实的,也不是完全虚假的。”

“它就像水中的月亮,你说水中的月亮是真的吗?不是,因为它只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你说它是假的吗?也不全是,因为你确实能看到它。”

“这个世界也是一样,它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自性,可它又确实呈现在你面前,你不能说它不存在。”

“问题不在于这个世界是真是假,而在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你执著于它,它就会成为你的束缚,如果你看破它,它就不能束缚你。”

就在众人若有所思的时候,明远忽然话锋一转:“诸位,贫僧今天之所以召集大家来此,不仅仅是要讨论涅槃的真实意义,更重要的是贫僧要揭露一个更大的秘密。”

他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这个秘密关系到整个佛教修行体系的根本,如果不把这个秘密说清楚,恐怕会有无数修行人继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众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明远揭示这个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明远一字一句地说,“所谓的‘涅槃’在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是一个骗局。”

“什么?”众人大惊。

白眉尊者更是站了起来:“明远师兄,你这话可不能乱说!涅槃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怎么能说是骗局?”

明远举起手示意他坐下:“请听贫僧说完,贫僧说涅槃是骗局不是说涅槃本身是假的,而是说一般人理解的涅槃是一个骗局。”

“这个骗局是谁设的?不是佛陀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骗自己以为涅槃是一个要去到达的目的地,以为证得涅槃就万事大吉了。”

“可实际上,”明远的声音变得深沉,“真正的涅槃根本就不是一个境界不是一个目的地,它是什么?它是你本来的面目是你从未离开过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他环视众人,“真正的涅槃不是‘死亡’而是‘永恒’。”

这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大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有人问道。

明远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道:“诸位认为死亡是什么?”

“死亡就是生命的结束。”有人答道。

“那么生命结束之后呢?”

“结束之后就是涅槃或者轮回。”

“可是,”明远说道,“如果死亡真的是结束,那涅槃从何而来?如果死亡不是结束,那轮回又是什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华严经》中有一个概念叫‘不生不灭’,什么是不生不灭?不是说没有生没有死,而是说生和死本来就不存在。”

“你们觉得有生有死是因为你们有分别心,你们把出生当作开始把死亡当作结束,可实际上什么是开始?什么是结束?”

“就拿这朵莲花来说,你说它的出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还是从莲花开放开始?你说它的死亡是从花瓣凋谢开始还是从整株植物枯萎开始?”

“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法界定一个确切的开始和结束,生和死只是一个连续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既然生死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界限那生死本身是不是也只是我们的妄想?”

这番话让众人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明远继续说道:“在《华严经》中还有一个更深的秘密,这个秘密关系到永恒的本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