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宁夏红寺堡:公益岗位托底民生 小岗大爱点亮希望

0
分享至

“以前因为听力不好,找工作时一次次被拒绝,那段时间心里又急又慌,觉得生活都没了方向。”谈起过往的困境,宁夏红寺堡区城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马兰仍感慨万千。如今,坐在整洁的工作岗位上,她脸上洋溢着踏实的笑容:“多亏政府给了我这份公益性岗位,不仅每个月有稳定收入能补贴家用,更让我重新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找回了生活的底气和尊严。”

马兰的转变,是红寺堡区公益性岗位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的生动缩影。2025年,红寺堡区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2533个,累计安置35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许多像马兰一样的残疾人员通过这一渠道实现稳定就业。这些看似平凡的“小岗位”,正以最实在的方式守护着“大民生”,成为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的坚实屏障。

在红寺堡镇弘德村,48岁的村民马长凤也是公益性岗位的受益者。此前,她因丈夫长年患病需要照料,无法外出务工,家里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上有老下有小,爱人还得常年吃药,那段时间愁得觉都睡不着。”马长凤说。2025年初,村“两委”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为她申报了乡村公益性岗位,负责村内主干道的保洁和绿化养护工作。“每天工作6小时,既能照顾家人,每个月还能领到稳定工资,生活一下子有了盼头。”看着整洁的村容村貌,她心里满是成就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公益性岗位则是民生保障的“兜底网”。近年来,红寺堡区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体系,严格遵循“按需设岗、一人一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恪守“谁用人、谁管理、谁考核、谁负责”的工作原则,确保岗位设置科学、管理规范有序。通过精准摸排城乡剩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需求,统筹推进岗位开发与人员安置,实现了“应开发尽开发、需安置尽安置”的工作目标。

为让公益性岗位发挥最大效能,红寺堡区打出开发管理“组合拳”:一方面精准对接环卫保洁、社区服务、乡村治理等基层需求设岗,让岗位“接地气、能干事”;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在岗考核、动态调整等全流程管理机制,在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能力的同时,保障岗位运转效率。如今,在红寺堡区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有的化身社区“服务员”,协助开展政策宣传、便民代办;有的成为乡村“美容师”,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绿化养护;有的担当基层“协管员”,助力村务管理、矛盾调解。

这些公益性岗位的设立,不仅为无法外出务工、就业渠道狭窄的困难群体搭建了就业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增加家庭收入,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善着城乡面貌。

下一步,红寺堡区将继续把“公益岗+就业帮扶”作为强化就业帮扶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拓宽岗位开发渠道,优化人员安置机制,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帮助更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通过持续发力让“小岗位”释放“大能量”,不断兜牢民生底线,增进群众福祉,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通过辛勤付出实现人生价值。

来源:红寺堡区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2947文章数 2007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